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scow (郊外的晚上), 信区: Russia
标  题: 苏维埃时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16 09:48:32 2004), 站内信件

俄罗斯简史之五——苏维埃时期(1917~1991)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工人阶级联合贫苦农民、士兵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完成了历史了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宣告成立俄罗斯苏维埃
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列宁担任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或自治省加入俄罗斯联邦。
1918年3月,俄罗斯联邦的首都由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6-1920年,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扼杀在摇篮里。为防止经济崩溃并赢得国内战争,动员和集中一切人力和物力实行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先后歼灭了国内残存的白军和外国武装干涉军。1921年开始,苏联开始全
面恢复国民经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商品生产和流通,实行
自由贸易。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
亚和格鲁吉亚)一起签署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结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
ублик),简称苏联(СССР)。之后,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吉
尔吉斯相继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40年,苏联从罗马尼亚手中收回比
萨拉比亚,成立摩尔达维亚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同年,苏联进入立陶
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建立苏维埃政权,也并入苏联。至此,苏联成为一个由15
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世界第一大国,其领土有2240.3万平方公里。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苏联领导人的职务,统治这个国家近30年,被
称为“斯大林时代”。斯大林上台之初,百废待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社会主
义建设,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大大地加强了
苏联的综合国力。同时,在国内政治斗争中斯大林残酷打击和消灭不同政见者,其中肃反
运动的恶劣影响尤其严重。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袭苏联,迅速占领了苏联的大片领土,苏联卷入第二次
世界大战。苏联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1941年12月莫斯科保卫战消灭德军50多
万人,其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德
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法西斯德国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苏军
开始了战略反攻。直到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8月,苏联对日宣战,
进攻日本关东军。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战争中苏联占领了佩琴加地区
、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南萨哈林(库页岛)、千岛群岛等地区。1944年,图瓦人民共和国
加入俄罗斯联邦。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总格局。苏联
的国际地位和威信空前提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结束了苏联在国际社会上“孤军
奋战”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战后,苏联百业齐举,经济复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50年,苏联的第四个五
年计划提前完成,每年工业的平均增长率竟达22%-23%。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打
破了美国的核武器垄断。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形成了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管理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
式”,与其相适应的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和官僚集团。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了“和平
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理论,作为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内外政策
的战略指导思想;重申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开垦荒地;表示中央委员会决心为过去蒙冤受害
者恢复名誉;批判 “个人崇拜”,强调恢复和加强集体领导原则。经过一系统党内斗争,
他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1957年,苏联研
制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61年,第一个载人宇宙飞船升空。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内外政策上也犯了一系统的严重失误,他将苏共分为工业党、农
业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大片开垦荒地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外交政策上,对美关系因古巴导弹危机一度濒临战争边缘,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并开始恶化
。这一系统的错误导致了他1964年10月的下台。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终于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苏联在全国战略上采用进攻态度,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了布拉格事件;在中
国的珍宝岛制造事端;1979年又出兵阿富汗。与此同时,国内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更加保
守和僵化,使苏联陷入“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担
任了苏共总书记,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均因年岁过高,执政一年多就去世了。 
  1985年,54岁的少壮派戈尔巴乔夫终于入主克里姆林宫。他倡导“新思维”、“民主
化”、“公开性”,提出要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其改革声势大,收效微,甚
至愈改愈乱。1990年2月,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苏共中央全会宣布放充苏共在国家社会
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多党制实行后,苏共在各级政权机构中的领
导大权纷纷旁落。1990年3月,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删去了宪法中关于苏共领导地位的
规定,决定设立总统制,选举戈尔巴乔夫为第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任命了一个由18人组
成的总统委员会,负责制定苏联内外政策的主要方针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措施。总统委员会
实际上取代了苏共中央政治局成为苏联最高决策机构。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动摇。 
  苏联加速政治改革后,国内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分离运动勃起。1990年3月11日,立陶
宛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同年6月12日,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发表“
主权宣言”,其他9个共和国迅速仿效,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本国的法律高于全苏法律,
开始同联盟中央分庭抗礼。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和革新联盟”问题举行全民
公决。在投票中76.4%仍赞成保留联盟。 
  同年6月,叶利钦当选改制后的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他发布总统令,禁止各政党和
群众性社会运动的组织在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机关、团体、军队和企业中设立基层组织和进
行活动。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趁戈尔巴乔在克里米亚度假之机,成立紧急状
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宣布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在苏联部分地区实行紧
急状态,企图挽救濒临崩溃的苏联。事变历时三天,终告失败。“八•一九”事变加
速了苏联社会的演变和国家的解体。 
  虽然苏共和俄共没有直接参与事件,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势力,乘机
向苏共发动进攻,下令中止苏共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活动,没收其财产。8月24日,戈尔巴乔
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立
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迅速走向解体。叶利钦颁布命令,把联盟中央的权力
、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斯所有。各国纷纷仿效,宣布接管联盟在其境内的财产和权力。联
盟中央的权力陷于瘫痪,财产荡然一空,总统有职无权,联盟名存实亡。 
  12月7日,俄联邦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
克维奇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会晤,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12月21
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以外)的最高领导人在哈萨克首
都阿拉木图以创立国的身份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会议致函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通知他苏联已不复存在,苏联总统的设置也已取消。 
  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把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更
名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当天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莫斯科时间晚上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70年的镰刀和铁锤国旗,在寒风中悄
然降下,代替它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红蓝白三色旗。 


--
  
      傍晚时候的雨燕,
      无法克制内心的欢畅,
      喜悦冲出了喉咙,  
      在空旷的原上四处回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