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ngling (⊙ 00 ☆ 大眼贼 ⊙), 信区: Russia
标  题: 【评论】俄境内外涌动“倒普”暗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19 18:16:25 2005), 站内

  国际在线消息 2004年至2005年的莫斯科,经历了一个少有的暖冬。然而对于普京总
统来说,却遭受了上任以来的第一个“政治严冬”———盛夏季节的系列恐怖袭击,让普
京总统的特工机构颜面尽失;随之而来的政治改革,遭到了俄罗斯右翼以及西方国家的强
烈批评;紧随其后的福利制度改革,砸碎了旧制度留下的大锅饭,也砸破了普京政府的支
持率。 

  2月18日,俄罗斯媒体披露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称俄罗斯国内外正在涌动一股“
倒普”暗流。 

  俄右翼密谋对普京发起挑战 

  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反对声音主要来自左派,那时候最令当局头痛的是久加诺
夫领导的俄罗斯共产党;与叶利钦时代有所不同的是,普京面临的挑战来自右翼。 

  2月15日,俄罗斯右翼力量再次聚首,商讨如何联合起来,阻止普京在2008年第二任
期结束之后继续执政,这也是他们联合发起“2008委员会”的宗旨所在。事实上,右翼力
量对普京总统早有微辞。当初,普京决定沿用原苏联国歌作为俄罗斯国歌、重用自己的圣
彼得堡同乡和前克格勃同事,被右翼力量视为有意恢复前苏联、建立独裁统治;而普京与
叶利钦“家族”划清界线、清洗叶利钦时代呼风唤雨的众多金融寡头,同样遭到右翼的强
烈抨击。 

  2003年冬天,右翼力量遭受重创———雅夫林斯基的“雅博卢”集团和涅姆佐夫、丘
拜斯领导的右翼力量联盟被寄厚望,但是却在国家杜马选举中遭到惨败,得票率竟然没有
达到5%而未能进入议会;加之俄共和自民党虽然进入杜马,实力却被大大削弱,最终形成
了亲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在议会大权独揽的局面。 

  右翼人士在总结失败的经验与教训时,一方面将其归咎为克里姆林宫利用职权暗中操
纵选举,另一方面也认识到结成统一战线、克服力量分散问题的重要性,并于2004年1月
成立了“2008委员会”,而挂帅统筹的是从未参与过政治的新人、著名国际象棋大师卡斯
帕罗夫。 

  尽管当时正值总统大选前夕,但是“2008委员会”非常清楚,普京成功连任在所难免
,因此将目光放在了2008年的总统大选上,承诺届时将联合一切可能的力量,确保2008年
总统选举在透明、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在2月15日的会议上,大多数右翼力量同意结成一
个广泛的联盟,尽管各方具体的方案仍在制订之中,但是已经建立了一个由格奥尔基·萨
塔罗夫、伊琳娜·绔田和亚历山大·雷克林组成的工作组,他们将负责协调组建统一右翼
政党的相关事宜。尽管自由派民主力量接连在议会和总统选举中遭到失败,但是,仍然不
容小觑,如果他们真正能够团结起来,并且成功地组建一个统一的右翼政党,很可能在未
来几年对普京发起挑战。 

  西方不愿看到强有力的人领导俄罗斯 

  在国内反对派势力积极行动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在俄罗斯问题上不甘寂寞。最近几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繁插手前苏联地区事务,对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
、吉尔吉斯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并试图在这些国家克隆类似的“革命”。 

  醉翁之意不在酒。西方国家的目标既不是格鲁吉亚,也不是乌克兰,更不是土库曼斯
坦。俄罗斯以及坚持强硬政策的普京才是它们攻击的终极“标靶”。西方不愿意看到一个
强有力的人领导俄罗斯,更不愿意看到一个稳定强大的俄罗斯。 

  而在俄罗斯掀起一场“革命”,打破普京的“强权统治”,对西方国家、特别是仍视
俄罗斯为称霸世界唯一障碍的美国来说是完全必要的。普京上台伊始,就以重振俄罗斯 

  经济、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为己任。在他入主克里姆林宫的几年里,俄罗斯国家政治
局势日益稳定,经济形势不断好转,正在摆脱独立初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军事上,俄罗
斯虽然被迫实行战略收缩,但是却从精简部队、提高作战能力、加强新式战术战略武器研
制上手,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军队;2004年年初,俄罗斯还在时隔22年之后,首
次举行了大规模核军演…… 

  俄罗斯的复苏令美国人如鲠在喉 

  对于俄罗斯的复苏,美国人自然看在眼里、恨在心上。白宫当局想方设法,一方面继
续大挖俄罗斯的墙脚儿,另一方面,不断对克里姆林宫的内外政策指指点点,不放过任何
能够打击普京影响力的机会。2004年9月,别斯兰人质惨剧发生之后,为了防止类似恐怖
袭击再次发生,普京总统决定实施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政府对国家的管理与控制。
但是,美国政客则大放厥词,指责普京正把俄罗斯引向独裁之路,更有甚者,还把普京与
墨索里尼、皮诺切特等独裁者相提并论。 

  2004年年底,俄罗斯政府拍卖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核心子公司尤甘斯克公司,此举不但
遭到美国国务院非议,称这将破坏俄罗斯的经济环境,休斯敦破产法院居然还做出裁决,
“禁止”俄罗斯政府的这项拍卖活动。与此同时,众多西方国家亦步亦趋,纷纷和着美国
的声音,对普京政府口诛笔伐。2005年1月1日,俄罗斯政府实施新的福利政策,以津贴方
式取代前苏联时期就已开始实行的福利制度。新政策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俄罗
斯各地的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西方媒体纷纷对此做出报道,并且认为新一轮的抗议活动,很可能在俄罗斯引发一场
类似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革命”,并由此使俄罗斯摆脱现在的危机。种种迹象表明,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试图故技重演,在一心“唱衰”俄罗斯的同时,希望借助俄罗斯国
人对政治制度和社会福利改革不满之机,鼓动他们大搞“街头政治”,在俄罗斯掀起一场
“革命”,以了却对前苏联实行所谓彻底“民主改造”的心愿。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理由的,  
假如你仍是坚持要为每件事寻求道理, 
朋友,你在无理取闹                

交流俄语学习,品味俄罗斯文化,欢迎来到 Russia 版
文化艺术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的版主不是外语系俄语专业的)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7.2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4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