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scow (郊外的晚上), 信区: Russia
标 题: 黑龙江流域历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r 26 21:53:30 2004), 站内信件
黑龙江流域历史
(一)远古时期
前400--300世纪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县龙凤山乡学田村,居住着晚期智人,从伴生的具有人
工打击痕迹的石片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看,当时这里的人们已将狩猎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
。
前300世纪在今哈尔滨市西郊阎家岗,居住着“哈尔滨人”,以狩猪作为谋取食物的手段。
前185世纪,贝加尔湖居住着阿尔泰人,属于黄种人北亚人种。他们逐渐散居,定居蒙古高
原中西部的是突厥族群,定居大兴安岭西侧的是蒙古族群,定居黑龙江流域的是通古斯族
群。
前90世纪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乡一带的居民主要以狩猎谋生,他们制作石器的风格
,与华北地区虎头梁等遗址的同类石器相近。
前80世纪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满洲里市郊的扎赉诺尔,今呼伦湖(达赉湖)滨一带已有远
古先民活动,是蒙古人种。
前70--60世纪在今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的西山一带,生活一支属于中石器时代的先民,他
们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前50世纪在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铜钵庙以北一带,有以渔猎为生的先民活动,已能够制
作和使用粗糙陶器,标志当时当地的物质文化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前50--30世纪在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一带,居住着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群体,主
要以渔猎为生,妇女也参加狩猎活动。他们广布在嫩江平原各地,而以嫩江沿岸最为密集
。
前40世纪在今密山县新开流、兴凯湖滨生活着一支以渔猎为生、以捕鱼为主的先民。其成
员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系氏族群体。已创制出具有特色的艺术品并出现早期的灵
物崇拜。他们分布在东到今俄罗斯滨海地区的捷秋赫、布松港,北到黑龙江下游的康当、
苏丘岛,西到黑龙江省的蚂蜒河流域,南抵穆棱河下游。是阿尔泰系通古斯民族。
前30世纪,在饶河县城东南小南山的居民已经能生产玉器、石器、鹿牙坠。砺石和加工石
料标示着当时切割研磨技术的发达程度。有一部分人用较多时间从事玉器制作。原始居民
已组成较大的部落集团,并出现了有相当权威的首领,出现了文明曙光。
前20世纪在今尚志县亚布力的蚂蜒河上游一带生活着一支以农业、狩猎、采集作为谋生手
段的先民。他们所使用的石器与辽宁一带新乐文化下层及红山文化的同类器物相似,明显
受到了后者的影响。在今宁安县与吉林省敦化县交界处的镜泊湖地区,分布着一支从事农
业和渔猎业的古代先民,从当地莺歌岭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农具和陶猪表明,那里的氏族或
部落从事较为稳定的原始农业,但渔猎经济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山戎---东胡族系的一些先民们逐渐出现于今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之中,射猎
和采集是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用兽皮制作衣服,以桦皮制作生活器皿。
楚科奇人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北角、雅库特人散布在西伯利亚东部北冰洋沿海一带、涅涅茨
人分布在北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两侧、鄂温克人分布在雅库特和涅涅茨人之间。 雅库
特人进入北极的时间比较晚。他们住在木头房子里,使用铁器,把原来饲养马匹和牲口的
传统变成饲养驯鹿。雅库特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完全处于原始共产制状态,而是具有一种
近乎封建社会的首领制度。 涅涅茨人纯粹靠打猎为生,到北冰洋捕杀鲸和海豹。 鄂温
克人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都比较小,在生活习惯上也介于雅库特人和涅涅茨人之间,既能
饲养驯鹿,又是捕猎能手,依靠雅库特人供给他们铁器。 以上几个民族都是黄种人。只
有生活在欧洲最北端的拉普人才是真正的白种人,他们主要以养鹿为生,也兼营捕鱼、打
猎和少量的农业。
(二)先秦时期
通古斯族群,原地一支演变为鄂温克、肃慎民族;一支南迁,散居环渤海湾沿岸,与当地
的原始汉语部落和百越部落融合,演变为东夷;一支迁移到朝鲜半岛,与当地的百越土著
融合为韩民族。满洲的通古斯民族还进一步迁到日本成为统治阶级。
前2249年肃慎先民派使者前往中原地区,向华夏部落大联盟的首领帝舜贡献弓矢。前2000
年,山东半岛处于龙山文化时期,其农业经渤海传入肃慎。前1100年,肃慎族生活在松花
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前1050年左右,周
灭商,肃慎族进贡楛矢石弩。
在西周初年,秽人(沃沮、东秽貊)在今吉林省、朝鲜咸镜道、江原道, 高夷在浑江流域,
良夷在今大同江中下游(即古朝鲜,乐浪夷)。 沃沮有南沃沮(东沃沮)、北沃沮之分,南沃
沮分布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北沃沮主要在我国图们江流域。东秽貊是分布在今朝鲜江原
道。
殷商时,貊(东夷中通古斯血统最浓的一支)居山东半岛一带。周灭商后,为周人东进所迫
,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迁徙。向北方迁徒的,分东西两路,东路迁到今河北省东北部、北
京市房山县以南-山西省代县以东至海之地;西路则远徙至今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
后来由于戎狄及晋国的压力,他们又转徙到今河北省的南部。 前4世纪中叶,燕、赵二国
强盛,特别是前300年燕昭王派秦开北破东胡,居住在今河北省的大部分貊人又被迫由陆路
向东北迁徙,散布在今辽河以东及吉林省西北部地区。
