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ck.bbs@bbs.tju.edu.cn.no.spam (豆豆·跨上火弩箭,披上隐身衣,偷袭古灵阁), 信区: SFworld
标 题: 27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站 (Sat Jul 10 16:54:08 2004)
转信站: HIT!news.neu.edu.cn!maily.cic.tsinghua.edu.cn!news2.happynet.org!TJUBBS
发信人: netal (俺屁话,故俺在!), 信区: Fiction
标 题: 27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Jul 10 16:42:39 2004)
《骡子》是《基地》系列中第一部提及骡子及其征服第一基地诸细节的短篇,它构成了《
基地与帝国》的下半部。阿西莫夫用了三个半月时间写完这个故事,1945年5月他把稿件交
给了坎贝尔。这是他完成的最庞大的写作计划,共计50,000字,几乎达到了一部中篇小说
的长度。这部作品还让他得到了自从写作以来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张支票——875美元。
奇怪的是,阿西莫夫并未为写出这部成功之作而自得,因为他认为一切来得过于容易
了。他在日记中做了罕见的反省,其中的一句是:“某些成功使人享受不到搏击的乐趣。
”①
①《记忆常青:艾萨克·阿西莫夫自传,1920-1954年》第420页,纽约双日出版社1
979年版。
当时,对兵役的恐惧时时困扰着阿西莫夫。唯一令他宽慰的消息是欧洲战争结束了,
而亚洲战争的消停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骡子》在1945年12月的《惊奇》杂志上刊
出时,阿西莫夫已应征入伍。1945年的感恩节,他在利兵营看到了这份杂志。直到他退伍
并重新安定下来后,他才再次开始计划写篇新的基地故事。这时已是1946年的秋天。
在新创作的故事中,阿西莫夫再次提及了整套系列中最强大的角色——骡子。这个故
事后来成了《第二基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用标题为《骡子的探索》。它讲述了骡子
一心想找到第二基地,但终未获得成功的故事。
当故事刊出时,结尾部分的内容是:在通灵战斗中,第二基地挫败了骡子,并对他施
以感应之术,令他返回了自己的帝国。但在原稿中,结尾并非如此。阿西莫夫为这个短篇
起名为《发现》,他于1947年2月2H将书稿交给了坎贝尔。这个故事仅有25,000字,长度
只是《骡子》的一半,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阿西莫夫决定将它定为整个系列的收篇之作
,为它写个干净利落的结局。
坎贝尔根本不同意阿西莫夫的观点,坚持让他重写,为下次的连载留下一个未完的结
局。阿西莫夫已断断续续地写了五年半的《基地》故事,对整个基地的构想烦透了。他想
换换口味,写自己的机器人故事。他一直认为机器人故事要有趣得多,同时他还想写一部
长篇小说,但因在出版界关系不多,他只得继续与坎贝尔合作。他回去后按要求做了修改
,第二天就将改好的稿子交了出去。如我们在《基地三部曲》这套小说中所见,这次,他
写了个未完的结局。坎贝尔非常满意,很快便给他汇了一张500美金的支票。
成功的喜悦与经历了战争以来长时间清贫后的“突然富裕”,使阿西莫夫少见地冲动
了一次。他给杰特鲁德买了件价值200美元的褐色貂皮大衣。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才在1948年1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这时距它创作完
成已有一年的时间。尽管阿西莫夫当时已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但1948年初的那段时
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低谷。这段时间里,他没写什么短篇小说,正致力于创作一部长篇并
考虑着将它卖给谁,而这比他原来想象的要难。尽管他喜欢写短篇小说,但他知道不能以
此为正式的职业。如果他确实想以作家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就得有所突破,不能只为
流行杂志写东西。与此同时,他的学术工作进展顺利,他在其中投入了许多精力。
1948年整个上半年,坎贝尔一直都在催促阿西莫夫写下一个基地故事,并且同意将这
篇故事作为整套系列的收尾之作。他终于说动了阿西莫夫。《发现》交稿后的18个月多一
点,阿西莫夫又回到了两个基地的世界,写出了最后一个连载故事。他给它起名为《消失
》,以便与这一系列中的前几个故事相衔接。
阿西莫夫于1948年10月开始动笔创作这个最后的故事,但进度很慢。他从一开始就意
识到,必须先简要介绍一下前面的内容,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相互关联的。毕竟,上一个
连载故事刊出距今已有一段时间,第一个基地故事发表已是6年前的事了。结果,为了使这
个故事与前面所有的故事顺利接轨,他将情节写得越来越复杂。
在《消失》(编成小说时改名为《基地的探寻》)的开头,故事的一位主人公,十几
岁的小女孩阿卡迪亚·戴瑞尔正在按学校的要求写一篇历史短文。阿西莫夫以这一方式简
述了基地的历史。我们很快便了解到,阿卡迪亚正是伟大的贝塔·戴瑞尔的孙女。早在60
年前,贝塔就认出麦克尼菲科是骡子,从而拯救了第二基地。
当第一基地的阴谋败露时,故事的节奏迅速加快。参与阴谋的是以阿卡迪亚之父特伦
·戴瑞尔博士(贝塔的儿子)为首的一群学者。他们认为,第二基地对第一基地的未来是
个重大威胁,因此决定摧毁它。
在所有的基地故事中,《基地的探寻》的情节最为复杂。它一边讲述着阿卡迪亚卷入
阴谋的简单故事,一边描述着第二基地的复杂计划。故事结束时,第一基地再次度过了难
关。他们在一场实战中取得了胜利,并误以为已毁灭了第二基地。
自然,如果以为夏尔登建立两个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某次危机中,让一个基地
消灭另一个基地,那就太可笑了。阿西莫夫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在夏尔登的计划中,两个
基地将向着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将取得重大技术进步,而另一个,也就是第二
基地,将具有阅读人脑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两个基地将统一,并
