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cker (对?错?), 信区: SFworld
标 题: 第十四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09日23:44:5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第十四章
----------------------------------------------------------------------------
----
恶德的助长,博利厄敕令
--------
恶德的敕令 请求快乐
毒物已混入法令 在宫廷之中
金星是如此高洁
太阳的荣光带来巨大的阴医翳
在十六世纪,法国因为宗教战争四分五裂,天主教与胡格诺教派之间的斗争越来越
激烈,整个法国陷入不安与动荡之中。
1574年,亨利三世上台成为法国国王,他想重新控制分崩离析的王国。1576年5月,
亨利三世同意通过了博利厄敕令,承认除巴黎和王室住地以外,一切法国城市都有权举
行新教仪式。他容忍了圣职者的结婚,也承认了加尔文主义的存在。
虔诚的天主教徒(旧教派)的诺查丹玛斯一向讨厌加尔文的新教,因此他认为博利
厄敕令对新教的承认是助长邪恶,这个敕令本身也是邪恶的东西。因此,他在本诗前两
行发泄出自己的愤怒。
而在本诗最后两行讽刺了亨利三世的腐败无能。当时的亨利三世自以为平息了宗教
纷争,每日在宫廷中声色犬马,过着放荡腐烂的生活。诺查丹玛斯叹息着写道:“太阳
的荣光,带来巨大的阴翳。”他为混乱的法国忧虑不安。
阿拉伯人对基督教的迫害
--------
神的教会被迫害
神圣的殿堂被掠夺
母亲把包在衬衣里的孩子支出
阿拉伯人与波兰人结成婚姻
从本诗的内容一看便知是基督教会被迫害,教会的寺庙也被掠夺一空。
而造成这一动荡的人是阿拉伯人。他们联合波兰人,由波兰人到处燃起烽火,展开
了对基督教会的迫害。
但是这一事件会发生在何时呢?难道是在不远的将来吗?
基督教的复活
--------
流着特洛伊人的血
带着一颗德意志的心
他登上了高位
驱逐了邪恶的阿拉伯人
重新复归基督教初期的荣光
这首诗紧接着上一首诗,但是与之不同的是,本诗预言了基督教会的复兴。
如前诗所言,阿拉伯人与波兰人大肆迫害基督教,反基督教运动席卷欧洲。但是在
此时,一个为特洛伊后裔的德国人出现了,他成为伟大的领袖,打败了阿拉伯人,重建
了基督教,恢复了教会的荣光。
特洛伊即为亚洲的小亚细亚,这个德国人是有着亚洲血统的。他可能会成为德国的
总统,统领欧洲其他国家,开展对阿拉伯人的反击,成为基督教复兴的最有力的领袖。
法国革命时期的国民议会
--------
他凭借财富达到高位
高举右手
继续坐于四方石上
位于南方窗边
手持弯曲的拐杖
嘴却一下子关上
本诗预言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会议会的样子。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为挽救危机,召开三级会议,却只打算要第三等级出钱,
挽救财政危机。而第三等级代表却要求取消封建特权,把三级会议变为最高立法机关。
后来使成立了国民议会,领导了法国大革命。
国民议会作为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规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原
则,也宣布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原则保证了富有而无特权的资产阶级掌握政
权。在国民议会中,议员们大多为富有的资产阶级。纯粹的工人、农民却因穷困无不动
产而被排除于选举之外。本诗第一行便暗示了国民议会的组成结构是不包括贫困的大多
数劳动人民,而只有富有者。
而本诗最后几行描述的便是会议时的情形。
在故乡附近抹去足迹的诺查丹玛斯
--------
自由的场所中 他打开天幕
他不想往于都会
埃克斯 卡鲁庞托纳 成克纽斯
蒙法威 卡瓦依翁
在这些土地上 消去所有足迹
这一首诗在广大研究学者看来与其说是预言,还不如说是诺查丹玛斯的随手涂鸦而
已。
诗中的几个地名都是诺查丹玛斯的故乡普罗旺斯地区的小城市。而诗中内容也许讲
述是诺查丹玛斯自己的踪迹,他已习惯了颠沛流离。
教会发生细微变革
--------
圣职者的名誉与位阶全被
朱庇特和玛尔斯改变
玛尔斯的司祭化装为军神
然后法兰西国王
他变成 火神伏尔甘
这首诗十分暖昧,诺查丹玛斯运用了神话中的众神,叙述了教会的一些事情。
朱庇特为罗马神话的主神,而玛尔斯是战神,伏尔甘是火神。本诗讲述的也许是某
一位法国国王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对圣职进行了一些改变。但是由于历史上法国国王