迁居东北的各支貊人,原有的族称虽尚未消失,但有些部落已分崩离析,演变为各有称号
的部族集团。 初期出现的新称号有发、橐离。新称号的出现,还因为迁入此地后,与当地
土著部落(也是通古斯族群)融合为一个共同体,旧称已不能反映这一变化后之现实。发,
散居在今辉发河流域;橐离大约住在今嫩江、松花江合流处以北的松嫩平原,是秽貊族迁
居东北地区最北的一支,被称为为北夷。 貊人在秽人-高夷之南之西、良夷之北,其地域
西起今医巫闾山、东至今清川江、南滨大海。
东北地区的秽人-高夷-良夷、貊人(发、橐离)统称秽貊人。
战国以后先后出现的秽貊新族称又有夫余、高句骊。夫余族乃西周古九夷之一的“凫臾”
的异写。而夫余国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分属秽貊族的不同支系,统治阶级来源于橐离的贵
族。被统治阶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战国以前移居第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的部落,橐
离王子东明南逃至此,成了该地秽貊人首领;二是夫余国强盛后,东明自所从出的橐离部
落的广大部民,也成了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由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皆源出秽貊,故“夫
余”一词既为族称,也为国号。
高句骊族的来源,主要出自秽貊,但分属很多支系。最初的高句骊人,是“高夷”(沸流国
)。前37年,朱蒙一行南奔至此建国,又加入了夫余族的贵族。朱蒙建国后东征北伐,经过
其后继者5个多世纪的努力,前述的貊人(发、橐离)、秽人(沃沮、东秽貊)、部分夫余人,
都为其兼并,成为高句骊族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有不少古代朝鲜人(良夷)和居于辽东一
带的汉人加了进来。 汉武帝在前108年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为县(今新宾县永陵镇西
南),属玄菟郡。高句骊县所辖居民,是土著高句骊人。
肃慎、秽貊、倭等通古斯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称为东北夷,秦汉之后被称为东夷。
(三)夫余的历史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兴盛后的夫余,共有8万户,东近挹娄
,西至鲜卑,北达小兴安岭以南的松嫩平原,南抵辽宁开原县北,中心地区则位于今吉林
农安县。两汉时,夫余族的氏族制度已被政权组织所代替。 史书中还记载有卒本夫余、南
夫余。卒本夫余为高句骊国始祖朱蒙从夫余国南奔至卒本川后所用的称号,高句骊兴盛后
遂不用其名。 南夫余为百济国的别称,百济王室始祖温祚为朱蒙至卒本川后娶妻所生之子
,当朱蒙在夫余之妻所生子类利来高句骊立为太子后,温祚与哥哥沸流恐为类利不容,南
逃至今汉江以南的西部地区创建百济国,以扶余为姓,示不忘本,故百济曾有南夫余之称
。
前2世纪初,汉武帝设立玄菟等四郡后,夫余归玄菟郡节制。从此臣属关系十分密切,连夫
余王用的印章,也由汉廷发给。公元前108年在卫氏朝鲜灭亡后,夫余政权逐渐强大,辖域
南达今长白山,东抵张广才岭并迫使岭东的肃慎人臣服,北越弱水(今松花江)进入嫩江草
原。
汉末中原动乱,公孙度割据辽东,以宗女妻夫余王尉仇台,夫余臣属于公孙度,由辽东郡
管辖。三国时,仍由曹魏玄菟郡节制。245年,魏幽州刺史毌丘俭奉命征高句骊,派玄菟太
守王颀与夫余联络,夫余简位居为魏军提供“军粮”。274年,晋分幽州五郡置平州,夫余
由平州护东夷校尉管辖。285年,鲜卑慕容氏连续袭击夫余,正是在西晋王朝的保护下,使
夫余国破而复立。
夫余统治挹娄,自西汉至三国初,前后长达400年左右。由于夫余贵族向挹娄横征暴敛
,迫使其于224年起而反抗,夫余统治者虽多次派兵征讨,但终未能再使挹娄屈服。夫余与
高句骊的关系,由于同出秽貊,加之高句骊国的始祖出自夫余,故两族交往密切,不过交
往中的主从地位前后有变化。前5年,夫余王带素进攻高句骊瑠璃王。无恤(大武神王)继位
后,高句骊于21年发兵攻夫余,夫余王带素被杀,带素从弟闻讯率万余人投奔高句骊。77
年夫余开始臣服于高句骊。谈德(好太王)即高句骊王位,占领了今辽河以东广大地区,并
于410年发兵进攻夫余,从此,夫余完全被高句骊控制。
285年,鲜卑首领慕容廆进攻夫余,由于晋平州护东夷校尉鲜于婴未发兵相救,夫余王
依虑自杀。慕容廆在返军时途中,掠走夫余万余人。晋武帝罢免鲜于婴,改派何龛代之。
何龛派督护贾沉护送依虑子依罗返回故土“复国”。慕容皝称燕王后,于346年派长子儁与
子烙率骑17000余进攻夫余,俘夫余王玄及部众5万余口而还。后来皝以玄为镇军将军,妻
以宗女,夫余被纳入慕容燕的统治下。高句骊好太王于410年进攻夫余,用武力将其纳入自
己的势力范围。时挹娄后裔勿吉也在崛起,5世纪末,向西发展,夫余为勿吉所逐,夫余王
于494年降于高句骊,夫余国至此灭亡,夫余民族共同体也在南奔北逃中解体。
夫余存在历600余年,自285年后其成员去向有四。 一是被鲜卑慕容氏掠走,仅前述两
次已有7万多人,占夫余8万户、40万人的1/6,这还不包括廆每每掠卖于司、冀二州的。二
是被兼并或投奔于高句骊。410年好太王进攻夫余,按其共兼并64城,1400个村庄推算,当
在10万人以上,占夫余总人口的1/4以上。如果加上494年夫余王率领投奔的,则夫余人转
入高句骊的人数,远比慕容氏掠走的多。 三是勿吉在西逐夫余时,有一部分夫余人被俘掠
,也有不少逃走山林未投奔高句骊,数量一定也不少。他们后来成了粟末靺鞨的一支,渤
海国建立后,他们是扶余府的居民。 四是在夫余国灭亡后,有一部分遗民北渡嫩江下游建
立豆(达)莫娄国自保,723年,其首领朝唐后,被兴起的黑水靺鞨兼并。
(四)高句骊国
前108年,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设玄菟郡,以其地置高句骊县(今辽宁省新宾县)。高
句骊族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县至吉林省集安县。
夫余王金蛙在长白山南所得女子柳花(河神女),因感日照有孕卵生。柳花以物裹之置暖处
,旋一男婴破壳而出。长至7岁,自作弓矢,百发百中,因名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
金蛙长子带素欲谋杀之,朱蒙(邹牟)远走,至卒本川,结庐于沸流水附近,称纥升骨城(今
辽宁省桓仁县)。朱蒙逐渐成为当地高句骊族的首领,前37年,以高为姓,建立高句骊国。
高句骊国建立后,与汉廷建立了“藩属”关系,成为汉的侯国,由汉中央政府颁发印缓,
并负有从征义务。高句骊族是秽貊族系继夫余之后第二个建立王国政权的古代民族。
建国初,朱蒙亲至沸流国以相射校艺显示实力,迫使沸流国王松让“以国来降”。前32年
,又攻取荇人国。前28年,再以武力攻灭北沃沮而有之。朱蒙死后,儿子类利称瑠璃王,
因受夫余、鲜卑攻击,将首都由纥升骨城迁国今吉林省集安县城。瑠璃王后期,发兵侵梁
貊(今太子河上游),并一度攻取汉乐浪郡(治所今平壤市)而有之。
