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ck.bbs@bbs.tju.edu.cn.no.spam (豆豆·跨上火弩箭,披上隐身衣,偷袭古灵阁), 信区: SFworld
标 题: 第十一章 离婚与新爱 51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站 (Mon Jul 12 12:10:58 2004)
转信站: HIT!news.neu.edu.cn!news2.happynet.org!TJUBBS
发信人: netal (俺屁话,故俺在!), 信区: Fiction
标 题: 第十一章 离婚与新爱 51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Jul 12 09:03:20 2004)
第十一章 离婚与新爱
------------------------------------------------------------------------------
--
1970年7月4日,一个周五的傍晚,阿西莫夫独自回到了纽约。他住进了克伦威尔酒店
。这是他来纽约时常住的地方。但与往常只住一两个晚上不同的是,这次他打算长住一段
时间。
第一个晚上他极为孤独。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应该离开与杰特鲁德在一起时那种死水
一潭的生活,离开波士顿那令人恐怖的闭塞;但下一步他该何去何从呢?写作是他的避难
所,但现在,书房正由一个运输公司打包运往纽约,要几天后才能到。他不能在周末去出
版社,正值法定假日,住在这个城市的许多朋友也已纷纷度假去了。他后来声称,那是他
一生中度过的最可怕的夜晚,也是他自25年前在军营中度过第一夜以来情绪最低落的一个
晚上。
珍尼特再一次将他从悲惨的沮丧之境中拯救了出来。尽管她已机警地意识到杰特鲁德
的律师可能会对她在阿西莫夫夫妇婚姻破裂中扮演的角色提出质疑,她还是提出艾萨克在
纽约安顿下来之前,可以暂时搬到她在中央公园西区80号的寓所内,但艾萨克决定不急着
接受邀请。于是他只能在克伦威尔酒店度过第一夜,但他一夜未眠,辗转反侧,反复考虑
着未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现在了珍尼特的门前。
这一举动将两人的未来连接在了一起。在度过了孤独的星期五之夜后,艾萨克与他的
这位密友共享了一个美妙的周末。他们在中央公园漫步,从周六早上一直谈到晚上;周日
,他们又开车去了威斯彻斯特(珍尼特的父母住在那儿,但那时他们恰巧不在)。愉快的
周末治愈了离异给阿西莫夫带来的心理创伤。周末过完时,他觉得自己又恢复了活力和信
心,随时可以迎接这个世界及未来的种种挑战;而有着自己心理学事业的珍尼特也得回到
她的病人之中。
当意识到自己不能马上开始写大部头的作品时,阿西莫夫开始陷入了烦躁不安之中。
他担心自己因为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太深而再也写不出东西来。在克服了这种不合逻辑的迷
信想法后,他强迫自己写了一个乐观的科幻故事,起名为《最伟大的资产》。虽然原定的
杂志拒收这篇作品,阿西莫夫却在当天将它卖给了坎贝尔。他又开始写作了。
艾萨克与珍尼特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他发现自己呆在珍尼特公寓里的时间远远超
过了克伦威尔酒店。经过一个多月的两地奔波,珍尼特最终建议艾萨克搬到她的寓所,而
将酒店的房间当做办公室。克伦威尔可以作为他的邮件地址,还可以把他的书房也设在那
儿。珍尼特的公寓离酒店并不远,地方也足够两人住。艾萨克很快意识到他可以将自己的
两台打字机各搁一处,万一突然有了灵感,写起东西来也很方便:这是个好主意。阿西莫
夫接受了她的邀请。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1970年夏天,艾萨克与珍尼特都意识到,两人坠入了爱河。
当8月尚未结束,艾萨克到纽约还不到两个月时,他们就公开了两人的关系。艾萨克带珍尼
特出席了朋友们共进晚餐,其中有些人是她认识的。很快,他们便与戴瑞斯夫妇、本·波
瓦、拉利·阿什米德及其他朋友一起出人于公众场合了。艾萨克的朋友们都接受了这个新
安排,并与珍尼特相处得很融洽。
拉斯特·戴瑞尔与艾萨克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坎贝尔任《惊奇》杂志编辑时,他们就
一起为这份杂志撰稿。拉斯特的第一位妻子与艾萨克关系非常好,但在1969年的一次车祸
中不幸丧生,戴瑞尔于1971年再婚,妻子朱迪·琳·本杰明也是艾萨克多年的好友。她在
进伯兰亭图书出版公司前曾在《银河》科幻杂志社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像艾萨克的许多
朋友一样,她与艾萨克之间是一种公私兼杂的关系。
70年代初,艾萨克又焕发了青春。朋友们开始注意到他比以前似乎愉快多了。当然,
他一贯擅长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感情——信心十足地吹口气,掩饰自己所有的压抑——他自
以为这是个有效的办法,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好友们都知道,他与杰特鲁德的关系已是何
等糟糕,逃离波士顿的生活束缚,对他来说有多必要。与珍尼特在一起,艾萨克又找回了
自我。
珍尼特的爱情给艾萨克带来了极大的幸福,但新的风暴又来临了。70年代,艾萨克虽
然获得了解放,并与珍尼特两情相悦,但这个年代对他而言的确是个多事之秋。
麻烦是从1971年7月约翰·坎贝尔的逝世开始的。尽管从50年代末,阿西莫夫与坎贝尔
就已渐渐疏远,但两人仍有书信来往,并且他们的私人关系也未因为哲学观点的不同而受
到影响。阿西莫夫一向憎恶伪科学,而坎贝尔却情有独钟,与红极一时的流行作家罗恩·
哈伯德创立的戴安纳提克斯宗教团体及类似的一些组织过从甚密;同时月西莫夫坚决反对
坎贝尔的政治、社会理论。坎贝尔是极端的亲英派沙文主义者,阿西莫夫则是憎恶尼克松
的极端自由主义者。但这些观点的不同,并没有减轻阿西莫夫在听到好友噩耗时的悲伤。
坎贝尔死于主动脉破裂,当时他正看着电视,享年61岁。成年后,他一直是个大烟鬼
,且深知自己患有很严重的动脉硬化症,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一些好友参加了他的追悼仪式。阿西莫夫读了赞美诗第二十三节,然后众人回到坎贝
尔的家中喝了杯闷酒。
--
圣人可以看一丈远,
达人可以看一尺远,
凡人可以看一寸远,
至于我,只能看到我的脚下。
欢迎来到我的百宝箱:http://netal.blog@bbs.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18.2.225.90]
--
╭┈ _◢◣ ┈┉┈┉┈┉┈┉┈┉┈┉┈┉┈┉┈┉┈┉┈┉┈╮
┊ ◢  ̄ ◣____ ___ ___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
┋ ◥ ─ ◤ / Every 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
┊ ◤ ___ __ \_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
┊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3.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