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ishWeng (幸福之路【禅】), 信区: Russia
标  题: 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Jun 22 19:24:39 2005)

 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尽管拜占廷的历史已经结束,但拜占廷的制度和文化,仍在北方的斯拉夫人中继续生存
,正如它们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于已属土耳其人统治的、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徒中一样。
斯拉夫人起源于今俄国和波兰的多沼泽的边境地带,他们以巨大的弧形向四周颇有吸引
力的平原扩散。
向西迁移的矫拉夫人形成了今天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他们都称为西斯拉夫
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因此,他们信仰的是天主教,使用
的是拉丁字母。那些渡过多瑙河、移居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就是今天的斯洛文尼亚
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如本章第一节所述,这些南斯拉夫人中的
前两者接受了西方的文化;而塞尔维亚人和保加利亚人的文化发展,则受到了君士坦丁
堡而不是罗马的影响。最后,向东迁移的是苏联斯拉夫人的祖先,这些东斯拉夫人就是
个苏联北部的大俄罗斯人、南部地区的小俄罗斯人即乌克兰人和西部边境的白俄罗斯人
;西部边境显然是斯拉夫人的最早发源地。
东斯拉夫人居住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至黑海,东到乌拉尔山脉的广阔的平原上。在北
部平原,移住民一直以森林为居住地;在这里,他们未遭到分散、组织松弛的芬兰部落
和立陶宛部落的什么抵抗;这些人不是同他们通婚,就是被他们轻易排挤掉。相反,在
南部平原,森林逐渐让位于空旷的草原,移民们总易遭到其他民族的袭击;这些民族常
出没于从中亚经乌克兰到多瑙河流域的漫长的游牧道路上。
这些东斯拉夫人,即今天所谓的俄罗斯人,从事渔猎和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
他们通常以分散的家宅和小村落,而不是以人口密集的村庄和城镇为单位。出现的城镇
,很少发展成为主要河流沿岸的贸易中心。只有第聂伯河沿岸的基辅和伊尔门湖畔的诺
夫哥罗德是当时的贸易中心;前者担负着南北运输,后者控制着东西贸易。
正是这种长途贸易,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提供了基础。据传说,彼此不和的斯拉夫诸派
别曾邀请北欧人的首领留里克为其统治者。“我们的国家富饶辽阔,但却没有秩序,快
来管辖和统治我们吧!”于是862年,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任王公;不久以后,

他的追随者们南移基辅。有关这些北欧人,即东欧所谓的瓦朗吉亚人的确切作用,至今
仍有争议。过去的猜测认为,他们独自创建了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创造了最早的俄罗斯
文化;现在普遍对此持怀疑态度。事实上,瓦朗吉亚人在文化领域中所做的贡献,即使
有,也是微乎其微;而他们对早期俄罗斯人的政治体制的影响程度,至今也不明确。
不论确切情况如何,基辅已成为沿漫长的第聂伯河航线的、俄罗斯各公园自由联盟的中
心。基辅的卓越是建立在同南面诸古老文明中心——拜占廷、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穆
斯林世界——所进行的繁荣贸易的基础上。俄罗斯农村的各种原材料如毛皮、兽皮、粮