无恤继位后称大武神王,于22年攻夫余,杀其王带素,将来投的万余名夫余人安置椽那部
。26年又兼并盖马国(今朝鲜狼林山脉地区)和邻近的句茶国。53年,宫继位,称太祖大王
(国祖王),代东沃沮(即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后又攻取东涉(今朝鲜江原道)一
部分地区,拓地至日本海,并迫使夫余称臣纳贡。
慕容皝建前燕后,于342年攻破高句骊首都今吉林省集安县。高句骊国王钊单骑而逃,皝便
囚其母,虏男女5万余口,毁丸都城而还。钊被迫于次年遣弟入燕称臣纳贡,皩才还其父亲
美川王的尸体,仍留其母为质。355年,钊接受燕封官爵,才迎还其母。
百济于371年发兵北上,围平壤城,高句骊故国原王斯由中矢身亡, 小兽林王丘夫继位。3
84年故国壤王伊连继位。好太王(广开土王)谈德即位后,接连对新罗、百济、夫余进行掠
夺。 413年长寿王巨连即位,使高句骊国先后扩展之地得以巩固,民户三倍于3世纪。鉴于
北魏日益强大,统一朝鲜半岛成为其政策的重心,于是427年迁都平壤。此后,朝鲜半岛高
句骊、百济、新罗的角逐,迄无休止。
此时的高句骊疆域,东临日本海,西至辽河,南达汉江以北,东北达今吉林省珲春市,西
北以今第二松花江左岸为界。高句骊人除从军的驻防于各地之外,主要聚居在以今吉林省
集安县为中心的鸭绿江流域和松花江上游的辉发河一带。内分五部:涓(消)奴部、桂娄部
、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涓奴部,亦称掾那部、西部、右部,即原沸流国王松让所在
部落,在今富尔江流域,故史称高句骊初以此部为王,夫余王带素被杀后万余名投奔高句
骊的夫余人被置于此部;桂娄部,亦称内部、黄部,在今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中心的浑江和
鸭绿江中游,系朱蒙等人归附地之部落,故史称“涓奴部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为王”;
绝奴部,亦称提那部,为五部中的北部、后部,在今哈达岭以东的辉发河流域,世与王族
联姻;顺奴部,亦称东部、左部,在今朝鲜慈江道一带,是由最先被征服的荇人国居民改
组而成的;灌奴部,亦称贯那部、南部、前部,由盖马和句茶国居民改组而成。五部之外
的沃沮等被征服部族, 3世纪后也被同化于高句骊族,多数仍居故地,只是在被征服时有
部分被俘掠的迁居他地。
(五)挹娄
前4世纪,今黑龙江地区的人口为数万人。 2世纪后期夫余有户8万,鲜卑有10万骑,二者
在今黑龙江地区的人口26万,加上挹娄族今黑龙江地区人口计36万。
前2世纪,肃慎族易名为挹娄, 5世纪后,挹娄又易名为勿吉。挹娄人的活动区域,与肃慎
时大体相同,东至日本海,西接寇漫汗国,南与北沃沮接,北极黑龙江入海口。
秦末中原战乱,给夫余贵族以侵凌邻近弱小民族的时机,挹娄被迫臣属于夫余国。这种关
系,一直持续了400余年。3世纪初挹娄社会发展已经进到“好寇盗”阶段,224年挹娄起兵
反抗夫余,摆脱了夫余人的统治。
236年,挹娄遣使向曹魏“献楛矢”,建立直接臣属关系,曹魏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
挹娄民族共同体继春秋肃慎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并自此保持着融洽的臣属
关系。挹娄与高句骊国,也有过臣服关系。后来挹娄趁高句骊受到魏幽州刺史册丘俭军的
沉重打击之机,断绝了与高句骊国的来往。降至西晋,鲜卑慕容氏崛起,与高句骊争夺辽
东,挹娄乘机南下,攻掠高句骊北境。以报旧仇,高句骊于280年发兵征讨,降其“部落六
七所以为附庸”,掠走挹娄“六百余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谈德
为高句骊国王后,在进攻百济取得胜利后,398年“遣偏师”进攻挹娄,挹娄大败,300余
人被俘,挹娄再度被迫臣服。高句骊迁都平壤后,挹娄后裔勿吉、靺鞨,多次受高句骊王
调遣,随高句骊兵攻新罗、征百济、侵辽西。
挹娄虽深受夫余、高句骊的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凭着“便乘船”、“善射”的优势,对居
住今图们江流域人少势弱的北沃沮,进行肆无忌惮的“寇钞”,致使北沃沮人常躲到深山
岩穴中防备其袭击,只在冬天冰封河道后,才返回村中居住。
(六)靺鞨时期
5世纪后,挹娄易名为勿吉。隋唐时期又易名靺鞨。靺鞨族著名的七部是:粟末部在今吉林
市;伯咄部在粟末部东北,今拉林河流域;安车骨部在今依兰县以东;号室部在今绥芬河
流域;黑水部在今同江至伯力的黑龙江两岸;白山部在今吉林省敦化、延边。七部之外的
诸小部如思慕、郡利、窟说、莫曳皆、拂涅、虞娄、越喜、铁利分布在今黑龙江以北和俄
国滨海地区。 总的来说,靺鞨分为南粟末、北黑水两大政权。
黑水靺鞨16部里面,除作为主体的黑水部外,其他著名部落分布如下。思慕部居于今俄国
布列亚河(牛满江)和阿姆贡河(恒滚河)上游地区;郡利部分布在黑龙江入海口;窟说部在
库页岛北部地区;莫曳皆部居库页岛东南部;拂涅部分布在牡丹江下游以东今密山县;虞
娄部分布在兴凯湖以东至海;越喜部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铁利部居住在今依兰县。 725
年,因安东都护薛泰奏请,唐在黑水靺鞨境置黑水州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诸部部长
为刺史,另派人任长史至其地“监领之”。 后来,渤海日趋强盛,唐因安史之乱无力东顾
,于是其南部的拂涅、虞娄、越喜、铁利等部为渤海兼并。 932年以后,黑水靺鞨转附
于正在崛起的契丹,并以契丹人对他们的称呼“女真”为新号。
612年,隋炀帝征高丽,当时附于高丽的靺鞨粟末部的八个分部共千余家归隋,被安置于朝
阳市,八个分部为:厥稽部、勾使来部、窟突始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户赖部、破爱
部、步括利部。 靺鞨粟末部剩余未归顺隋朝的其他分部站在高丽一边与中原王朝抗争,6
68年唐亡高丽国后,被强迫迁到朝阳市。 唐灭高丽后,靺鞨中的白山部以素附于高丽之
故,部众多被迁至中原;伯咄、安居骨、号室诸部衰微逃散,一蹶不振。
696年契丹主李尽忠在营州(朝阳市)发动叛乱,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居住在营州的粟末靺鞨
人及一部分高丽遗民投入契丹人的反抗行列,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被契丹主李尽忠授以
大舍利之职。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等28将讨伐契丹。李多祚率军撤离粟末水
和那河下游地区,前往辽西一带参加平乱。 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率粟末靺鞨
人东逃。乞四比羽被唐追兵击斩,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乞乞仲象儿子大祚荣率部继续
东逃。降唐契丹大将李楷固穷追不舍,至今吉林省境哈达岭,大祚荣大败唐军,李楷固脱
身败还。