与宗教之间发生的纷争太多,并不好找明是哪一位国王。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想像,自己去探测一番。
本世纪末美苏同盟可能屈从于第三国
--------
两国的同盟关系不会永久
十三年内屈服于野蛮人势力
正因双方所受损失甚大
一方与小舟祝福长久
在本诗中,诺查丹玛斯认为在本世纪末,美苏同盟关系不会长久,它们会屈服于日
益强大的中国。
但是苏联已在九十年代初解体为数十个国家,最强大的俄罗斯仍旧是一个军事大国
和政治大国。这里所说的美苏同盟也许就是美国与俄罗斯结成的共同遏制的第三国的联
盟。
中国在本世纪末会成为世界大国,这是诺查丹玛斯数次提及的。
而本诗最后一行的“小舟”,有人认为指的是导弹核潜艇。它是运送、发射核武器
的重要装置,它拥有的数量是衡量一国武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里指的可能便是中、
美、俄在导弹核潜艇等核武器上达到了均衡、这种武力的均衡也导致了政治上的均衡。
拿破仑法典影响世界
--------
在双翼休息之时神圣的盛典来到
伟大的立法者登上舞台
他从卑贱平步青云
使叛徒困惑不已
与他匹敌之人
世上难以再现
本诗又预测了法国最伟大、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拿破仑。
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军事全才,也是一个伟大的立法者。他制定了法典,从法律上巩
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804年,拿破仑制定了“拿破仑法典”,它承认了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与自由、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部法典成为了十九世纪欧洲各国民法的典
范。恩格斯曾称它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这充分表明了拿破仑的立法天才
。
本诗第三行写了拿破仑从卑贱平步青云,成为伟大的皇帝,并且镇压了反动势力。
总之,在诺查丹玛斯心目之中,拿破仑是最为伟大的法国人,虽然他并未与之生于同一
世纪,他仍衷心称赞:“与他匹敌之人,世上难以再现。”
西欧劳力与阿拉伯的伊斯兰势力的冲突
--------
克鲁特的伊拉克利斯
接近了伟大的比绍切姆
异教的首魁被驱逐
在两个教会中间异教败北
野蛮人与自由民永远相争
本诗预测了西欧势力和阿拉伯的伊斯兰势力的冲突。
西欧主要信仰基督教,而阿拉伯主要盛行伊斯兰教。两教派为了互相控制势必会爆
发一场宗教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宗教势力惨遭重创。
马奇诺防线被突破
--------
王国的鸟 在太阳城上飞翔
宣告七个月中黑夜来到
东边的墙壁快被摧毁
雷鸣闪电
经过七日敌人杀到门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面对德国的闪电突袭,法国消极抵抗,以至出现了“奇怪的
战争”,国内舆论意见纷坛,士气不旺。
但是德军在占领波兰之后便转过头来,征服比利时与荷兰,然后突破色当要塞,进
入了法国领土。
巴黎的官员们这才感到恐惧,政府匆忙撤离巴黎。但是另一部分人却指望着巴黎东
部的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曾被法国人视为坚不可摧的屏障。
但是很快,马奇诺防线被德军包围,德军越过里昂到达瓦朗斯。他们从西面进入了
巴黎。法国屈膝投降了。
本诗就是预测了马奇诺防线被突破的事件。第一行“王国的鸟”指的的是鹰,象征
着灾难。“太阳城”当然指的是巴黎。灾难之鹰在巴黎上空飞翔,警告着市民敌军就要
到来。第三行的“东边的墙壁”指的是被视为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却被德军包围,
然后从西面攻入巴黎。
也有专家认为诺查丹玛斯是在预言柏林墙的倒塌。但从其他内容来看,显然有些牵
强附会之虞。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巴黎地下组织
--------
柴门之外条约在缔结
陷入绝望之谷的人们没有出发
阿尔博阿朗格勒的人民
抵抗着布雷斯特
在多尔的山谷中伏击敌人
二战中,由于维希政府的屈膝卖国,激起了法国人民的一致愤慨。一场轰轰烈烈的
法国抵抗运动在秘密展开。
在英国,戴高乐将军赢得了一致的支持。他在伦敦组成战斗部队,并竭力统一并控
制国内各种抵抗运动,他变得完全可以信赖,他在伦敦与丘吉尔达成了各项协议,取得