食、木材和奴隶等汇集基辅,以换取各种奢侈品,其中包括细纹衣料、玻璃制品、香料
、珠宝和酒。
早期俄罗斯人不仅同南面请文明中心进行贸易,而且还借用了它们的某些主要的文化,
尤其是拜占廷的基督教。在此之前,异教的俄罗斯人一直崇拜各种自然力量,将这些自
然力量化身为某些神,如热光之神达什伯格、雷电之神佩鲁恩和风神斯特里伯格。当时
既没有寺院,也没有僧侣。宗教仪式仅限于向广阔天空中的诸神的天然形象献祭。据11
世纪末至12世纪基辅僧侣编纂的编年史记载,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认为,斯拉夫人的原
始的众神崇拜很不合适。他—一考虑了诸宗教代表所阐述的各自的论点,甚至派使节前
往信奉这些宗教的国家,听取他们的汇报。最后,弗拉基米尔拒绝了天主教,因为“我
们在那里看不到荣誉”;拒绝了犹太教,因为犹太人的上帝太不强大,无法使他们继续
留在耶路撒冷;还拒绝了伊斯兰教,因为它戒肉禁酒,而他认为,“喝酒是俄罗斯人的
乐趣。没有这种乐趣,我们就无法生存”。因此,弗拉基米尔决定赞成东正教;他的使
者们为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看到的仪式而倾倒:“……我们不知道是在天空,
还是在人间。因为人间没有如此壮观、如此美丽的景象,简直叫我们难以形容。”
大约在988年皈依东正教后,弗拉基米尔命令捣毁所有异教神像,佩鲁恩的像被挂在马尾

上,拖进了第聂伯河。另外,基辅公国的全体居民,都到第聂伯河去集体洗礼,如《编
年史》所述:“…看到如此众多的人得救,天堂、人间一片喜悦。”同几个世纪前欧洲
西北部的天主教一样,皈依是统治者及其顾问们的决定,人民大众只是服从命令而已。
虽然信奉多神教的斯拉夫人过去没有教士阶层,避免了有组织的抵抗,但人民大众仍坚
持他们的传统信仰,相信巫术和预兆。因此,1274年,教会发现有必要颁布一条规定:
不得任命过去从事巫术的人为司祭。
弗拉基米尔接受东正教,并非仅仅是宗教信仰的改变,它对俄罗斯人的风俗及其以后的
历史产生了普遍、深刻的影响。以拜占廷为模式的教会统治集团,这时已经组成,首领
是基辅大主教,由君主坦丁堡最高一级的主教伍命,且隶属于他的管辖。在长达两个世
纪的时间里,大主教都是希腊人,不过,由大主教任命的主教,除最初几任外,绝大多
数是俄罗斯人。基督教还给俄罗斯带来新的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其中包括《圣经》、
拜占廷收集的早期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圣徒传记和法律书籍的译本。石造教堂、镶嵌工
艺、壁画、油画、尤其是肖像画等拜占廷艺术,这时也被介绍进来。而且,在这些方面
,俄罗斯人更胜一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俄罗斯- 拜占廷风格。另外,东正教过给俄罗
斯带来了拜占廷教会的法律,建立了宗教法庭。如在西欧一样,这些法庭拥有非常广泛
的司法权,处理包括道德,信仰、继承权和婚姻等各个方面的案件。
在政治领域中,新教会加强了大公的权力。如在西欧,罗马教皇曾将法兰克国王从部落
酋长改变成神权帝王一样,如今,俄罗斯东正教将诸公国大公从一帮个人追随者的首领
改变成“上帝的奴仆”和神权统治者。而且,按照拜占廷的传统,俄罗斯教会还接受了
世俗的权力和控制权。在莫斯科,如在君士坦丁堡一样,没有强求皇帝和国王服从的、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英诺森三世这样的人物。例如:1389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安
东尼曾写信给莫斯科大公瓦西利,抱怨大公不尊敬他及他的主人拜占廷皇帝:
非常遗憾……我听说,你不允许大主教在礼拜仪式中提到神圣的皇帝的名字,甚至还说
,“我们有教会,但没有皇帝,而且也不想知道有皇帝。”这是不恰当的。神圣的皇帝
在教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与其他统治者——地方王公和君主不同。当初,皇帝为整
