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ngling (⊙ 00 ☆ 大眼贼 ⊙), 信区: Russia
标  题: 颠倒的历史之颠倒——评莫斯科捷尔任斯基雕像的重新竖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8 23:13:58 2005), 转信

耐人寻味的俄罗斯:颠倒的历史之颠倒——评莫斯科捷尔任斯基雕像的重新竖起 

作者: 云淡水暖

9月3日,俄罗斯特种部队解救了在俄南部别斯兰市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质,这是
一场残酷的厮杀,在战斗中,300多名人质被恐怖分子用炸弹、枪弹残害,因为顾
及平民,俄罗斯反恐怖特种部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惨重。加之8月24日,莫
斯科一公共汽车站发生爆炸,造成4人受伤;当天深夜,俄两架民航客机几乎同时
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31日莫斯科一地铁入口处发生自杀式爆炸
,造成60余人伤亡。一周之间,俄罗斯人民在恐怖袭击的狂潮下,忍受了极大的
痛苦与恐惧。逝者已矣、生者何堪,俄罗斯人民自普京执政以来所刚刚抚平的心
理创伤,俄罗斯社会自普京领导之后带来的政治祥和与发展氛围,顿时荡然无存
。 

在腥风血雨、硝烟厮杀的惨雾愁云尚未散尽之时,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在莫斯科
发生了,“据英国《独立报》9月12日报道,9月11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
的卢比扬卡广场上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雕像安放仪式,该雕像的主人是苏维埃
政权成立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值得一
提的是,作为彻底告别苏联痕迹的重大举动之一,俄罗斯在1991年的‘8·19’事
件之后在这里推倒了捷尔任斯基的雕像,可是现在仅仅相隔13年却又再次请他‘
出山’,那么,这中间又有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原因呢?”(《羊城晚报》)。 

捷尔任斯基是何许人,为什么享有如此独特的待遇,如果是看过苏联早期电影的
人,可能都记得《列宁在十月》,影片中列宁遭到社会革命党人的暗杀,有一个
高个子的,冷静坚强的小胡子领导人,指挥安定列宁被暗杀后可能引起的社会动
荡局面,进而成功粉碎了反革命地下武装的武装暴乱阴谋,这个镇定自若的指挥
者就是捷尔任斯基。十月革命成功以后,面对国际帝国主义势力企图扼杀世界上
第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开武装干涉和支持俄苏维埃国家境内的反革命
势力为手段的严峻形势,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决策,必须以
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 

1917年的12月20日,距离红色苏维埃成立之后数星期,根据费利克斯·埃德蒙多
维奇·捷尔任斯基提议,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席,人
们按照俄罗斯的习惯,给了个简称“契卡”,从此,“契卡”闻名于世界。“契
卡”在苏联建国初期的混乱局面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耳熟能详的保
尔.柯察金,参加革命后就曾经在“契卡”工作。在捷尔任斯基的领导下,契卡为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比如剿灭叛乱,清除流
氓、黑帮、娼妓等社会丑恶,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线,设立孤儿救助机构,救
助战乱和饥荒造成的孤儿等等。 

当然,由于阶级斗争的残酷性,被革命推翻的沙皇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富农阶
级、反动军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等在西方势力的唆使和纵容支持下,在公开和
隐蔽的战线与契卡进行了殊死搏斗,在你死我活的情势下,捷尔任斯基是强硬而
坚决的,因此获得了“铁腕”的称号,被称为“铁腕费利克斯”,在极短的时间
内,新生的红色政权就稳住了社会局势,苏联进入了正常发展阶段,同时。契卡
还担负着与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内部的贪污腐败分子作斗争的人物,捷尔任斯基
也自然是“铁腕”待之。契卡后来随着苏联政治结构的演变。成为世界所熟知的
“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所以,有人把捷
尔任斯基视为“克格勃鼻祖”,是不无道理的。“1957年,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
,由苏联最著名的雕塑家弗切吉奇亲自挂帅创作,塑造了一座捷尔任斯基的全身
青铜雕像,竖立在了克格勃总部--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广场上,以表彰
其卓越贡献。”(《羊城晚报》) 