了一切交战国的承认。本诗第一行便暗示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与丘吉尔缔结各种条约,以
利于法国抵抗运动的发展。
而在法国国内,奋起抗德者日益增多,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统一协调下越来越
有力地打击占领者,他们组成游击队四处伏击德军,把德军弄得惶惶不可终日,最终法
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君临世界的大国的武装政变
--------
强力无敌无以伦比的王国
有人在阴谋颠覆
他们在制造谎言
三夜不停响彻的警告
豪气万丈的人这时却面对书案
津津有味地捧读圣书
本诗是在预测一个世界大国内发生的武装政变。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逐渐强大,成为了世界大国之一,其地位已非本世纪
初任人宰割的殖民地时期可比。但是发生在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又陷入了混乱
。这个时期,野心膨胀的林彪开始谋划武装政变。
当然,他们的目标便是暗杀毛泽东。
不过,林彪的“571计划”并未成功,对毛泽东的数次谋杀也未得逞,最后只得驾机
北逃,却因失事丧命于蒙古荒凉的草原之中。
本诗极有可能是在暗示林彪的武装政变。
广阔大地上诞生的男子的阴谋
--------
在深渊与广大无边的城市中诞生
隐于暗处的双亲
他在鲁昂与埃瓦尔阴谋
杀害被人无限崇拜的伟大国王
这首诗也是在预测武装政变的发生。仿佛又是在暗示中国(广阔的大地)在七十年
代的林彪的政变阴谋。
鲁昂与埃瓦尔都为法国城市,在拿破仑三世上台时,它们都宣誓对拿破仑三世的忠
诚。这两个地名出现于本诗,极可能是在暗示曾经受人信任的人或城市正在谋划着反动
的政变。林彪和他的部下就十分符合这一条件。林彪身为十大元帅之一,曾深受毛泽东
的信任,并立宪定林彪为其继承人。却不想正是十分忠诚的林彪却在暗暗地准备武装政
变。
诺查丹玛斯连续两次预言文化大革命中的林彪政变,可见他对大洋彼岸遥远的中国
也深感兴趣。
国际联盟的失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瑞士和其周边地区
他们因为云彩而战斗
聚集大海的蝗虫与纳蚊
暴露出日内瓦的失败
1919年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这是一次一战后对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威尔逊竭力主张建立一个“国际联盟”,来反对列宁创建的共
产国际,并协调处理各国纷争,维持国际和平。
国际联盟把总部设于瑞士的美丽城市日内瓦。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因为各资本主
义列强的利益不同,决定了它必将陷入失败的境地,在二战前期,国联已经没有任何强
制力,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机构了。
在国际联盟失败之后,紧接着便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又陷入战火之中
。
塞纳河的泛滥与土耳其人的苦恼
--------
被分割为两头三腕
巨大的都市苦于洪水
他们之中有数位顶天立地之人
以浪人之身彷惶徘徊
比绍切姆 苦恼子佩鲁贾的王者
本诗预言的是同时期发生的两个事件。
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之交,塞纳河发生了一次大的洪水,泛滥的河水冲入巴黎市
内,淹没了一部分街道,巴黎人民叫苦不迭。
而同时期,奥斯曼土耳其虽拥有广大的版图,但因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政治的分
裂,经济的落后和侵略战争的失败而逐渐衰落。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逐渐侵入土耳其,并控制了土耳其。土耳其人由以前强大的入侵者变成了殖民主义者任
意奴役的屈服者。
大洪水之年,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的联姻
--------
土星被奴隶解放之年
法兰克人的领土
被洪水袭击
结婚使特洛伊的血统相连
他被西班牙人亲密热情地包围
本诗是预言了法国大洪水暴发之年,法国的贵族与西班牙之间举行了一次引入注目
的婚礼。而第二行的“法兰克”指的便是法国东部的一个省,是伯爵的领地。
1815年发现“海中怪物”
--------
浸入砂丘的恐怖洪水
海中怪物在另一个海上发现
附近的人们纷纷避难
萨伏依成为都灵的奴隶