698年突厥入据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与奚又依附突厥,于是中原通东北的道路被阻隔,大
祚荣审时度势,在粟末靺鞨故地(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国称王,以唐武后封其父为震
国公之“震国”作国号。震国是以粟末靺鞨贵族为主体,包括白山靺鞨、伯咄靺鞨、安车
骨靺鞨,并吸收一部分高丽遗民参加的政权。
唐中宗复位,大祚荣即遣子入侍,臣属于唐。唐睿宗李旦于713年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
汗州都督。大祚荣随即以“渤海”取代“震”为国号。762年渤海国王大钦茂以唐为模式,
建立渤海五京,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敦化县)
、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县八连城)、南京海南府(今朝鲜咸兴一带)、西京鸭渌府(今吉
林省浑江市临江)。第3世王大钦茂死后,大钦茂“族弟”大元义以武力夺得王位,反对者
杀了元义,大钦茂孙大华屿夺取王位。第5世王大华屿时迁都上京龙泉府。
857年,渤海聘日大使乌孝慎,将唐长庆宣明历传至日本,日本使用了823年。第10世王大
仁秀继位,也经历了一场激烈争夺。末王大諲譔继位后,又出现争夺王权的斗争,失败者
纷纷出逃高丽。 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于925年灭亡渤海国,改渤海国为东丹,任长子耶
律倍为东丹国王。982年,辽直辖之,东丹国灭亡。 936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代替新罗统
治朝鲜半岛。
渤海亡后,其中心地区几成无人之境。原因有二:一是很多渤海人不愿接受契丹人统治,
大批外逃; 二是契丹为易于控制,强迁渤海人于它地。外逃的主要是亡入高丽、女真和中
原地区, 有十几万渤海人亡入高丽,逐渐融合于高丽族中。
契丹强迫渤海人迁离故土,有两次:一在阿保机攻下扶余府和龙泉府后,将渤海大氏王族
和战争中俘获的军民迁到巴林左旗;二是928年东丹国都南迁,大批渤海人同被迁至辽东。
经过这两次大迁徒,渤海5京15府的居民大多数不在原住地,大体为:上京龙泉府民一部
分被迁到巴林左旗,大部分徒居今辽宁省辽阳市;中京显德府民少数远移至老哈河流域,
多数被分散在今沈阳市与辽阳市一带;东京龙原府民被迁到今辽宁省凤城县;南京南海府
民被移居今海城市;西京鸭禄府被俘者被迁到巴林左旗南;扶余府被俘者被迁至巴林左旗
西;鄚颉府民部分迁到今辽宁省昌图县;定理、安边二府居民被南徙今沈阳市北;率宾府
部分居民被分别迁往辽宁省盖县和北镇县境;东平府民被分散至辽宁省新民、开原、康平
县一带;铁利府部分居民被迁至巴林左旗西北和今西拉木伦河附近、长春市北、沈阳市西
南的浑河北;怀远和安远二府民被移居今铁岭市及辽河上游地区、吉林省浑江市北。迁至
上述地区的渤海人户,9.4万余户,47万余人。
除了外逃和被强迫迁离故土的外,尚有2万户10万口渤海人留居故地。
1114年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后,将渤海人能为兵者编为“渤海军”共8猛安,并住在今
辽阳市一带的五千余户渤海人及3万“胜兵”,转移到山东戍守。1145年金熙宗完颜亶罢渤
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由女真人管理。1177年金世宗完颜雍禁渤海男女婚娶沿用旧俗。渤
海人逐渐与女真人融合,在金亡以后,大多融合于汉族。
(七)女真时期
黑水靺鞨演化为女真族,完颜阿骨打1115年在阿城建立金帝国。猛安(千户)谋克(万户)是
金朝本土上京路的社会组织形式,金初有60万人口。 1183年,女真猛安谋克及都宗室将军
司,共61.5794万户,481.3651万口。其中,迁居中原地区的200万人,徙住今内蒙古一带
的40余万人,留居东北地区的200多万人。 居今内蒙古的40万女真人,较早归附蒙古统治
,有相当一部分加入了蒙古族;另一些女真人跟随蒙古大军分散到南方各省。
1193年,留居东北的200万女真人,居上京、蒲与、速频、易懒、胡里改等路的猛安谋克民
户100万人;其余100万人,分布在辽河、鸭绿江流域。 居上京等地的100万女真人,除在
蒙古兵征讨东夏国时,有小部分死于战乱外,余皆成了元开元路、合兰府水达达等路下的
女真人。 居住辽河、鸭绿江流域的100余万女真人,1216年蒲鲜万奴叛蒙古东迁女真故地
时,带去数十万人,除战乱中少数死亡外,后也大多成了开元路、合兰府水达达等路下的
女真人。辽河一带剩下的数十万女真人,在元代还以女真名称活动,其中有少数被迁移到
扬州、淮南屯田。 东北100多万女真人在元代仍保持女真旧俗,到了明代,被称之为建州
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1212年,耶律留哥起义反金,拥有10余万人,建立大辽国。1216年留哥逃附蒙古,耶厮不
继位。1219年留哥引蒙古兵进入东北地区,灭大辽国。 1215年金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领兵
40余万镇压留哥起义军,败回今辽阳市,于是叛金自立,建大真国,附近路、州民及猛安
谋克人,皆归附之。1216年,投降蒙古。
1220年蒲鲜万奴又叛蒙古自立,改称东夏国。东夏辖地东滨日本海,西至今张广才岭,北
抵松花江,南达今朝鲜咸镜南道。1233年,元太宗窝阔台灭东夏国。
(八)元朝时期
1235年元朝设开元(今东宁县)、南京(延吉市)两万户府后接着在其它女真人居住区设立许
多路、府、所,管理诸支女真人。1286年,元改辽东路总管府为开元路,女真人皆被纳入
开元路。 在辽阳、沈阳等路相继成立后,开元路只管辖今辽宁省铁岭市北的女真人,南部
的女真人由沈阳、辽阳等路分别统领。
1312年元朝将开元路东北部地区划设水达达路,与开元路同属辽阳行省管辖。此后,开元
路(治所在今吉林省农安市)管理的女真人,只是居住在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省开原县)、
合兰府(府治在今朝鲜咸兴城)、恤品路(今绥芬河地区,后废)及奚关总管府(治所在今吉林
省珲春县)等地区的。今松花江大曲折处至兴凯湖一线以北直到黑龙江入海口这一广阔地域
内女真人,统由水达达路管理。
水达达路是元代女真的主要分布地区,元朝在其境内设立了5个军民万户府和水达达、肇州
2个屯田万户府外,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方设有征东元帅府(府治在阿姆贡河对岸的特林);
在黑龙江下游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治所在阿纽依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哈儿
分);在今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儿(乌苏里江古名)千户所;在今俄罗斯境内滨海地区置有
鲸海(今日本海)、木答哈、牙兰千户所。