个世界创立并进一步确定了真正的信仰。皇帝们召开了全基督教会会议,还通过法律进
一步确定了要遵守的东西,即要遵守那些崇高、神圣的教规宣布为是教会生活的真正教
义和正统观念的东西。……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有教会而没有皇帝是不可能的,因为教
会和帝国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将这两者分隔开来。
拜占廷及其皇帝被消灭后,东正教的这一顺从性在俄罗斯教会对俄罗斯皇帝的屈从中显
现出来;这种情况具有重大影响,并一直持续到拜占廷灭亡后的沙皇帝国。
综上所述,对俄罗斯来说,拜占廷的影响显然是一大促进因素,但同时又是一种麻醉剂
。俄罗斯人所借鉴的,不论是教义、仪式、音乐,还是建筑,都已完全形成且相对稳定
。在这一意义上说,拜占延对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的影响是毫无价值的,它只能阻碍,
而不是鼓励这一民族的创造力和独创性。此外,俄罗斯人在接受拜占廷的基督教的同时
,还继承和维持了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的长期不和,从而,在他们和西方之间设置了一
个障碍。这无疑是一种倒退,因为在此之前,俄罗斯人已同欧洲其他国家取得了多种联
系,即贸易的、朝廷的和外交的联系。例如,11世纪,雅罗斯拉夫大公曾同欧洲一些主
要王朝联姻:他的妹妹嫁给了波兰的卡齐米日一世;他的儿子娶了拜占廷的公主;他的
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法国的亨利一世和挪威的哈拉尔三世。
不仅是宗教争端,而且更大程度上是蒙古人的侵入和占领,终止了俄罗斯同西方的这些
联系。基辅因地处森林和平原交界处,总是最易遭受袭击。游牧民进攻的威胁如即将临
头的危险笼罩全城,这种危险于1237年终于降临。当时,蒙古人象他们席卷欧亚大陆大
部分地区那样,横扫了整个俄罗斯领土。除诺夫哥罗德因地处遥远的北方而幸免于难外
,基辅和其他俄罗斯城市均被夷为平地。用一位编年史家的话说:“没剩下一个能为死
者流泪的人。’
七、第三罗马
蒙古人虽自愿撤离欧洲中部,却愿意继续留在俄罗斯。他们在此建立了金帐汗国。其首
都萨莱地处伏尔加河折向西流的拐弯处,是伏尔加河畔的战略要地。随后两个世纪的蒙
古统治,不可避免地给俄罗斯人留下深刻的印记。他们被迫放弃平原上的小块居留地,
撒进安全僻静的森林之中。在那里,只要他们承认蒙古大汗的宗主权,每年纳贡,便可
自行其是。的确,大汗们颁布了某些豁免权,准许俄罗斯教会免交捐税,承认大主教对
东正教的管辖权。作为回报,俄罗斯牧师为大汗及其亲属祈祷。大汗及其亲属虽然是穆
斯林而不是基督教徒,却欢迎这样的祈祷,因为它可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反抗。
俄罗斯人渐渐恢复了他们的实力,发展起一个新的民族中心——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
远离危险的平原,位于森林深处。莫斯科除了游牧民难以接近它外,还具有其他一些优
点。它是从第聂伯河到东北各地区的两条重要干线的交通要冲;几条来自各方的河流也
都汇集于这一地区,使它能利用内河水系得益。它所拥有的一系列统治者也是它的一个
优势;这些统治者爱好和平、勤俭节约、善于算计,他们耐心而又无情地增加自己的属
地,直到莫斯科成为新的民族核心。
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兼并俄罗斯各国”方面尤为成功,因此,他被认为是俄
国的第一位民族统治者。他征服了邻近几个公国,如雅罗斯拉夫、特维尔和罗斯托夫;
这些公国过去曾比莫斯科强大,但后来衰落下去。伊凡三世征服强大的诺夫哥罗德公国
的胜利最为著名;诺夫哥罗德过去曾建立了自己的庞大的贸易帝国。伊凡三世到他统治
本期,已使其疆土大大扩展,从距波罗的海几英里处向北扩展到北冰洋,向东扩展到乌
拉尔山脉的北部地区。
伊凡还通过利用蒙古人内部出现的分裂,在彼此敌对的各派别之间徘拔离间,成功地向