从本诗最后一行可知:1815年,萨伏依被萨伏依家族割让。萨伏依家族是意大利古
老的贵族,这个家族领有萨伏依和都灵。本诗中的都灵便指的是总部设于此的萨伏依家
族。
但是本诗第二行的“海中怪物”才是最为难解的。恐怖得让附近的居民纷纷逃窜,
这种怪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难道是在暗示潜水艇的出现吗,在前面我们便遇见过诺查丹玛斯视为“怪鱼,’的
潜水艇,这里的“水中怪物”极有可能便是这种升降自如、火力强大的潜艇,正因为它
的攻击力强大,人们四处逃窜倒是顺理成章之事。
法国王军远征匈牙利
--------
波希米亚纳瓦鲁到匈牙利
被煽动起来的军旗
百合花的王国
他们对于奥尔良
发起了骚乱
第三行的“百合花”无疑是指法国,因为波旁王朝的皇族纹章便为百合花。但是这
里法国不应是波旁王朝的法国,而是拿破仑的王国。
拿破仑作为野心勃勃的作战天才,他渴望独占欧洲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在通往
俄国路上的捷克(波希米亚)、匈牙利都是他企图占领的土地。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军旗直指俄国莫斯科。
希腊与巴尔于诸国遭受生化武器攻击
--------
基克拉迪 佩林特斯 拉里萨
斯巴达和 伯罗奔尼撒半岛
在所有的地方
空前的饥馑 虚伪的尘埃带来的恶疫
在九个月中
它的猛威席卷半岛全域
在本诗中出现的基克拉迪、拉里萨、斯巴达等地名均为希腊的城市。而希腊位于巴
尔干半岛顶部。本诗便是预言希腊及巴尔干诸国遭受了空前的灾难。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三行中的“虚伪的尘埃”,这是本诗关键所在。诺查丹玛斯使
用“虚伪的”这个形容词显然是在暗示这次灾难并非自然灾害,而是人为的。那么,便
应是一种武器,例如细菌武器和毒气弹。
在战争中,某一方若为了取得胜利而放弃道义的话,它极有可能不顾一切地使用生
化武器。而使用生化武器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了常规的炸药。恐怖的病菌污染了河水、
土壤,长出的农作物也包含毒素,人民只有面对饥饿与死亡。这种灾难远非洪水、干旱
等自然灾害可比,它可遗毒几代,造成空前的灾难性后果。
诺查丹玛斯的这首预言诗是恐怖的,也是极可能成为现实的,作为人类,面对自造
的苦果,真是哭笑不得,只有逆来顺受了。
是在暗示阿尔巴尼亚的攻击吗?
--------
嘘声四起的巨大市场
那是特兰的全部
以及雅典的荒野
轻装骑于马上 他们应该惊讶吧
阿尔巴尼亚人
火星镇压狮子座 土星镇压水瓶座
本诗是一首极为难解的四行诗。
阿尔巴尼亚作为现今欧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会向强大的欧洲资本主义阵营叫
战吗,从本诗看来,阿尔巴尼亚向它们发动了攻击。
罗马教徒与其将来
--------
十七年间教皇保住了地位
在相同的期间
五个人会来替代
然后一人被同时选出
他却并不顺应罗马
本诗是预言的罗马教皇。
从第一、二行可见有一任教皇维持了十六年统治,之后的十七年有五位教皇相继登
场。与这个数字相近的应为皮奥十二世,他的在任期间为十九年,而在他之后,他的继
任者有约翰二十三世、约翰·保罗一世、保罗二世。现在的罗马教皇为保罗二世。他已
垂垂老矣,并患了老年痴呆症,看来他也即将下台了。
查理二世
--------
圆月形的土地之下
水星的威力达到顶点
苏格兰小岛上星辰出现
他使英格兰周章狼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押上了断头台。在1649年1月27日,特别最高
法庭判决查理为暴君、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应处死刑。5月共和国宣告成立,英国革命以
此到达了顶点。本诗第一、二行便预言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国土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
而查理一世被处死后,他的儿子查理二世却逃亡到了国外。被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
一直不甘心于失败,时刻梦想复辟。因此保王党人立刻拥立了查理二世。1650年查理二
世来到苏格兰,戴上了苏格兰王冠,与封建势力勾结在一起,积极准备卷土重来,恢复
封建统治。克伦威尔病死之后,统治集团内部陷入混乱,查理二世乘此良机带领一群流
亡的保王党人回国,在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拥戴下,登上了王位。从此开始了英国历史上
