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Russia
标 题: 安德里 塔柯夫斯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30 15:16:09 2004), 站内信件
【中文人名】 安德里 塔柯夫斯基
【出生日期】 1932-04-04
【出生地点】 Zavrazhe, Ivanono, Russia (now Belorus)
【去世日期】 1986-12-28
【译名情况】
【主要奖项】
生平简介
小传: 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生于前苏联的伊凡洛佛地区 (Ivanova) 里的札佛洛塞镇
(Laovrazhe),父亲是著名诗人亚森尼.塔可夫斯基 (Arseniy Tarkovsky),母亲是女演
员玛莉亚.伊凡诺夫娜 (Maria Vishnyakova)。父母在他幼年时已离婚,父亲更跑去当
兵,打仗回来后已断了一条腿。安德烈自幼由母亲抚养,曾学习音乐、绘画、雕塑,甚
至进入东方语文学院学习亚拉伯文。二十岁时,母亲送他往西伯利亚跟随一群地质学家
工作,干了一年粗活。回到莫斯科后,于一九五四年考入了国立的莫斯科电影学院,师
承米凯尔.罗姆 (Mikhail Romm)。六年后毕业,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干察罗夫斯基合作拍
摄的《压路机与小提琴》。
一九六二年,塔氏首部剧情长片《伊凡的童年》面世,即获得威尼斯影展殊荣金狮奖。
其后每部电影都获得极多国际电影殊荣,几乎全在康城影展捧走奖座。《潜行者》是他
第一部在国外(爱沙尼亚)拍摄的电影,至此他已奠定其国际影坛地位,并且成为政府
核准赴国外拍电影的少数苏联导演之一。
一九八二年赴意大利拍摄《怀乡》,同时塔氏决定终生不再返苏联。一九八六年,他的
最后一部电影《牺牲》在瑞典拍摄完成,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氏因肺癌逝世于巴黎
,享年五十四岁。
风格: 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塔氏的电影有深厚的文学和艺术底子,往往充满喋喋不
休的诗句和优雅的巴哈音乐,他在画面构图和视觉效果方面的钻研也是无人能及,并以
其梦样的诗意影象 (haunting images) 驰名于世。他的电影常常沉思和探索生命的意义
,悲天悯人的胸襟表露无遗。
他的电影全部以童年、信仰、爱、牺牲和救赎作为母题,有时还隐含哲学思考和政治寓
言。梦幻、镜子、圣经和圣像、水、声音和大自然都是他恋恋不忘的表达手法,为其电
影带来极为优美动人的意境。以下引用两段文字,极能诠释塔氏电影的风格:
「初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彷佛是一个奇迹。忽然我发觉自己置身于一房间的门前,过去
从来没有人把它的钥匙交给我。我一直希望能进这房间去一窥堂奥,然而他竟可在其中
行动自如。我感到鼓舞和激厉,竟然有人把我长久以来不知如何表达的种种都展现出来
。我认为塔可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把生命像倒影、像梦境一
般捕捉下来。」(英玛.褒曼)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其图象炽烈,如黑泽明;郁卒折腾,如安东尼奥尼;刚愎执
著,如布烈逊;对于民族神话之专注不移,则如约翰.福特。」(J. 何伯曼)
拍档: 干察罗夫斯基 (Andrei Mikhalkov-Konchalovsky) 是塔氏在电影学院的同学,
二人曾合编《压路机与小提琴》及《安德烈.卢布耶夫》。
曾和他长期合作的摄影师,则是维登.尤索夫 (Vadim Yusov),如果不是他讨厌《镜子
》那强烈的自传性质,大概二人还会合作下去的。至于值得一提的,是为《牺牲》掌镜
者,正是英玛.褒曼的御用摄影师史云.尼克维斯 (Sven Nykvist)。
安那托利.索隆尼钦 (Anatoly Solonitsin) 是塔氏最锺爱的演员,由《安德烈.卢布
耶夫》开始,直到索隆尼钦逝世,他一直都担任塔氏电影的重要角色,如果不是他死了
,恐怕《怀乡》中的哥查可夫和《牺牲》的亚历山大都会由他饰演。至于 Kolya
Burlyaev(《伊凡的童年》的伊凡和《安德烈.卢布耶夫》的铸钟少年)、Nikolai
Grinko(《潜行者》的科学家)、Oleg Yankovsky(《镜子》的父亲和《怀乡》的哥查
可夫)和 Erland Josephson(《怀乡》的多明尼哥和《牺牲》的亚历山大)都是塔氏多
次选用的演员。
作品: 塔氏终其一生只有七套剧情长片,但部部掷地有声、堪称经典。
1962 Ivan's Childhood / My Name is Ivan (Ivanovo destvo)《伊凡的童年》
1966 Andrei Rublev (Andrei Rublyov)《安德烈.卢布耶夫》
1972 Solaris《星球梭那里斯》
1974 Mirror (Zerkalo)《镜子》
1979 Stalker《潜行者》
1983 Nostalgia (Nostalghia)《怀乡》
1986 The Sacrifice (Offret)《牺牲》
(网上资源) http://www.skywalking.com/tarkovsky/(内容十分完整的个人网站)(英文)
作品年表-导演
1. Offret (1986) 牺牲 【瑞典/英国/法国】
2. Nostalghia (1983) 乡愁 【意大利/法国/苏联】
怀乡/
3. Stalker (1979) 潜行者 【西德/苏联】
4. Zerkalo (1975) 镜子 【苏联】
写真/
5. Solyaris (1972) 飞向天空 【苏联】
飞向太空/星球疏拉利斯/梭拉丽斯/日球/
6. Andrei Rublyov (1969) 安德烈.卢布耶夫 【苏联】
安德鲁.卢布耶夫/昂德烈柳布烈夫/昂德烈鲁勃廖夫/
7. Ivanovo detstvo (1962) 伊凡的童年 【苏联】
伊凡的少年时代/伊凡的童年时代/
作品年表-编剧
1. Offret (1986) 牺牲 【瑞典/英国/法国】
2. Nostalghia (1983) 乡愁 【意大利/法国/苏联】
怀乡/
3. Stalker (1979) 潜行者 【西德/苏联】
4. Zerkalo (1975) 镜子 【苏联】
写真/
5. Solyaris (1972) 飞向天空 【苏联】
飞向太空/星球疏拉利斯/梭拉丽斯/日球/
6. Andrei Rublyov (1969) 安德烈.卢布耶夫 【苏联】
安德鲁.卢布耶夫/昂德烈柳布烈夫/昂德烈鲁勃廖夫/
7. Ivanovo detstvo (1962) 伊凡的童年 【苏联】
伊凡的少年时代/伊凡的童年时代/
作品年表-剪辑
1. Offret (1986) 牺牲 【瑞典/英国/法国】
网络资源
【IMDB】 Andrei Tarkovsky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