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ck.bbs@bbs.tju.edu.cn.no.spam (豆豆·跨上火弩箭,披上隐身衣,偷袭古灵阁), 信区: SFworld
标 题: 第一章 移民 4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站 (Fri Jul 9 21:18:02 2004)
转信站: HIT!news.neu.edu.cn!news.happynet.org!news2.happynet.org!TJUBBS
发信人: netal (俺屁话,故俺在!), 信区: Fiction
标 题: 4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Jul 9 19:19:04 2004)
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一本接一本地看书,以满足对知识
的渴求,并总爱在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就翻看开来,使得他的父母亲很恼火。尽管他如此
地勤奋,但图书馆里20世纪的小说很少,可供他阅读的主要是19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还
有大量令人一知半解的古代文本。艾萨克选读的书都要经过父亲的检查。《惊奇》杂志创
刊于1926年,但直到多年后,艾萨克才第一次看到这份杂志。这是一份影响很大、极为畅
销的杂志,与《惊诧》杂志一道被书迷们视为科幻杂志的鼻祖。尽管朱达·阿西莫夫的店
中也销售这种杂志,但艾萨克只敢偷偷翻开《惊奇》杂志的彩色封面,瞄上两眼。直到著
名的科幻小说出版商雨果·杰恩思贝克创办的《科学奇异故事》创刊后,艾萨克才终于迫
使父亲让步,同意他看科幻小说杂志。
朱达之所以不同意儿子看这些杂志,是因为他看不出《惊奇》杂志中刊载的乱七八糟
的故事有什么价值,他认为儿子应该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追求上;为改变他的看法,艾
萨克指出,《科学奇异故事》这份杂志实际上很有教育意义,毕竟,刊名里有“科学”这
么个极有分量的字眼。朱达哑口无言,只能妥协。一旦打赢了这一个回合,艾萨克略施小
计便让父亲相信了《惊奇》杂志其实也是一份教育性很强的刊物。20年代末30年代初,每
月都有大量的新杂志上市,它们给艾萨克带来了真正的启蒙。他看了店里订的每一期杂志
。由于得到了父亲的许可,他不必再偷偷摸摸地看了,那种犯罪般的刺激感也随之消失,
但令人兴奋的故事及故事中提到的种种令人大开眼界的描述足以弥补这一小小的缺憾。
阿西莫夫一家决定经商,实在是个明智之举,而且也找对了时机。糖果店开张了三年
后的1929年7月,美国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当时艾萨克的弟弟斯坦利刚出生几个月。因为
有着自家的小本生意,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保障。与其他人一样,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人们也得吃饭啊,大公司纷纷倒闭,而大部分小店却幸存了下来。整
个大萧条期间,那些曾自以为拥有金饭碗的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失了业,而阿西莫夫一家
却没少吃一顿饭。尽管为了生活必须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他们还是挺了过来。
1930年,艾萨克进人初中,就读于纽约东区第149初级中学,距范西科街的旧居很近,
但从新居出发就得搭学校班车了。学校条件不是很好,但艾萨克很快便适应了。短时间内
,他就为自己确立了与小学时相同的形象: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爱闹事,被同学们认
为是个怪人。人初中后不久,艾萨克就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他曾看过一本书,名叫《
一群来自达拉维尔的大学生》,这部长篇连续小说记述的是一群大学生的古怪事例。他决
定模仿着写一本类似的书,书名就定为《一群来自格林维尔的大学生》。
在一本练习本上忙了几天,写出八章后,艾萨克却写不下去了。这次失败给了他一个
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无法恰如其分地写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他毕竟还只是个住在布鲁克
林的初中男孩,要写住在乡村小镇上的大学生的故事当然有困难。
1932年夏天,艾萨克初中毕业,接着该上高中了。父母对儿子的前途早有安排。当地
男女同校的杰弗逊高级中学显然是不行的。而社区内最好的学校是布鲁克林男子高中,而
且这所学校只招收区内学习极为优秀的男孩。艾萨克的成绩不成问题,顺利被录取了,同
时进人这所学校的还有他的两位校友。暑期结束后,他去学校报到时只有12岁,而大部分
同学都已15岁了。
1933年,艾萨克入学后6个月,他们又搬了一次家。这次搬到了布鲁克林较富裕的里奇
伍德区。一家人在这又住了三年,糖果店的规模也扩大了。在这段时期内,家里买了第一
台收音机。在此之前,只有店里才放收音机,现在则全家人都能听节目了,而且对孩子们
收听的节目大人们也不加以干涉。艾萨克的视野突然间拓展了许多。
在布鲁克林灰色街道与砖瓦房屋构成的小天地外的广阔世界里,战争阴云密布,各国
都正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1933年前,学校与当地图书馆是艾萨克看世界的主要窗
口,而现在通过收音机,他就能亲耳听到关于德国扩张主义的演说,了解到大洋彼岸争端