的复辟时期。本诗后二行便暗示了查理二世的复辟。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他改变了强大的德意志
布拉邦特和佛兰德
根特 布鲁赫与布格涅
都伪装休战
阿尔梅尼亚的大公
袭击维也纳与科隆
本诗言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与苏联。
在战争初期,欧洲各国都对德国心存幻想,以为它不会侵略扩张,各个国家对于德
军突袭波兰都放任不管:按兵不动。希特勒利用各种伪装的手段,给人以“和平”的印
象,暗地里却积极集结兵力,准备大肆侵略。前三行诗便暗示了希特勒利用各种假象占
领了欧洲各国。
而最后一行诗却是在预言苏联红军的动向。在战争未期,法西斯军队节节败退,苏
联红军大举反击,一步步进入法西斯的老巢,征服了维也纳与科降,直至围攻柏林,德
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大利在海战中遭受巨大损失
--------
海上的桨 招来巨影
然后煽动了大帝国的愤怒
爱琴海上漂着残木碎片
妨碍着蒂勒尼安海
本诗预言意大利会在一次大的战役中遭受惨重的损失。我们有理由认为是指的拿破
仑的意大利战争。
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力意大利军团司令,他与约瑟芬结婚之后,便匆匆赶
去接管了意大利军团。拿破仑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展露了自己的作战才华,他在芒泰
诺泰击败奥地利军队,一天后又在米勒斯击败撒丁军,过了两天他在代戈击败奥军,又
在一周之后在芒多维击败撒丁军。在这一系列的辉煌战役面前,4月28日拿破仑使撒丁国
王屈服,签订了凯拉斯科停战协定。
在这些战役中,法军舰队也加入了战斗,在法兰西伟大的舰队面前,撒丁王国的小
舰队是难有还手之力的,它们面对的只有失败。
本文第一行的[海上的桨”指的便是弱小无力的撒丁王国舰队,而招来的[巨影]便是
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的舰队。第三、四行便描绘了海战之后爱琴海上漂散着撒丁舰队的
残碎的木桅、桨片。
是在暗示“蔷薇十字团”有了成果
--------
世界中央的蔷薇
回为新的行为 大众在流血
如果要叙述事实
他们却紧闭着嘴
随后 在紧急时刻
被等待之人姗姗来迟
第一行的“蔷薇”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是指从太古时代传下来的秘密结社“蔷薇
十字团”。本诗就是预示“蔷薇十字团”掌握了世界另一侧的秘密,并在终期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二战期间席卷法国的“法国抵抗运动”。在被占领的法国领土
上,出现了众多的秘密组织。如在前期北部的“人类博物馆”小组和“战斗”小组,随
后又有“青年营”、“巴黎圣母院兄弟会”以及“统一抵抗运动”。这些组织有效地牵
制了法西斯专政,很好地配合了戴高乐将军在英国的行动,为法国胜利解放作出了巨大
贡献。
铁面男子与南特敕令废止
--------
出生不明之人 被恐怖抑住呼吸
藏身于大王的都市
虏囚的严厉敕令被收回
冰雹与雷电
巨大的混沌
前两行诗指的也许便是十七世纪法国军机大臣马萨朗与王妃安妮之间有染生下的一
对双胞胎之一。因为其中之一成为国王,便把另一个囚禁于地牢之中。
而后两行预言的是南特敕令的废止。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信仰自
由成为公民的一项权利,新教徒得到了保护,而在1685年,笃信基督的路易十四颁发了
枫丹白露敕令,取消了南特敕令,用暴力强迫新教徒皈依天主教,法国的胡格诺教派遭
受惨重打击。
北纬四十八度的大旱灾
--------
气候地理的四十八度
蟹座的最末 空前的大旱灾
海中之鱼 河川湖沼
全都进入焦热地狱
贝亚伦毕哥拉
在天的劫火中哭泣
本诗又是一首预言灾难的四行诗,它预测的便是某一年夏天,在北纬四十八度的地
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旱灾;河流、湖泊全部干涸,人们面临着饥饿与于渴,死亡即将来
临。而时间便是发生于“蟹座的最未”,即七月份。
我们翻开地图,可以看到,北纬四十八度的地域正好是在欧洲的德国、荷兰、波兰
,以及中让人惊恐不已。
近一两年来厄尔尼诺现象肆虐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明显加剧,一些一直风调雨顺的
地区也遭了洪水与旱灾的袭击,粮食减产,农业受到巨大损失,这一些异常的现象也许
在提醒我们: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即将实现了!