随着苏联领导人越来越西化的思维,对斯大林时代错误的“清算”就像斯大林肃
反扩大化一般地“清算”扩大化,过犹不及。苏联的一些“民主派”乃至苏共党
内的权贵,顺从西方的思维定势,对整个苏联革命的历史进行刻意颠覆,20世纪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的观点在苏共的地位得到确立。其企图以
所谓政治“新思维”解决苏联体制僵化带来的系列政治、经济弊病,1989年,他
将选举制度引进国会,随后修改宪法,开始削弱苏共对苏联社会的领导作用,规
定“放弃党在政治上的垄断”,任由各种思潮自由泛滥,涣散了党心、人心,最
后在党内政治寡头野心家的推波助澜下,苏联解体。 

这样,作为苏联早期无产阶级专政的象征人物的捷尔任斯基,在一片为沙皇俄国
还魂、为过去的贵族老爷、资产阶级、白匪军、富农、反革命匪帮翻案的浪潮之
中,成为“民主派”们的眼中钉,于是,拆除捷尔任斯基雕像,就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表明对苏联过去历史的彻底摒弃,“在俄罗斯‘8·19’事件之后,俄
罗斯人民对于推倒捷尔任斯基的雕像简直可以用欢呼雀跃来形容。1991年8月23日
傍晚,伫立在莫斯科市中心卢比扬卡广场上的捷尔任斯基铜像在四周强烈的探照
灯光照射下被巨大的起重机缓缓吊起,拔离了纪念碑基座。很显然,对于刚刚与
苏联告别的俄罗斯人民来说,他们急于摆脱一切与苏联有关的痕迹,何况捷尔任
斯基还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反对派声称他在任期间制造了许多残酷镇压的暴
行,用当今时髦词汇来说,也许完全称得上是侵犯人权的急先锋。捷尔任斯基雕
像被拆除后,它同莫斯科街头拆除的其他雕像一起被放置在莫斯科的中央美术馆
旁边的公园里,任凭风吹雨打,似乎已被人彻底遗忘。”(《羊城晚报》) 

短暂的“民主蜜月”过去,严峻的岁月接踵而至,经济衰退,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以车臣战争发端的恐怖主义蔓延,一次又一次的血肉横飞,联邦政府的软弱无
力,给了俄罗斯人民一个反思的平台,正如普京总统在别斯兰市恐怖事件后所说
,统一而强大的苏联的解体使得俄罗斯失去了快速有效对付突发灾难、尤其是恐
怖行动的能力。经过13年的风雨,俄罗斯人才算有些明白了,各个国家的政治制
度的演变,有其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的一切,
用别人的药方治自己的毛病,至少会水土不服。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因为与西方
完全的政治“接轨”而使自己也“西化”,也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 

当年,推倒捷尔任斯基的雕塑,引来西方的一片喝彩,西方的政治势力在妖魔化
化不同政治体制国家、丑化其历史人物、在对方国家的青少年心目中淡化政治认
同等方面,一直是不遗余力的,对列宁如是,对捷尔任斯基也如是。多个前苏联
的“反对派”作家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风靡一时,就是这个战略的
一部分,这个战略无疑是成功的,13年前莫斯科拆除捷尔任斯基的雕塑,证明了
这一点。13年后,当莫斯科卢日科夫市长以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为由,提议重新竖
立捷尔任斯基的雕像时,立即引起右翼势力的极大愤慨,激烈争论良久。然而,
在普京总统因为连串恐怖事件而痛感国家能力、民族凝聚力大不如前的背景下,
捷尔任斯基雕像的象征意义就不同凡响,13年后,捷尔任斯基又重新用他坚毅的
目光,注视着俄罗斯大地。历史在被颠倒之后再颠倒过来,但损失和教训却不可
弥补了。 

--
   天上太阳,地上绿树              感谢上天赐予奇迹与窟哈工大土地
   我们的身体在大地诞生            愿我们的心灵能永葆安康
   我们的灵魂来自于天上            我愿能与所有同胞分享喜乐
   阳光与月光照耀我们的四肢        愿能与他们分担悲伤
   绿地滋润我们的身体              请您永远赞美窟哈工大的学子
   将此身交给吹过大地的风          让我们以智慧的近视眼镜为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7.20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