的不断升级。在13岁左右,艾萨克萌发了最初的政治意识。虽然他从未就国家政治问题发
表过激进的演说,但他总是辨明是非,并敢于直言。广义上讲,他是个自由主义者,既非
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也不是激进主义者。他对世界有着清晰、理智的认识,天生具有人道
主义意识,并对世界如何才能最合理地运作有着一整套见解——尽管他知道人们很难认同
他的理想。
在里奇伍德的生活坚定了少年艾萨克的政治情感。当反犹主义在欧洲盛行时,阿西莫
夫一家的邻居们以一些微妙的行为,使艾萨克首次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邻居大部
分是信基督教的德国移民的后裔。学校里,一些信奉反犹主义的温和派教师尤为不喜欢艾
萨克这个说起来没完、自以为是的家伙;社区里,一些顾客也不知为什么不再到店里购物
。这使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个犹太人,他觉得很不舒服,更加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可笑的是,这家人其实对宗教毫无兴趣,艾萨克几乎没去过犹太教堂,他13岁时,甚
至没举行过男孩成人仪式①,这在不信东正教的犹太人中,都是很少见的。
①犹太男孩成人仪式(barmitzvah),系犹太男孩在13岁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表明其
已经长大成人,应开始承当宗教义务。
在学校里,虽然他的操行不好,但学习一直不错。大部分科目他都能得最高分。即便
如此,只要有一门未达到90分,父亲就得审问他;如果在班上的名次下降,等待他的则是
更为严厉的盘查。
艾萨克的父亲是大批勤恳移民的典型代表,他们在新世界创立家业,不光是为自己,
主要还是为了下一代。朱达明智地意识到,现代社会中,教育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他非常严格地将自己的信念付诸于实践。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这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
着实令艾萨克遭了不少罪。由于朱达认为儿子应将所有空闲时间都用于温习学校的功课,
他对儿子看流行杂志、科幻小说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儿子养成这一兴趣,有点大任性
了。相对而言,斯坦利后来的日子则要好过得多。
在学业上,艾萨克面对的并不仅仅是父亲一人的粗暴态度。1934年,他的英文教师组
菲尔德先生在学校开设了一门写作课,从不愿错过机会展示自己天才的艾萨克抓住这个机
会,准备打着做作业的幌子写篇小说。这一事件差点断送了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
这门课的第一篇作文按要求应该是篇描写性的散文。艾萨克不假思索,很快便决定描
写一个美丽的春日。他将写《一群来自格林维尔的大学生》所得的教训抛在了脑后。这是
他犯的第一个错。他不写布鲁克林春天的早晨,却天马行空地描绘起了想象中乡下的一个
春晨。
交作文的日子到了,老师问有谁愿意起来读读自己的文章。艾萨克这时又犯了第二个
错误,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被请到了讲台上念自己的大作。
艾萨克的作文以鸟儿鸣唱、花儿开放这种温情脉脉的描写开篇,全文充斥着19世纪小
说特有的废话,真不愧是看了好几年19世纪的小说家的作品。他的这篇作文写得天真、幼
稚,在班上一群“饱经世故”的十五六岁男孩的眼中,他只不过是个14岁的毫无经验的小
男孩,他的作文简直太幼稚了。他们开始大声笑了起来。老师也站起来,没等艾萨克念完
整句话就打断了他。
“狗屁不通!”老师说得很大声,也很清楚。艾萨克的脸红了,是明媚春天里第一朵
带露的玫瑰才拥有的颜色。
值得文学界庆幸的是,尽管纽菲尔德先生苛刻的话曾伤了艾萨克的心,但并没有造成
永久性的伤害。此时的艾萨克正忙着看科幻小说,那些故事让他着了迷;正忙着接受新知
识,那些知识令他感到振奋;正忙着尝试写作,单是提笔写点东西就能使他快乐无比。相
形之下,这点早期的小挫折根本无法令他气馁。数月之内,他就完成了一篇名为《小兄弟
们》的幽默小故事,并刊登在了校刊上。对艾萨克这名小男生而言,这是个启示,让他开
始意识到写故事所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自从在纽菲尔德先生面前出了丑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艾萨克开始认真地写东西了
。大学未毕业,年仅18岁的他就已经卖掉了第一部作品。
--
圣人可以看一丈远,
达人可以看一尺远,
凡人可以看一寸远,
至于我,只能看到我的脚下。
欢迎来到我的百宝箱:http://netal.blog@bbs.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18.2.224.75]
--
╭┈ _◢◣ ┈┉┈┉┈┉┈┉┈┉┈┉┈┉┈┉┈┉┈┉┈┉┈╮
┊ ◢  ̄ ◣____ ___ ___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
┋ ◥ ─ ◤ / Every 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
┊ ◤ ___ __ \_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
┊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3.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