元朝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孛苦江5个军民万户府管理在水达达女真人。桃
温,即今松花江下游西岸支流汤旺河,治所在汤原县;胡里改,即今牡丹江,治所在依兰
县;斡朵怜,治所在今松花江东、牡丹江西岸的马大屯;脱斡怜,即今洮儿河,府治在今
桦川县;孛苦江,府治在今齐齐哈尔。
元朝设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管理吾者野人-乞列迷女真人。乞列迷,为黑水
靺鞨郡利部后裔,与吾者野人杂居同一地区。元末明初有不少吾者野人-乞列迷女真人南迁
到三江地区,但仍有不少人留居故地,直到清末还有四五千称“济勒弥”的住在黑龙江口
上溯300余公里的沿江地区。 骨嵬,是元人对居住骨嵬岛(今库页岛)居民的称呼,在唐代
为黑水靺鞨16部之一的窟说部。
元辽阳行省管辖下的女真人,以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东抵日本海,西至辽河及嫩江一线
,南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北暨黑龙江下游流域及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总
人数200万左右。 在金末战乱中辽东地区的猛安谋克户,被东真国主蒲鲜万奴迁到今黑龙
江省阿城县东至今绥芬河一带地区,辽东地区的女真人大为减少,又与汉和高丽人错居杂
处,故元代女真人的主要聚居地,是在松花江和牡丹江中下游一带。
(九)明朝时期
14世纪中叶,女真人的分布地区基本与元代相同。从元末明初开始,女真诸部乘中原动
乱之机,逐渐向南迁徙,直到15世纪中叶才稳定下来。这一持续100年左右的迁徙活动,使
女真人的聚居区,又移向南部了。南迁后,女真人在南部形成了两个大聚居区,即以今辽
宁省新宾县为中心东北至图们江为一聚居区,今辽宁省开原县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为另
一聚居区。这两个聚居区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女真人散居区。由于明朝的招抚政策及在南
迁过程中的内外诸多因素,3个地区也就分别成了后来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野人
)女真的区域。
明初,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怜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由于受到野人
女真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分别在首领阿哈出(李思诚)、猛哥帖木儿(孟侍穆)
率领下,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胡里改万户府的女真人,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
行,越过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为渤海率宾府
建州故地,1403年明廷以阿哈出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胡里改部偏支在
酋长把尔逊带领南迁至珲春河流域,1406年明廷在其地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
斡朵里部南徙到以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
州卫指挥使。这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1408年,居于忽的河(辉
发河支流富大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松花江支流海浪河)等处的“女直野人头目哈
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
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
1406年女真人入朝鲜抄掠,被击退。阿哈出率部西南徒至今吉林海龙县。同时迁来的,还
有部分毛怜卫的居民。猛哥帖木儿所统斡朵里部人世与胡里改部为婚,也于1411年迁到吉
林海龙县,住在从海龙县通往开原的地方。1412年,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
出,另置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子李满住,于1423年率一千余户到今鸭绿江支流浑江居住,李满住领
400余户住在浑江中游的桓仁县。猛哥不花所统西毛怜卫部众也迁到浑江流域,而猛哥帖木
儿则返回到图们江。 李满住屡受朝鲜军袭击,被迫于1433年又迁到浑江支流富尔江上游的
“吾弥府”居住。朝鲜1437年又欲发兵攻吾弥府,李满住再西迁,到达今浑河支流苏子河
畔,即今辽宁省新宾县。
1433年今辽宁省开原县千户杨木答兀袭击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及长子阿古被害,朝鲜乘
机派兵进驻图们江,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猛哥帖木儿次子童仓(董山)于1440年率百余
户迁到浑江流域,与李满往会合,住在三统河、浑江以西至大雅儿浒河地区。同时迁来的
,还有部分东毛怜的部民。明廷析建州左卫为左、右二卫,童仓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自
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1451年建州三卫中,建州卫有1700余户,左、右
二卫合计才600余户。如按每户5人计算,建州三卫还不到12000人。不过无论是阿哈出迁出
绥芬河,还是童仓迁出图们江,都有部分部民未迁走。
但建州女真重新聚居在一地后,来归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建州女真
8部及其分布为:苏克素护河部,今苏子河;哲陈部,今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完颜(王甲
)部,今新宾县的浑江上游;浑河部,今抚顺市东南的浑河流域;董鄂部,今大雅儿浒河;
鸭绿江部,今鸭绿江上游,是1480年从图们江流域来投的毛怜卫人;讷殷部,今松花江上
游;珠舍里部,今吉林省安图县。前人常称前5部为满洲5部,后3部为长白山3部。
海西女真是元朝水达达路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后裔。明初,主要
是指居住在今松花江大曲折处,下至松花江口一带的女真人。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
