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scow (郊外的晚上), 信区: Russia
标  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at May 29 12:28:34 200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   
山民  



    《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创作于1874年。那时候,离1861年农
 
奴解放已经十三年,随着原先的道德体系分崩离析,俄国社会一片混乱。精神空虚者、贪
 
得无厌的敛财者、犬儒主义者四处横行,社会上到处充斥着机关陷阱,自杀流行,革命的
 
情绪正在慢慢蔓延开来,可以说,社会处于危机之中。 
    《少年》的主人公阿尔卡季.多尔戈鲁基也落入了这个精神土崩瓦解的漩涡之中,不过
 
,和《白痴》中的梅思金公爵不同的是,梅思金落入这个漩涡的时候,已经完全形成了自
 
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多尔戈鲁基却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随时都可能在社会的漩涡中
 
迷失方向。《少年》所讲述的,大约就是少年多尔戈鲁基如何在这个漩涡中挣扎,经过探
 
索和寻求,终于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经过。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大多具有复杂的性格,思想家的气质,《少年》中的人物
 
也不例外。主人公多尔戈鲁基虽然只是个十九岁的少年,可是由于特殊的出身,十九岁的
 
他已经具和同龄人大不相同。他是贵族韦尔西洛夫的私生子,儿时受尽欺凌与侮辱。他放
 
弃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而选择踏入社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金钱,因为
 
他深信金钱可以使人获得自由,为所欲为。他崇拜百万富翁罗特希尔德,认为“金钱当然
 
是一种专横的势力,然而也是最高的平等,它的全部力量就在于此”。他对金钱的渴望不
 
仅停留在思想上,而是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为赚到七个半卢布而沾沾自喜,能够为了攒钱
 
而每天只吃面包。然而他身上却也具有某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他会为自己不自觉中听
 
到别人的谈话而感到耻辱,认为那是可耻的偷听。他深深地爱着妈妈和妹妹,并且渴望得
 
到父爱。这些看起来相互矛盾的品质,昭示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既有可能在漩涡
 
中堕落,又有可能从漩涡中解脱出来。而他最终解脱了,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这
 
得归功于一位老人——马卡尔.多尔戈鲁基。 
    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构思,马卡尔.多尔戈鲁基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是少年名义
 
上的父亲,原先是韦尔西洛夫家的农奴。此人笃信宗教,心灵象《白痴》中的梅思金一样
 
纯洁善良。他能够丝毫也不在意自己妻子和韦尔西洛夫之间的关系,反而一心一意爱他们
 
,这也为他赢得了众人的喜爱。马卡尔的出现改变了阿尔卡季,阿尔卡季从他那里得到了
 
渴望已久的父爱,虽然几天过后,马卡尔便撒手人寰,但阿尔卡季却从此获得了新生,他
 
不再沉迷于金钱,认为自己即便发了财,也不会沉迷于声色犬马。从此,阿尔卡季更加地
 
热爱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以及父亲韦尔西洛夫。这也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即改
 
变社会的不是斗争,不是革命,而是爱,是逆来顺受,是“人内心的自由”。 
    小说中最为复杂,最为激动人心的人物无疑是贵族韦尔西洛夫。他属于过时的自由主
 
义者,却又和普通的自由主义者有所不同。他不是绝对的无神论者,只不过宗教观念淡薄
 
;他并不盲目崇拜革命,认为革命会毁灭人类的文化财富。但是他却具有自由主义的通病
 
——脱离现实。他身上具有双重的品质,一方面,他爱全人类,爱“黄金时代”,到欧洲
 
去寻找自己的全人类理想;而另一方面,他又只顾自己去寻找全人类的理想而丢下自己的
 
儿女,而不是给他们于父爱。他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光明、伟大的,另一个是阴暗、
 
卑鄙的。当光明占上风的时候,他便沉醉于对全人类的热爱中;当阴暗占上风时,他甚至
 
想要杀死曾经爱过自己,但却不再爱自己,而自己却深深爱着卡捷琳娜,然后自杀。最终
 
,他自杀未遂。 
    在艺术上,《少年》秉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刻画的一贯传统,尤其是对于阿
 
尔卡季.多尔戈鲁基的心理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作家通过人物间的对白,人物的内心独白
 
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少年》在情节上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我们往往看到,在狭小
 
的房间中,在肮脏的小饭馆内,聚集了两颗或是几颗剧烈冲突的心灵。而作家正好趁此机
 
会,将笔头直指人类的潜意识,无疑,他是成功的,他象以外创作《罪与罚》、《白痴》
 
、《群魔》时一样得心应手,而且手法更加娴熟。“无疑是个大天才”,“在当代艺术家
 
(而且不仅是俄国艺术家)中,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够如此深刻地窥见人的心灵”(注1)。
 
作家揭示的社会是无情的,丑陋的,贪婪、无耻的兰别尔特和斯捷别利科夫等人正在无情
 
地摧毁着社会的精神,作为一个 初涉尘世的少年,阿尔卡季该归向何方呢? 
    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一百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处的那个俄国社会比较起来,似乎颇
 
有几分相似,同样是一种体制解体以后,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大量东西开始在社会上蔓延
 
开来。俄国社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革命、专制以后,终于走上民主的道路,中国社会,又
 
该何去何从? 

--
  
      傍晚时候的雨燕,
      无法克制内心的欢畅,
      喜悦冲出了喉咙,  
      在空旷的原上四处回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