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ck.bbs@bbs.tju.edu.cn.no.spam (豆豆·跨上火弩箭,披上隐身衣,偷袭古灵阁), 信区: SFworld
标 题: 13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站 (Fri Jul 9 21:21:20 2004)
转信站: HIT!news.neu.edu.cn!news2.happynet.org!TJUBBS
发信人: netal (俺屁话,故俺在!), 信区: Fiction
标 题: 13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Jul 9 19:26:10 2004)
坎贝尔对《夜幕》也很满意,在做了小的改动后,他按例为《惊奇》收下了这篇作品:他
从不给阿西莫夫去信,告诉他作品已被采用,而只是给他寄张支票。
阿西莫夫在4月24日收到了这张金额为150美元的支票,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按每字1美分计算,《夜幕》共计12,000宇,就是120元,坎贝尔显然多付了。阿西莫夫是
个非常诚实的人,他马上打电话给坎贝尔,指出这个失误。令他高兴的是,坎贝尔并没有
算错帐,因他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所以按每字1.25美分付了钱。不仅如此,《夜幕》还
上了《惊奇》杂志的封面,阿西莫夫三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阿西莫夫对《夜幕》的一个小失望也与坎贝尔有关。坎贝尔未征询阿西莫夫的意见,
便擅自在终稿上加了自己写的一小段。阿西莫夫对此作法有三个不满之处。
首先,他不同意坎贝尔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编辑改动的行为。公平地说
,坎贝尔很少这么做,即使作了改动,也比许多其他编辑审慎得多。第二,在坎贝尔添加
的段落中提到了地球。阿西莫夫正确地指出,这与故事的其他部分不一致。拉加斯星球上
的人显然对地球的存在一无所知,因为阿西莫夫在故事中小心地避开了地球。尤其令阿西
莫夫生气的是,许多读者与评论家后来都以此段落为证,称阿西莫夫能写出富有诗意的东
西,尽管他一再申明自己没有这种才能。
阿西莫夫指出,这一段落不合他的本意,他提到地球是个极为严重的文学错误。坎贝
尔在星星出现后插入了这么一段:
这些不是地球上能看到的3600颗闪着微光
的星星。拉加斯是一个巨大星群的核心。三万颗
巨大的恒星冷冷的放射出援人心魄的清辉。它们
洒下的阵阵寒意,胜似这荒凉冷漠的世界上吹过
的刺骨寒风。
这显然不是阿西莫夫的风格。很可能这就是坎贝尔对它施以厚爱,而阿西莫夫却未将
其列入自己最喜爱的五篇作品之列的原因。
在开始《夜幕》的创作前,阿西莫夫已写了三部机器人短篇。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
排列,它们是:《罗宾》、《理智》与《撒谎者》。其中的第二部《罗宾》刊登在1940年
9月的《超级科幻故事》上。当时该杂志的编辑是阿西莫夫的朋友弗雷德·波尔,他慷慨地
付了39美元的稿酬。
《罗宾》(以《陌生的玩伴》为名刊登在波尔的杂志上,阿西莫夫后来又将其改回《
罗宾》)无疑不是第一个关于友善的机器人的短篇。阿西莫夫坦率地承认,他在写这部作
品时,大量借鉴了曾发表在1939年1月《惊诧》杂志上的依安多·宾德的《我,机器人》。
1939年5月10日,阿西莫夫开始创作自己的机器人故事,这些故事发表后激起了读者的
共鸣,并从此开创了一个系列,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罗宾》的故事发生在1998年的地球。罗宾是阿西莫夫塑造的机器人中最简单的一个
。它不会说话,能力也极为有限,但阿西莫夫赋予了它可爱的性格,使读者一下子就喜欢
上了它。
不幸的是,《罗宾》暴露出了阿西莫夫在写作上的稚嫩。他开始创作这个短篇时,刚
满19岁,对女人几乎一无所知,除自己家外,几乎没有别的家庭经历。与他两年后的作品
相比,《罗宾》显然属于他少年时期的作品。作品还显得呆板,并且总表现得过火,过分
情绪化。格劳丽娅是个被宠坏的孩子,而怕老婆的威斯顿先生与大权在握的威斯顿太太则
是可笑的固定模式。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威斯顿太太担心女儿太依赖机器人保姆,便将它交还给了制造
商。格劳丽姐当然是大哭大闹,威斯顿先生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问题。他一边得讨得
任性、难伺候的女儿开心,一边还得讨好更任性、更难伺候的老婆。
最后,威斯顿先生设法为女儿领回了罗宾,并躲避了悍妻的怒火,这简直就是个童话
故事.令人难以置信。这个短篇不过是个无足轻重、轻松、文雅的小故事,几乎可以称得
。上是一篇不错的童话。
1939年5月23日,阿西莫夫将《罗宾》交给坎贝尔,几天内便被退了回来。这部作品在
阿西莫夫的抽屉里呆了将近一年。直到有一天.已是《超级科幻故事》杂志编辑的弗。雷
德·波尔邀请阿西莫夫共进午餐,并提出他想在自己的杂志上登出这篇故事。这着实让阿
西莫夫吃了一惊。
自坎贝尔拒收《罗宾》后,阿西莫夫没再尝试过写别的机器人故事。他已开始集中精
力创作其他作品。其中包括:《混血儿》——他的首部中篇小说,刊登在1939年12月《惊
奇》杂志上,《偷乘者》与《相同的太阳》——刊登在1939年12月《惊奇》杂志上,阿西
莫夫认为这一期的《惊奇》是“黄金时代”最优秀的一期科幻杂志。
直到第二部机器人短篇小说《理智》写成,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才真正有所起色。
这一故事的诞生极为偶然,
并且又受到了坎贝尔的巨大影响。
坎贝尔不仅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贯彻“人类是最优秀”的这一原则,而且要求其麾下
的作家在创作中也应遵循。他崇拜人类的锐意进取精神,对于那些讲述外星人最终统治人
类、丑化人类或将人类置于配角地位的作品,概不录用。而且,坎贝尔的哲学还不仅仅止
于此。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种族歧视情绪,这一情绪比他在作品中表露出的泛银河种族主义
观点要强得多。他认为美国人与欧洲人比其他种族优秀,并为此与阿西莫夫发生争执,甚
至发展到在阿西莫夫(还有其他作者)的作品中添油加醋地阐述这些观点的地步。这些擅
改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作者本意的。尽管坎贝尔是个优秀的编辑,但阿西莫夫在认识他多年
以后,开始意识到他同时也是个讨厌鬼。
阿西莫夫之所以认为坎贝尔的观点令人难以接受,是因为他自己曾尝过种族歧视的苦
头。他根本无法对坎贝尔所认同的那些发动席卷大半个星球血腥战争中的人类产生丝毫的
敬意。为解决这个问题,并避开坎贝尔的无理要求,阿西莫夫将眼光投向了机器人。
--
圣人可以看一丈远,
达人可以看一尺远,
凡人可以看一寸远,
至于我,只能看到我的脚下。
欢迎来到我的百宝箱:http://netal.blog@bbs.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18.2.224.75]
--
╭┈ _◢◣ ┈┉┈┉┈┉┈┉┈┉┈┉┈┉┈┉┈┉┈┉┈┉┈╮
┊ ◢  ̄ ◣____ ___ ___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
┋ ◥ ─ ◤ / Every 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
┊ ◤ ___ __ \_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
┊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3.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