女真也南迁,至16世纪初形成了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四部,后人讲海西女真,常指分
布在今辽宁开原以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的海西四部而言。海西四部按其居住地区分为山寨
夷和江夷两部分,哈达、叶赫为山寨夷,乌拉、辉发属江夷。
哈达部:属纳喇氏,其先人本居呼兰河,1406年明王朝在这置塔山卫,1446年明廷析塔山
卫另置塔山左卫。塔山左卫地在今呼兰河-依兰县之间,哈达部的成员来源于塔山左卫,与
出自塔山卫的乌拉部为同祖--纳齐卜禄。自纳齐卜禄六传至速黑忒(克锡纳)为塔山左卫首
领时,塔山左卫已由塔山卫东而迁至塔山卫南,在今吉林省扶余、农安、前郭尔罗斯县。
1533年,速黑忒为族人巴岱达尔汗所杀,次子旺住外兰(王忠)率部分部众逃至哈达河(今辽
宁省西丰县小清河),成为哈达部的创建者;巴岱达尔汗长子之子万(王台),逃至今吉林市
西。 1552年,王忠所杀,其子博尔坤迎堂兄王台来主哈达部事。王台为部长后,哈达
部更强盛。1582年王台死,儿子孟格布禄主部事时,失去霸主地位,于1599年被努尔哈齐
兼并。
乌拉部:原居松花江下游,其始祖纳齐卜禄时迁于今呼兰河流域。在速黑忒率塔山左卫南
迁后,速黑忒弟古对珠延也率部南移,至其孙布颜时,因不堪蒙古族侵扰,再南迁到今吉
林省永吉县,布颜听命于王台。至布颜孙满泰、布占泰先后为王时,乌拉部拥有今吉林省
中部,北至东流松花江南,南到盘石县,西达德惠-双阳县一线,东抵图们江上游。1613年
为努尔哈齐所破。
辉发部:始祖星古礼,姓益克得哩,尼玛察部人,原居萨哈连乌拉(今第一松花江下游)地
区。1409年明在今牡丹江地区置卫,以恼纳领忽鲁哈卫,以塔失掌弗提卫。弗提卫在今富
锦县。至星古礼为弗提卫首领时,率部南下至今呼兰河流域,投纳喇氏,改姓纳喇。七传
至旺吉努(王机砮)为首领时,南迁至吉林省辉南县。旺吉努死,孙拜音达哩称王。1607年
被努尔哈齐灭亡。
叶赫部:源出1406年明朝所置之塔鲁木卫,包括蒙古土默特氏和女真纳喇氏各一支。叶赫
部始祖星根达尔汉是蒙古土默特氏人,原居今呼兰河以北,后率部众南迁至今松花江大曲
折处,代当地纳喇氏为主,因纳喇氏一支人居多,遂改姓纳喇氏。四传至楚孔格,南迁至
叶赫河(今上游称冠河,下游称清河)。六传至清佳努、扬吉努兄弟二人为首领时,各据一寨
(都今吉林省梨树县),皆称王。清佳努子布斋、扬吉努子纳林布禄各继父职后,于1593年
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部、长白山二部(珠舍里、讷殷),进攻建州女真,惨败
而归。八传至锦台石、布扬古时,为努尔哈齐降服。
东海(野人)女真主要指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女真人。在建州、海西女真南迁后
,东海女真也趁机南移,进入他们过去的居地。
明代分布在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以北的生女直、乞列迷、女直野人、北山野人、苦兀、吉
列迷都为东海女真。穆棱路、绥芬路、那木都鲁路(绥芬河下游)、尼马察路(今双城子)、
瑚叶路(今俄罗斯达乌河)、乌尔古宸路(今兴凯湖东北岸的库尔布新河/比金河)、雅兰路(
今俄罗斯塔乌黑河)、锡林路(今俄罗斯海参崴以东的锡林河/苏祖河),也为东海女真。居
住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氏族部落,被努尔哈齐和皇太极征服后,南迁到浑河流域,后来成了
满族的一部分;但分布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以北等地的诸部落,大多未纳入满族共同
体,于清初形成了今天居住我国和俄罗斯境内的赫哲(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
罗奇)、费雅克(尼夫赫)等族。
(十)满族时期
1562年蒙古大汗土蛮勾结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掠抚顺,击杀明副总兵黑春。1575年海西
左都督、哈达部贝勒王台,斩杀王杲献给明朝,从此,王台势强,叶赫、辉发、乌拉、建
州皆归其管辖,领地近千里。1583年,明军征讨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子阿台,建州左卫都
督猛哥帖木儿后裔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在明军征讨女真叛乱中担任向导,不幸被明军误杀
。明廷任命塔克世儿子努尔哈赤继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表示抚慰。努尔哈赤以为父祖复
仇为名,以遗甲13副起兵攻打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逃至齐齐哈尔。努尔哈赤逐渐
将分散的建州女真各部统一。
此时,辽东西部的蒙古骑兵连年大犯辽沈地区,明廷将蒙古部落视为防范的主要对象,而
对羽翼未丰的女真部落放松了警惕。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廷急
调辽东明军援朝,这也牵制了明廷的精力。 1599年-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人多势众、地域
广阔、经济发达的海西女真。
努尔哈赤开始对东海女真用兵。 1598年出征安褚拉库路(松花江上游二道河),尽招徕其居
民。1607年瓦尔喀部(在今图们江下游及沿海地方)归附努尔哈赤。 又占有了赫席黑(今敦
化一带)、俄谟惠苏鲁(今张广才岭东北鄂木索)、佛讷赫托克索(今宁古塔西南)3路地方,
俘掠2000人而还。1609年努尔哈赤攻克滹野路(即瑚叶,以瑚叶河而得名,在兴凯湖东侧,注
入乌苏里江,今俄罗斯境内的刀毕河),取2000户而还。1610年努尔哈招抚那木都鲁、绥芬
、宁古塔(今海林县旧街古城村)、尼马察4路,回师途中,攻取雅兰路,俘其万余人而还。
1611年努尔哈赤子阿巴泰夺取乌尔古宸、木伦(又作木冷,以穆棱河而得名)两路。虎尔哈部
归附后金,努尔哈赤派兵尽数收抚其遗民。
1614年征锡林路,俘人畜1000而还。1615年攻额黑库伦(即格里库路,今俄罗斯纳赫塔赫河
),攻占顾纳喀库伦城,俘获万人,编户口500班师。 1616年努尔哈赤侍卫扈尔汉征萨哈连
部(在黑龙江中游),行至兀尔简河(今鹤岗市伏尔基河),招降其各处首领,取河南、河北
共36寨;然后扈尔汉在黑龙江、松花江合流处渡黑龙江,萨哈连部归附后金。扈尔汉等又
招服使犬路(即音达挥塔库喇喇,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所居费雅喀、赫哲两部来往
行猎均用犬,故名使犬路)、诺洛路(挠力河)、石拉忻路(今七星河)3路。不久,黑龙江中游
北部的萨哈尔察部也归附后金。1617年努尔哈赤攻取东部沿海地区散居的诸部落,渡过鞑
靼海峡攻取库页岛上负险不服的部落。
科尔沁蒙古是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明朝中叶,科尔沁部析产分牧为四部。1624