拿破仑征服意大利
--------
米兰 斐拉拉
都灵埃科内亚
卡普亚布林迪西
全被凯尔特人激恼
狮子与鹰的密集军团
罗马失去英格兰的老王
本诗预测的是拿破仑征服意大利。
由于意大利位于法国东南方,土地肥沃、人民富庶,且深入地中海,航运十分发达
。法国历代国王都想把富饶的意大利半岛据为己有,使意大利成为法国的“后花园”。
拿破仑也不例外,而且他最先发迹便是通过担任意大利军团的司令而开始的。
1796年拿破仑担任意大利军团司令之后,与撒丁军展开了数次战役:米勒斯摩之战
、代戈之战、芒多维之战。拿破仑均取得全胜。撒丁王国屈服于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战天
才,于1796年4月28日签订了凯拉斯科停战协定。意大利落入拿破仑之手,1804年拿破仑
称帝后,又亲自兼任意大利国玉,并派欧仁·博阿尔内亲王作为意大利总督管理内政。
本诗出现的几个地名遍布意大利,全部为拿破仑征服过。
而最后一行是在暗示英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的最后继承人约克于1807年死于罗马。
毁灭世界的战火
--------
纵火犯陷入自己的火笼中
天之劫火席卷卡尔卡松和科芒儒
弗瓦奥尔 马赛卢
年老的首脑逃之夭夭
黑森 丘林根
一部萨克逊人相助
本诗是预言的是法国西南部受到战火洗礼的事件。
本诗中出现的卡尔卡松、弗瓦等城市都位于法国西南部,而第二行[天之劫火]很显
然是指的战争之火。那么卡尔卡松等地卷入了战争之中。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即
使是德国军队,他们也只是在法国北部进行了一些战争,而西南部由于维希政府的屈膝
投降,德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控制了这一带。从这一点而言,法国西南部并款遭受残酷的
战争。
那么,这首诗便是在预测未来之中了。在前几章我们屡屡碰到诺查丹玛斯预言中国
军队入侵法国,那么这里是在暗示中国军队在法国西南部燃起了战火吗?
世纪末的最终战争与罗马教廷的衰亡
--------
比利牛斯山脉周边涌出大群异国人
新王趋势登上宝座
逼近塞纳河边的玛斯大教堂
罗马人的指导者
对水中的“他”胆战心惊
诺查丹玛斯在《诸世纪》里对位于东方的大国——中国较为漠视,但独独十分关注
中国的军事力量,对古代、未来中国军队在欧洲的活动作了详尽的预示,此诗即其中之
一。
预言中,诺查丹玛斯将横扫欧洲的忽必烈——蒙古游牧民族的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的
孙子——率领下的蒙古铁骑,称作“强大的中国军团”。这支骁勇善战的铁骑兵团,在
当时的欧洲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因蒙古人的骑兵战术在广阔的欧洲平原得到了极大的
发挥,在战场上,往往几次冲杀,便将战术落后的欧洲各国军队杀得人仰马翻,溃不成
军,轻而易举地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这支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军团所经之地,各国
无不向其臣服。掌握政权的王室纷纷被废黜,取代他们的是一个个傀儡国王。这即是诗
中第二行“新王趁势登上宝座”的史实。欧洲版图中,只剩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伦
三岛与偏僻荒芜的几个北欧小国尚能凭借地利偏安一隅,而此时蒙古大军又在策划由水
路继续进攻,以完成蒙古人征服欧洲的野心勃勃的计划,这使自古以来一直掌握欧洲精
神与世俗统治大权的罗马教皇更加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1580与1703,沉寂的年代与激昂的年代
--------
大约五百加上八十年时
人们期待极其奇异的世纪
七百加上三年时
从一至五
几个王国改颜换貌
这首预言诗描述了欧洲的两个时代,沉寂的1580年与激昂动荡的1703年。前一时代
是刚刚结束了长时期的宗教战争后,欧洲各国都疲意不堪,耗尽国力,一片凋零衰败的
景象。受战争影响最严重的普鲁士境内的几个小王国,生产甚至衰退到连国王喝的牛奶
都时有时无的境地。经此一劫,名国皆只求自保,无力再发起新的战争,因此这一时代
暂时风平浪静。
但诗中的后一时代1703年,当时的大陆大国——法国国势强盛,国王路易十四为了
将西班牙王国的继承权抢到手,不惜与已结成联盟的欧洲各国兵戎相见,凭恃法国强大
的国力,随心所欲地挑起战争,弄得欧洲一时兵慌马乱,天无宁日。
诗中的“五个王国”。也许指的是因这次战争而发生政权更迭的西西里、米兰、尼
德兰(现今荷兰与比利时一部)、中南美(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国家)、与西
班牙。
国民裁决年轻的君主能否掌握巨大的权杖
--------
刚诞生的法兰西王世子
在流淌不息的河中验明正身
帝国风波骤起
年轻的君王为了神圣的权杖
问教于芸芸众生
诺查丹玛斯的这首预言诗,在他众多晦涩深奥的预言诗中,属于预言直接鲜明、较
少隐语的一类。虽然没有明白指出这一王位继承风波发生于法兰西王国史上的哪一段时
期,但他预见到事件的起因、过程及对事件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最关键一票”—