蒙古人的统治挑战。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人与蒙古人截然不同,他们从西方进口了大炮
和小型武器,并且拥有制造这些武器的兵工厂。由于具备了这些有利条件,伊凡便正式
拒绝承认金帐汗国的宗主权。为此,1472年,金帐汗国大汗派出一支军队北进奥卡河;
但伊凡在河对岸聚集军队予以抵抗,并坚守了三个星期。最后蒙军撤退,从此承认他们
对俄罗斯的统治实际上已经结束。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伊凡1472年同索菲娅的婚姻。索菲娅是1453年在君主坦丁堡城墙
上被杀的拜占廷末代皇帝的侄女,她曾逃亡罗马,皈依了天主教。因此,罗马教皇竭力
赞同这一婚姻,希望这能导致天主教和俄罗斯教会的联合。结果相反,索菲娅立即恢复
了对东正教的信仰;莫斯科宫廷的宗教仪式和信仰日益拜占廷化和东正教化。
早期的俄罗斯教会和宫廷,坚决反对在佛罗伦萨(1439年)达成的东正教会与天主教会
联合的协议。无疑,俄罗斯人认为君士坦丁堡最后落入土耳其人手中,是上帝对东正教
向天主教无原则屈从的惩罚。君士坦丁堡沦陷五年后,大主教约拿尖锐地评论了他所认
为的这一事件的原因:“我的孩子们,你们都知道,都城君士坦丁堡被保加利亚人和波
斯人团团包围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中,曾有许多灾祸降落其头上,不过只要希腊人那
时坚持他们的信仰,君士坦丁堡是不会蒙难的。”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俄罗斯人将莫斯科视为真正信仰的中心。他们受上帝之命保卫它,
维护它原有的纯洁。15世纪末,修土菲洛修斯写信给伊凡,清楚地表达了这一深刻信念

古罗马教会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阿波利那里斯的异端那说;至于第二罗马教会,即君士
坦丁堡教会,则是被以实玛利的后代的斧头砍倒的;而新的第三罗马教会——神圣使徒
教会——在您强有力的领导下,烛照整个世界,比太阳还明亮。整个东正教世界都归您
统治,您是世界唯一的君主,基督教徒唯一的沙皇。……看呀!听呀!哦,虔诚的沙皇
,前两个罗马虽已灭亡,第三个却依然耸立,而且决不会再有第四个。
伊凡完全理解地接受了这一信条,它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地位,夸耀了他的使命。在索菲
娅的怂恿下,伊凡采用了拜占廷宫廷的礼仪,选择了拜占廷的双头鹰为他的徽章。他效
法前君士坦丁堡皇帝,成为沙皇和专制君主,他的头衔也相应地变得崇高辉煌:“感谢
上帝的恩赐,伊凡是全俄罗斯人的皇帝,是弗拉基米尔、莫斯科、诺夫哥罗德、普斯科
夫、特维尔、彼尔姆、乌格拉和波尔法以及其他公国的大公。”
这样,拜占廷在作为第三罗马的俄罗斯领土上继续生存。这一第三罗马之所以能幸存下
来,是因为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坚固的根据地——它包括了辽阔的欧亚大陆平原及不久
之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阔无垠的西伯利亚地区。这完全不同于1453年前苟延残喘了几
个世纪、缩小了的拜占廷。红衣主教贝萨里翁所提倡的维新,丝毫未在注定灭亡的、与
时代不合的拜占廷引起过任何反应。但在俄罗斯,某些沙皇却以贝萨里翁的角色出现。
作为庞大帝国的专制君主,他们拥有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不过是不完全地——的
权力和财力,从而,如修土菲洛修斯所预言的那样,保证第三罗马不会遭到第二罗马的
厄运。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修改:·FishWeng 於 Jun 22 19:40:32 2005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1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