年蒙古族科尔沁台吉奥巴、杜尔伯特酋长阿都齐(奥巴之叔)、扎赉特酋长蒙衮(奥巴之叔)
、郭尔罗斯部长布木巴(奥巴从弟)归属后金。
皇太极实行招抚政策,使黑龙江上游两岸的鄂温克、鄂伦春纷纷归附。居住在精奇里江畔
多科屯的达斡尔首领巴尔达奇率众归附。清军到达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招服了当地的使鹿
部。1640年清军至忽麻里河(呼玛尔河),攻占雅克萨(今阿尔巴金诺)、兀库尔(今乌库尔河
与黑龙江合流处)2城,攻占挂刺尔屯,收复果博尔等7屯,博穆博果尔遁去。1641年博穆博
果尔在齐洛台(今赤塔)被清兵捉获。至此,今黑龙江上游两岸到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
以南地已归属清朝管辖。
1640年,鄂温克族共分三支:一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沿
岸的使鹿(驯鹿)鄂温克人,共12个大氏族,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
他们于18世纪初迁入额尔古纳河畔,后被称为“雅库特”;第二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
赤塔河、石勒喀河一带的使用马的鄂温克人,被称为“纳米雅儿”部落或称“那妹他”,
共有15个氏族,后被称为“通古斯”人;第三支人数最多,居住在石喀河至精奇里江(结雅
河)的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后被称为“索伦”人。 1958年“雅库特”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
雅;“通古斯”居住在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流域;“索伦”居住在鄂温克
族旗、阿荣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讷河市。
女真人行围狩猎以10人编为1组。参加者各出箭一枝,公推一人为首领,称“牛录额真”(
箭主),这个小组就被称为“牛录”(女真语称箭为牛录)。1601年努尔哈赤将每300男丁编
为一牛录,置一牛录额真,下置代子2人、章京4人;4名章京分领300男丁,编为塔坦。
5个牛录编为“五牛录”(后改称“甲喇”),5个“五牛录”编为一固山。 迄1615年共设
8个固山,分别以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为标帜,故8固山又习称
“八旗”。每旗设固山额真(后改称“都统”)、甲喇额真(参领)、牛录额真(佐领)。
1644年清朝在黑龙江流域设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代替宁古塔。
(八)沙俄入侵时期
1632年沙俄占据了叶尼塞河流域后,从北方的曼加结亚沿下通古斯卡河,从南方的叶尼塞
斯克沿上通古斯卡河,又走古代埃文基人所经常使用的古道,来到勒拿河流域,建立了上
中下维柳伊斯克。1638年,沙俄成立雅库茨克督军府,雅库茨克成了沙俄进一步向东北亚
地区远征的指挥中心。1638年在雅纳河建立了维尔霍扬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扬斯克
;在印迪吉尔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维尔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尔·斯塔杜欣抵达科雷马
河,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马斯克。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1711年,沙俄征服整个堪察加半
岛,然后又向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挺进。
1638年俄国以叶尼塞斯克和雅库茨克为中心,分别从西部和北部两个方向入侵贝加尔
湖地区。哥萨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尔库茨克(1652年),在勒
拿河上游建立了维尔霍连斯克(1642年)。在贝加尔湖东北角由哥萨克建立了上安加尔斯克
(1647年)和巴尔古津堡(1648年),于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这样,俄国军队大
体上从北部用据点包围了贝加尔湖。 然后从贝加尔湖南岸出发,东进抵达石勒喀河---黑
龙江。1658 年建立了涅尔琴斯克(尼布楚),1658 年建立了捷连宾斯克,1665 年建立了色
楞格斯克(乌兰乌德),1666 年建立了乌丁斯克等。
1643年哥萨克波雅尔科无走阿尔丹河--乌楚尔河--纽约姆卡河,翻越外兴安岭,进入
鄂伦春族居住的精奇里江(结雅河)。哈巴罗夫从奥廖克马河起,沿其支流图吉尔河到达黑
龙江。1656年俄政府在奥廖克马河口设立了奥廖克明斯克堡。1689年,沙俄两度被中国击
败,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暂时中止,不过沙俄由此获得了贝加尔湖以东的中国领土(布里亚
特蒙古人和鄂温克族居住)。
俄国随即建立了行政军事机构对西伯利亚实施殖民统治。整个西伯利亚由中央的西伯利亚
衙门管理,各地区分设督军辖区和县。督军辖区共有4 个,即托搏尔斯克、托木斯克、雅
库茨克和叶尼塞斯克,每个辖区下隶属几个县。17世纪西伯利亚共有图林斯克、秋明、塔
拉等19个县。
(九)近代时期
1850年以后,趁中国清朝衰微,俄罗斯武力侵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一带,俄寇甚至拿
索伦人当食物,真是吃人的恶魔;尼古拉耶夫攻占庙街,残酷杀害当地的赫哲族和鄂温克
族居民,制造庙街惨案,并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时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中俄瑷珲条
约》、《中俄北京条约》抢占了黑龙江流域的10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包括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的大片领土。这片领土内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尽
,结雅河的鄂伦春族被迫迁入大兴安岭,女真族被迫迁入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最后
俄罗斯移民成了当地的主体民族,不知道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亚特蒙古族被同化没有?