创立一个新帝国,一个与纯技术的第一帝国完全不同、更为强大的帝国。
第二基地在暗中引导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它完全操纵着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引导
着事件的发展,以挽救夏尔登计划,并推动第一基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949年3月,阿西莫夫在交付这最后一篇基地故事时,他与坎贝尔同时意识到,该是故
事结束的时候了。再也不会有基地故事了,这部史诗已经完成——至少暂时如此。
《消失》使阿西莫夫得到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这样,他的8篇故事共为他创益3,
600美元。
故事本身可能是结束了,但《消失》(分三期刊出,1949年11月的《惊奇》刊载了第
一期)的交付并非意味着整个故事的结束。
弗雷德·波尔试图将整个基地系列出版成书,但好几次都是一开始便失败了。后来,
他找到了出版界的一位同行马丁·格林伯格。格林伯格同意将此系列改编成书。
格林伯格创立了一家高曼出版社。到1951年为止,他们已出版了阿西莫夫的专集《我
是机器人》,而纽约的双日出版社那时也已出版了阿西莫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空中卵石
》。
由于拥有双日和丽特尔两家出版社的布朗拒绝出版《基地》,阿西莫夫显然为高曼出
版社愿意收下它感到高兴。
1951年2月28日,阿酉莫夫收到了第一本书100美元的预付金。这本书后来成为《基地
三部曲》中的一本。除去弗雷德·波尔应得的10%,阿西莫夫的实际收入为90美元。
格林伯格建议将书分为三卷出版,但苦自然划分,第一卷仅6万字,稍微短了一点;他
同时还认为,故事开始得大突然,建议阿西莫夫写篇序论。阿西莫夫照办了,这就是三部
曲中的第一部分《心理历史学家》,这个全书的开篇是最后完成的。这一部分介绍了哈里
·夏尔登本人,并为萌芽状态的第二帝国的未来历史埋下了伏笔。
1951年5月,阿西莫夫将《基地》的最后修订稿交给了格林伯格。在随后的两年半内,
另两部的修订稿也陆续交付出版。其中的最后一部《第二基地》,于1953年出版。
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一无法估量的伟大成就。这三部书被视为是20世纪四五
十年代以来“成熟”科幻小说的最佳典范。但是,我们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将会看到,除
了流行杂志所拥有的有限读者外,阿西莫夫的这部作品当时并未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这种
情形一直持续到60年代。那时,三部曲开始畅销全球,卖出了数百万册。这套书在西方少
年中风靡一时。正是这套书,使这些从未看过流行杂志的孩子们真正认识了空间剧。
对于那些刚成年,但已在科幻小说界立住脚跟的年轻人来说,《惊奇》杂志上的基地
故事为他们创作自己的作品提供了启示。例如,1965年出版的曾引起巨大轰动的弗兰克·
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就很明显地受到了基地故事的影响(甚至在场景描写中用了未来
主义的百科全书式的手法》;再如,首刊于1950年杂志的詹姆士·布里什的《飞行的城市
》,将历史观点、社会学者“史密斯”式的冒险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基地故
事。
《基地》出版数年后,那些对科幻小说不屑一顾的人仍认为它是一种不入流的文学形
式。在他们的想象中,这些小说里尽是些鼓着眼的怪物与浑身发绿的火星人;他们不喜欢
它的复杂。直至60年代,不明真相的人们仍认为科幻小说只是写写激光枪的威力与“飞碟
”的可能性。这些怀疑者们哪里知道,自40年代初的“黄金时代”以来,像阿西莫夫这样
的作家就已经开始创作复杂、高深的社会与心理题材的作品,并在其中融人了比现实先进
得多的科学。
《基地三部曲》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
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60年代中期创作的《星际艰旅》无疑也得益于它的启迪。同时,
它还激起了70年代的科幻影片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乔治·鲁卡斯的杰作《星球
大战》。这部影片无疑是从《基地》中得到了启迪,至少在某些方面如此。特伦特星球统
治下的泛银河帝国与拉克·斯凯沃尔克等人的帝国无甚区别。
然而,《基地三部曲》并非是部无懈可击之作。作家布莱恩·艾尔迪斯愉快地记起基
地故事于1941-1949年间发表时曾经给他带来的激动,但他认为这套作品出版成书后并非
上乘之作。“你简直无法想象等待下一期载有基地故事的《惊奇》杂志是多么令人激动。
”他说,“但当它们出版成书后,你再看时,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失误。比如,骡子乔装
成麦格尼非科这一手法就与最后一个故事中写普林姆·帕尔沃的手法是一样的。”
三部曲与机器人小说一道,将阿西莫夫推入了科幻小说创作领域的上层。当基地故事
在流行杂志上发表时,他已是科幻小说界的名人了,而当这套故事出版成书后,他则在更
为广阔的出版界中拥有了更大的声望。在三部曲之后,他创作了系列科幻长篇小说。多年
以来,这些长篇著作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使他成为了也许是那个时代全球最伟大的科幻
小说作家。
--
圣人可以看一丈远,
达人可以看一尺远,
凡人可以看一寸远,
至于我,只能看到我的脚下。
欢迎来到我的百宝箱:http://netal.blog@bbs.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22.94.33.51]
--
╭┈ _◢◣ ┈┉┈┉┈┉┈┉┈┉┈┉┈┉┈┉┈┉┈┉┈┉┈╮
┊ ◢  ̄ ◣____ ___ ___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
┋ ◥ ─ ◤ / Every 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
┊ ◤ ___ __ \_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
┊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3.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