—法国国民。
诗中“在流淌不息的河中验明正身”一句,据资料查证,为法国建国之初流传下来
的风俗。国王指定王位继承人后,如教会与其他贵族对继承人是否国王嫡出抱有疑问,
可联名提出将继承人投入河中,以其能否游泳作出判定。这条河就是法兰西的母亲河—
—塞纳河。到场的全体国民都是最后的裁判官。
国境线在普法战争(1870~71)后变更
--------
法兰西的河流流向异地
不再环绕阿格里皮纳的市区
详察先古的谚语俱知万事变化
土星据狮子、火星占蟹座
因此王国被掠夺
此诗预言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普鲁士与法国之间将爆发战争,法国战败并被迫割让领
土与普鲁士。
诗的第一行“法兰西的河流流向异地”,暗谕法国领土将被割让与他国。吏实上,
普法战争后,根据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法国将原来与普鲁士接壤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
省割与普鲁士,莱茵河流经两州的一段主权即归普鲁士。
诗第三、四行是根据流行于欧洲的占卜术——星相学所作的暗示。“土星]暗指法国
,“火星”暗指普鲁士。欧洲现今著名的星相学家通过查证普法战争发生时的星象图,
证实诺查丹玛斯对天空星座位置变化预测的准确性。战争爆发时,欧洲的夜空里,土星
占据着狮子座的头顶,火星则位于巨解座的鳌钳中。星相学中,这正是血光之灾的征兆
。
逃离核污染·爱滋病蔓延的北半球
--------
一波接一波的疫病
带来来曾有过的饥荒
奇怪的雨笼罩大地直至北极
沙玛罗普朗从半球处驰骋到百里之外
生活中,他们无法无天
逃逸子陈旧的政治力场
这首预言诗暂且不论其有无变成现实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应将它视作诺查丹玛斯对
现今世界畸形繁荣,以损害自然环境满足人类贪婪欲望的人类文明形态发出的无情警告
。
“疫病”喻示正蔓延全球的二十世纪瘟疫——爱滋病。人们面对它就像中世纪欧洲
人面对黑死病一样束手无策,一旦被病毒进入躯体,无异于被宣判死刑,患病者除了留
在世上余日长短的差别外,别无二法。此乃“人祸”,并非“天灾”。人类必须为自己
荒唐放纵的行为付出代价。
“奇怪的雨笼罩大地直至北极”一行毫无差错地指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后,给北半球地区带来的核放射污染。除了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域饱受射线照射之苦、包
括人类的所有生物因此而变异之外;爆炸形成的放射线云团一路向北、向东飘移。北至
北极圈、东至中国、日本、甚至远隔太平洋的美国西海岸,天空里都飘下过令人们谈之
色变的放射雨,像一把把魔鬼的妖剑刺向万物生灵。
此诗后三句似为描述一群从北半球的核污染与爱滋病二者合一的巨大灾难中逃离出
来的人类。“沙玛罗普朗”一语,与现代英语潜水艇一词发音极其相近,因此有人推测
诺查丹玛斯原意指逃难的人们乘坐潜水艇或载人宇宙飞船。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可以肯
定诗第三句并不是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作出的预言,而是对发生于其后的北半球另
一次前所未有的核灾难所作的预告。
[人们逃出恐怖的北半球”之后,诗第五、六行指出,人类也许会废弃原有的法律、
政治形态等,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度。
特有慧星徽章的教皇里奥13世(1878)
--------
他于北方天空下登上舞台
巨蟹座的慧星伸手可及之地
众星散发绿黄眩光
环侍四方
罗马的伟人殒落
夜幕扩散
此诗预言的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罗马教皇皮奥九世病逝、新教皇里奥十三世登基一事
。“北方天空”寓指新教皇的家族所在地位于罗马的北面,里奥十三世接到庇护九世去
世的消息后从北方动身来到罗马教廷,由于他贤明博爱,受到名大主教的拥戴,很快顺
利登基。当时的一位占卜士观察到一颗慧星悬于巨蟹座的上方。不知是否出于巧合,新
教皇里奥十三世家族的徽章标志正是一颗慧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抗德军的抵抗者运动
--------
挪威、鞑吉亚、
与英伦诸岛
备受结盟兄弟的折磨
罗马人的首领榨干法兰西的鲜血
散兵游勇被追进林海深处
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部分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可以看
出他对这场二十世纪的人类大浩劫是何等的关注。
诗中的国名,挪威、鞑吉亚(中世纪对罗马尼亚的称呼)、英伦诸岛,前两者是被
德军侵占,惨遭蹂躏的国家。后者不屈伏于德军的淫威,英勇顽抗,但也付出了长期遭
受德军飞机狂轰滥炸的沉重代价。三国“备受结盟兄弟的折磨”,“结盟兄弟”无疑寓
指希特勒与墨索里尼狼狈为好,结成联盟,妄图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法西斯恐怖独裁,此