江东六十四屯位于海兰泡南,3000平方公里,居民初全是世代居住的满族、鄂伦春族村民
,清末有一些汉人移民迁入,在《瑷珲条约》中特别声明保留为中国领土,成为中国在黑
龙江北唯一的领土。清末时俄人违约将该地中国居民赶进黑龙江淹死或杀死,此乃海兰泡
惨案!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东北全境,实行殖民统治。1905年日本击败
沙俄,夺取库页岛南段、千岛群岛南部和海参崴并控制吉林和辽宁。再后来黑龙江以南进
入张作霖时期,黑龙江以北1917年远东共和国成立,日本控制整个千岛群岛。
1919年北京政府派遣舰队远赴黑龙江警戒, 1920年到达驻地。不久,爆发了“江亨”舰借炮
给苏联红军炮轰日本军民的庙街事件(日人称尼港事件),造成舰队被日本扣留长达半年多,
後经长期谈判方才解决。在各舰被扣同时的月间,吉黑江防筹备处已向戊通公司购买了江轮
叁艘改装为军舰,扩充兵力成立吉黑江防舰队。
到了1922年,中国内地军阀割据混战,北京当局无暇顾及这支远离中央的小舰队,逐渐成为
张作霖的私人海军。1927年,东北海军吞并了渤海舰队,成为全中国实力最强大的海军。此
时的东北海军分为以原东北舰艇为主的第一海防舰队,原渤海舰队舰艇为主的第二海防舰队
,与浅水炮舰为主的江防舰队。 1929年张学良欲收回中东铁路路权,于是苏联入侵中国,
使得在庙街事件中有借炮之谊的中苏海军反目成仇,方爆发了三江口(即黑龙江、松花江汇
流处的同江)之役,这是中国与苏俄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海战”(其实是河战)。 10月30日
,中苏又在富锦爆发海战,称为中苏富锦之役。战后苏联侵占中国领土黑瞎子岛。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与苏联在黑龙江相对峙。苏联将远东的汉族赶
走或杀死,将远东的朝鲜族强行迁到中亚。1945年,苏联从日本手中重新夺取库页岛南部
和海参崴,并占领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日本北方四岛)。 1969年中苏在虎林地区爆发珍宝岛
战役。1999年中国江泽民政府趁俄罗斯衰落之际,在波谢特搞了个出海口,不知道是租50
年,还是永久换土。
目前中俄东部边界争议较大的有三处,一处位于满洲里以北,2001年已有部分领土归还中
国;一处就是江东64屯,中国已经放弃;最大的一处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叫
黑瞎子岛,也称抚远三角洲,面积400公里2,目前为俄国占领,岛上驻扎有俄国边防军,
目前该岛的归属双方仍在谈判。
目前,在中俄43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俄罗斯边防军共设有3个地区管理局(原来的边防军
区)。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到石勒喀河口,主要是草原和山地,由外贝加尔地区管理局(司
令部设在赤塔)守卫;从石勒喀河口到比金,由远东地区管理局(司令部设在伯力)所属部队
守卫;从比金到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主要是河流和山地,由太平洋地区管理局(司令部设在
海参崴)所属部队守卫。 中俄西段国界位于阿尔泰山脉,只有54公里。以前由苏联东方边
防军区负责守卫,苏联解体后俄边防军在这里组建了一个边防总队,负责守卫任务,这个
总队由外贝加尔地区管理局指挥。
萨彦岭-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库页岛,是俄罗斯远东的生命与灵魂所在,是俄罗斯在亚洲的
人口中心、资源中心、经济中心,也是太平洋舰队的大陆依靠。没有了这些领土,俄罗斯
就会与勘察加、阿留申失去便捷的交通联系,东北亚的安全就根本失去保障。没有了这些
中国领土,俄罗斯在亚洲就没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
(十)当代时期
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前中国领土的俄罗斯远东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80多万人,始建于1860年,远东捕鲸业、捕鱼业和冷冻船基
地,属季风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为-15℃,8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约690毫
米。中国名字是海参崴,盛产海参的崴子(山、水弯曲的地方)。
哈巴罗夫斯克: 70万人,始建于1858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内河航运通过阿穆
尔河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达同江、富锦、佳木斯和哈尔滨。该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绿化
城市之一,市效有占地数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森林。主要工业
部门有飞机制造业、燃料工业、木材加工业、建筑和建材工业。中国名字是伯力,黑水靺
鞨的首都,明朝时居住着女真族瓦尔喀部。
雅库茨克:20万人,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也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城市。这里
历来以毛皮皮革、家畜、象牙和木材的集散地而弛名。与外区联系靠空运,有大型机场。
不是中国领土,但是元朝辽阳省势力一度到达。乌斯季维柳伊的天然气田向该市供应燃料
。
马加丹:位于鄂霍次克海北岸,建于1933年,15万人,是新兴的港口城市,纳加耶夫港是
它的海上门户。不是中国领土,渤海国与流鬼的陆路贸易经过这里。
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首府,位于库页岛苏苏亚河畔,18万人,1946年建市。从这里
可以通过铁路至岛西岸的霍尔姆斯克,那里有铁路轮渡到瓦尼诺港与贝阿铁路干线相接。
工业主要是木材加工、纸浆造纸和海产捕捞加工。中国赫哲族使鹿部居住地,韩国客机曾
被击落于此。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州首府,建于1740年,25万多人,是捕鱼船队的冷藏基地。
该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的货运中转站,运入的是汽车、拖拉机、地质勘探设备
、水泥、机床、日用品等,运出的主要是木材和鱼等。不是中国领土,历史上流鬼的中心
。
乌苏里斯克:位于滨海边疆区南部的乌苏里--兴凯湖平原南端,是三条河(绥芬河、木科
夫力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20万人,始建于1866年。农业比较发达,市区附近有科马
罗夫自然保护区。该市有三个通道可到达中国:一个是绥芬河通道,有铁路公路各一条;
一个是东宁通道,有公路一条;一个是密山通道,有公路一条。中国名字双城子,明朝的
双城卫。
纳霍德卡: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和渔业中心,20万人,建于1935年。该市港湾内水深浪
静,可全年通航。在纳霍德卡以东18公里处的亚美利加湾有由日本协助建成的大型港口-
-东方港。到目前为止这里是全俄比较成功的一个自由经济区。中国女真族东海窝集部(库
尔喀部)传统居住地。
共青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诞生城市,为在这里建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一批莫斯科
、圣彼得堡、乌克兰的共青团志愿者来到这里, 1932年设市。
布拉戈维申斯克(报喜城):20万人,1858年俄国强占该地并建城。在阿穆尔河与结雅
河交汇外建有阿穆尔州最大的港口,河运事业发达。中国名字海兰泡,鄂伦春族世居之地
。
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首府,1937年设市。位于比拉河畔, 9万人。女真族萨哈连部传统
居住地。
--
傍晚时候的雨燕,
无法克制内心的欢畅,
喜悦冲出了喉咙,
在空旷的原上四处回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9.147.187.1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9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