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作 家: xian (世界最后一个和尚) on board 'SFworld'
题 目: 《宇宙风》科幻美学教程(4) SF研究室(转寄)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Fri Oct 3 16:24:19 1997
出 处: xian.bbs@pclinux.hit.edu.cn
寄信人: byh.bbs@bbs.net.tsinghua.edu.cn
标 题: 《宇宙风》科幻美学教程(4) SF研究室(转寄)
发信站: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站 BBS 信差
日 期: Fri Oct 3 15:04:14 1997
发信人: handinhand (★未来青年★), 信区: SFworld
标 题: 《宇宙风》科幻美学教程(4) SF研究室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Oct 2 17:08:00 1997)
--
HAMDINHAND 寂寞长天 紧握你手 HANDINHAND
科幻美学讲座(四) 心理·梦幻·意识流 文/《宇宙风》SF研究室
究竟怎样才能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可以用语言描写,然而一个人可能言不
由衷,心口不一;可以用行动描写,然而一个人可能矫柔造作,阳奉阴违。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即便是通过语言或者行动,都不可能完全信服地来反映一个人物
本身。所以要直接地刻划一个人物的最有力的手段,便非心理描写莫属了。——
其实,读者之所以注重人物的语言,行动,归根结底还是象借此认识这个人物的
内心世界,知道他内心的思想。因此,作者直接切入人物的心理,是言简意赅地
展示人物面貌的捷径。科幻小说中,心理描写尤其重要。从来没有哪一种小说比
科幻小说更需要通过心理意识等来创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也从来没有哪一种小
说比科幻小说更需要通过心理意识来刻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甚至,心理
意识本身也是科幻的题材之一。故而,科幻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往往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
当然,凡是从事心理刻划,必有一点要注意:作者无论如何不能过多地介入
人物的意识,得有一个“度”。过多地直接暴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同时解
剖多个人的心理,非常容易使得小说的可信度降低。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
人称(这是两种常用的叙述者人称),作者都最好只分析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否
则让人觉得作者未免太神通广大了。而这一个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其他
的人物,就让他们通过他们的言行来表现好了。
科幻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归纳为四种:通过人物独白
表现;通过环境景物表现;通过梦幻幻觉表现;通过直接意识流表现。前两种形
式比较容易理解,在此不再多说;后两者,则是本讲座的重点。因为科幻小说中
经常出现梦境和幻觉,这一手法倍受青睐的原因,就是他们更容易制造一种玄妙
的情节。而意识流,则更是一种行文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最能够使读者置
身于故事当中,同主人公一起来体会故事。科幻小说的思辨内容及意境创造较浓
重,若能让读者加入进来,那么文章离优秀的程度也就不远了。这倒颇象电子游
戏DOOM中的主人公视角,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梦境与幻觉,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经过心灵折射的一种曲折反映。或者说,是
人物内心所深藏的意识的一种变形化体现。它虽然变幻莫测,真真假假,但总是
摆脱不了真实思想的烙印。正因如此,作者才不遗余力地研究它,使用它。在某
些特定的条件下,它可以连连不断,似烟似雾袅袅飘升,似溪似泉汩汩流淌;它
可以比人物的外在言行更能反映人物的本质,更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南方伽玛基地》一文中,作者就并没有旁观地来描述查基的意识如何被
移植到火星海龟的身上并借此摧毁基地的过程。而是采用了查基的梦幻与现实的
感觉交错,表现出情节的发展的。具体的线索可归纳如下:
“(现实)查基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张开嘴,嚼食了药片……
(幻觉)清清的小溪,绿色的草地,红棕色头发的女孩……
(现实)他想爬起来,但是他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全变了……
(幻觉)他马上又回到了小溪旁的草地,出现了红棕色头发的女孩……
…………
(幻觉)小溪,红棕色头发的女孩。……他把脚伸进小溪里,水里的石子
象冰球。……
(现实)突然一切全变了。水没了,他看见了附身看他的一张张的脸,……
(幻觉)随后,它的脑子里出现了“南方-伽玛”的字样……它使劲划动
着自己的四支鱼鳍,奔游而去……
…………”
正是这条“现实——梦幻——现实”的主线,折射出摧毁伽玛基地的经过。
显然,这样处理要比直接客观地叙述来得巧妙。
至于意识流,则更称得上是现代文学的一个突破。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灵学
家威廉·詹姆士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象一条长河在不断地流动,据此作家描
写心理就得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意识的流动中刻划人物。一番意识,一番独
白,一片风景。人物所以语言和行动丰富多采,是因为人物的意识的流动变化。
《没有答案的航程》之所以烘托出了一片诡异紧张的氛围,和它所采用的意识流
手法显然是分不开的。读者根据“生物”内心的波动,仿佛也置身于飞船上,面
对“同类”在进行思考,行动。这虽然有些强迫读者介入的意味——因为你必须
阅读下去——但确实也令读者乐意进行这种体验,时刻来更新自己的意识流。这
里,读者就变成了“生物”,它的种种念头就是读者的念头,而另外一个形象“同
类”,则是通过它的语言,行动来体现其猜不透的思想的。当最后“生物”突然
拥有了一个自认为决定性结论时,作者写道:
“因为它就是第三者。
……
事实是飞船上一共有三个生物(或三个“人”)。事故发生后,同类最先醒
来。它发现出了事,便杀害了一名同事——为了独享食物,然后又来加害于生物,
这时生物碰巧醒来了。生物想:换了我可能也会这样做。
……”
如此而下,都是“生物”做的种种猜测。它们把读者也带向了一个不确定的
世界。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5.98]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xian.bbs@pclinux.hit]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