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scow (郊外的晚上), 信区: Russia
标  题: 基辅罗斯时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16 09:43:15 2004), 站内信件

俄罗斯简史之一——基辅罗斯时期(9~13世纪) 
www.crbuy.net  2003-5-23  中俄贸易信息网 


  基辅罗斯,又称古罗斯,是9~12世纪初位于东欧平原的一个早期封建国家,是俄罗斯
、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大民族(国家)的共同渊源。古罗斯国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
阶段: 
  第一阶段(9世纪后半期~11世纪初)是以第聂伯河中游城市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
的形成时期,巡行索贡和征战贸易是其主要的经济政治活动方式,这一阶段后期罗斯接受
了基督教。俄罗斯民族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是斯拉夫民族的一支,分布在东欧平原上,西
起德涅斯特河和喀尔巴阡山脉,东至顿河、奥卡河和伏尔加河,南抵黑海,北达拉多加湖
。(地图)6世纪前,东斯拉夫人处于氏族社会阶段,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举酋
长为首,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随着氏族制度逐渐解体,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单
位。若干大家族按地域关系结合成农村公社。村社内的森林、牧场、水源、荒地等为全社
公有,耕地则按家庭分配使用。起初分配是暂时的,后来份地渐渐固定,成为家庭的私有
财产,贫富分化开始形成。部落长老和酋长往往利用职权取得较多较好的土地,在战争中
获得大量战利品,把俘虏变为家奴,由此富裕起来,渐渐形成部落贵族。富裕的酋长利用
财富豢养亲兵,逐渐独揽部落大权,职位由选举变为世袭。势力强大的酋长征服邻近各部
落,号称王公(князь)。直到9世纪初,东斯拉夫部落才渐渐形成一些部落联盟。9
世纪中,东斯拉夫部落间争斗不息,最后决定邀请勇猛善战的瓦里亚基人(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日耳曼部落诺曼人)首领留里克(Рюрик)到诺夫哥罗德平
息争端。公元862年,留里克率领亲兵赶来平息了动乱,担任了诺夫哥罗德公国王公。留里
克死后,其继承者奥列格率兵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
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基辅罗斯征服了周围各部落,包括波利安人、伊尔门湖地
区斯拉夫人、拉季米奇人和克里维奇人,其统治者开始称为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
зь)。外来的留里克王朝并没有改变东斯拉夫人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反而自己渐渐
被同化,在血统上与东斯拉夫人相融合,并接受其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成为斯拉夫化
的本地王朝,其王统绵延了600余年。留里克王朝初期,大公向各部落征收赋税,实行巡行
索贡制。每年初冬时节,王公们率领亲兵队四处巡行,向居民们征收粮食、毛皮、蜂蜜、
蜂蜡等物品,次年春天再运往君士坦丁堡出售,换取纺织品、酒、水果等物品。为了扩大
领土,控制通往黑海的商路,基辅罗斯建国后不断进行对外战争。907年,奥列格率2000艘
战船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订立和约,缴纳96万格里夫纳贡银,并使罗斯商人获得免缴
贸易税的权利。斯维雅托斯拉夫(Святослав,969—972在位)统治时期,罗斯的疆土不断扩大,先后征服伏尔加河中下游、北高加索,打通了通
往东方的道路,后又联合拜占庭,打败保加利亚,将领土扩张至多瑙河口。弗拉基米尔(
Владимир,980—1015在位)继位后又兼并了加利支。988年,弗拉基米尔娶拜占
庭公主安娜为妻,并宣布接受基督教(东正教)为国教,强令基辅臣民接受洗礼,在罗斯
建立大主教区,大量兴修教堂和寺院。 
  第二阶段(11世纪前半期)封建关系出现,与草原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的斗争取得胜
利,对外贸易昌盛,这是古罗斯的繁荣时期;10至11世纪时,基辅罗斯的生产力有了新的
发展:铁犁得到改进,可以进行深耕;休耕制盛行,出现二圃制和三圃制;农作物的种类
增加;不少森林被开发为牧场。生产水平的提高加速了村社农民的分化。少数富户兼并了
破产农民的土地,丧失土地的农民则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从10世纪中叶起,王公贵族开始
夺取村社的土地,建立大庄园,以征收租税的办法代替索贡巡行。教会也通过获取捐赠和
兼并农民土地,获得大片地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到11世纪时,罗斯约有80多个城
镇。手工业开始得到很大发展,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大城市中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手工
业行业,形成地方经济中心。但是社会分工还不固定,自然经济仍居于优势。智者雅罗斯
拉夫(Ярослав Мудрый,1019—1054在位)统治时期,通过立法进一步巩固
已形成的封建关系。教会也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以神化封建统治。基辅罗斯封建制度
至此确立起来。基辅罗斯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它与东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通商关系
,以通婚等方式与波兰、法国、匈牙利、挪威等国王朝建立了广泛的政治联系。基辅作为罗斯的行政和宗教中心,建有富丽堂皇的王宫、都主教宫殿和索菲亚大
教堂等建筑,其规模与华丽,可以和君士坦丁堡相媲美。 
  第三阶段(11世纪后半期)封建关系发展,古罗斯出现衰落迹象;随着封建关系的确
立,封建大贵族势力不断增长。他们统治着大片领地和农民,拥有自己的武装,力图摆脱
基辅大公的控制。被基辅征服的王公,也图谋恢复独立。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不久,罗
斯分裂为若干小国,各据一方,彼此混战达几十年。南方草原的突厥游牧部落波洛伏齐人
乘机入侵。战争频繁,荒歉相继,加速了人民的破产。封建主和富商的重重盘剥激起了人
民的起义反抗。 
  第四阶段(11世纪末~13世纪30年代)全力对付草原游牧民族波洛夫齐人,但随着多个
地方性封建中心的发展,统一的基辅罗斯瓦解,封建分裂时期开始。12世纪时,基辅国家
已分裂为基辅、斯摩棱斯克、车尔尼哥夫、里亚赞、诺夫哥罗德、罗斯托夫—苏茨达尔等
十多个公国。最初这些公国还在名义上承认基辅大公为宗主,后来完全独立,基辅国家彻
底解体。13世纪各公国之间不断混战,时有分合,无力抵御外敌。波洛伏齐人乘机入侵,
几乎未遭到任何抵抗,便占领和破坏了基辅城。南部土地荒芜,商业随之衰落。大批农民
逃往东北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一带。基辅失去了以往在罗斯政治和经济上的中心地位。 



--
  
      傍晚时候的雨燕,
      无法克制内心的欢畅,
      喜悦冲出了喉咙,  
      在空旷的原上四处回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