时日本还未正式加入这个肮脏的集团。
诗第三句“罗马人的首领榨干法兰西的鲜血”,似乎发生了小小的偏差,“罗马人
的首领”应是指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而占领法国大部分国土的却是希特勒的德军
,之嫌有点“张冠李戴]。不过,对于法国遭到侵略,倍受掠夺,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准确
之极。
诗最末一句“散兵游勇被迫进林海深处],可能意指二战被德意军队侵占家园的人民
,在自己的国土上展开连绵不绝的抵抗运动。因常常遭遇侵略军的围剿,为保存实力,
便隐蔽至森林、山地深处,进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
后世学术的衰退令人不安
--------
来到王国追求真知的人们
因王座易位而陷入凄凉
流浪的命运看不见援助的手
一文不名
学识及其拥有者不再为世人重视
这首诗表达了诺查丹玛斯对于在他所指的后世里人们对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对知
识不再重视的忧虑,“后世”一词也许即指“后工业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世界上已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王国,但诺查丹玛斯在其预言里将不同的国家皆笼统称为王国。“后
工业时代”的王国,有人解释为意指美国。
源自欧美的工业文明发展至今,有欧美经济学家断言:欧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已进
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这时代的特征是,垄断世界的将不再是工业或金融资本;而是技术
与信息资本,主宰一切的人将是技术寡头与信息寡头。他们出售什么产品,人们就得使
用什么产品,他们传递什么信息,人们就只能接收什么信息,别无选择,“王座易位”
也许是说明控制、垄断社会的人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代里,一切变得简单易行,工作、学习不再有难题,有技术寡头提供的各种
设备为人们创造只需选择不需动脑动手的生存环境。人们便逐渐漠视自身对知识的学习
与运用,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由此趋向衰退。关于此时人们是否会陷入悲惨的境地,目
前无学者对此作出确定的解释。也许是诺查丹玛斯有意用夸张的预言来提醒后世注意这
个问题吧。
菲律宾政变·马科斯总统穷途末路
--------
神圣殿堂发生不文明的骚乱
但,那却值得称赞
民众赋予它极高的名誉
人们找到刻在金银奖牌上的一个个姓名
结局是无情的拷问
诺查丹玛斯在这首诗里预言于1986年发生的菲律宾政变。
前总统马科斯上台执政期间,唯一的“政绩”是大肆为个人及其家族敛财。他有几
十亿美元存于美国、瑞士的银行,他与夫人伊梅尔达的奢侈生活令世人侧目。菲律宾国
民终于不堪忍受,以政变方式推翻了这个不得人心的总统。政变发动前文,有民众聚集
起来袭击了马科斯的马拉嘉尼安宫殿,验证了诗第一句“神圣殿堂发生不文明的骚乱”
。这一事件虽然违法,但大多数菲律宾国民对此都持赞赏态度,即“民众赋予它极高的
名誉”。
诗后两句寓指政变成功后,前政府中追随马科斯为虎作怅的高官要人俱受到逮捕、
审判,马科斯妄图出逃夏威夷,但最终落入正义的法网中,受到全体国民的裁决。
形形色色的人种引起世纪末的混乱
--------
不知不觉 寺院的色彩
黑与白渐次融合
红、黄二者也被涂涂抹抹
血、大地、恶疫、饥饿、火、水荒
使人狂乱
这首侍预言了以混血为标志的世界人种大混杂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人们惶恐不安、
极其惧怕的灾难。
诗中出现四种色彩,暗指黑人、白人、棕色人种与黄色人种。四种色彩的融合,寓
示四种不同肤色人种间杂乱无序的大混血,其中黑人与白人的混血比率在所有人种中最
高,所以预言诗首先提及这两种色彩的融合。
为什么说是[寺院的色彩”,有种令人较为信服的解释是:“寺院”指基督教堂,转
指基督教,教徒即是为“寺院”增添色彩的人。起初只有白人信教,后来逐渐有黑人信
教,“黑与白渐次融合”。再后来,教义传遍世界,棕色人种、黄色人种也开始有人皈
依基督耶稣,于是“寺院的色彩]极大地丰富起来,“红、黄二者也被涂涂抹抹”。
在现代人看来,人种杂交并无明显弊端,反而会因杂交,使各人种的优秀基因互相
交换,使人类在种群基因上产生新的进化,孕育出新一代的优秀人类。
但在诺查丹玛斯的预言里,人种大混血给人类带来的却是种种惟恐避之不及的大灾
难。他是否在警示我们:混血并非只会带来人类一厢情愿期待的益处,它的弊端也许大
大超过它的益处。人类应重新审视自身杂乱无序的“基因交换”。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3.31.2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2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