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ck.bbs@bbs.tju.edu.cn.no.spam (豆豆·跨上火弩箭,披上隐身衣,偷袭古灵阁), 信区: SFworld
标 题: 53
发信站: 天大求实BBS站 (Mon Jul 12 12:11:21 2004)
转信站: HIT!news.neu.edu.cn!maily.cic.tsinghua.edu.cn!news2.happynet.org!TJUBBS
发信人: netal (俺屁话,故俺在!), 信区: Fiction
标 题: 53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Jul 12 09:05:19 2004)
1973年6月,珍尼特又一次患了重病,这次是蛛网膜下出血——一种以脑外膜为中心的内出
血。
出血的那天,艾萨克正在波士顿。下午他给珍尼特打电话时,觉得她说话有点含糊不
清,颠三倒四;但她让他放心,说只是没睡好觉有点累了。艾萨克信以为真,也就没多想
。直到珍厄特的一位患者在电话中发现她已完全语无伦次时,警钟才响了起来。这位患者
设法从珍尼特口中问出了她的医生名字,开始打电话求援。珍尼特马上被送往医院。艾萨
克也随即接到了消息。他很快就赶回纽约来陪她。
当时还不能确定珍尼特是否需要做脑手术,但最终医生决定不做。她在医院里住了近
三个星期,进行各类检查。直到第六个星期,她才觉得好些。
然而,这次事件仍不是灾难的终结。8月,珍尼特出事后的两个月,艾萨克的母亲安娜
·瑞琪尔去世了。当时,马上就是她的78岁生日,且几乎刚好距她丈夫去世四周年。
瑞琪尔一直没能从失去朱达的悲伤中走出来,甚至还希望自己能早点死。尽管艾萨克
为失去了母亲深感悲痛,但终究不像1969年父亲的去世对他的影响那么大。艾萨克知道,
死对母亲来说,其实是种解脱。
从许多方面来看,这都是艾萨克一生中最黯淡的一年。似乎是为了使这一年有个圆满
的结局,1973年11月,又发生了不幸之事。就在离婚将最后判决,即艾萨克与杰特鲁德婚
姻将要结束的前几天,罗宾得了重病。
1973年夏,罗宾去了佛蒙特的温德汉姆大学,在那里过得很愉快。10月底她以为自己
患了重感冒,随着病情越来越重,她住进了校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的白血球数很低。杰
德鲁德赶到学校,把罗宾带回到波士顿,并去儿童医院做了诊断检查。白血球数很低的说
法自然使艾萨克以为他的女儿患了血癌,但经过全面检查,医生排除了这个可能性。罗宾
服了大量的青霉素,在医院住了几天后病情就开始好转。
罗宾不得不呆在家中修养一段时间,因此也就无法完成温德汉姆大学的学业。她与父
亲谈了此事。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索,她最终决定不再返回温德汉姆大学,而于1974年进
了波士顿大学。
1973年底,在与珍尼特共同处理完他的一系列家庭问题后,艾萨克开始认真考虑再婚
的可能性了。11月底,他正式向珍尼特求婚,珍尼特接受了。几天内,他们就已开始计划
婚礼。两人都对举行宗教仪式毫无兴趣,也不喜欢市政大厅毫无情趣的登记仪式。他们决
定在珍尼特的寓所举行婚礼,日子定在1973年11月30日。
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艾萨克总是满怀温馨。那是个浪漫的时刻,从珍尼特的客厅
望去,能清楚地看到夕阳正从曼哈顿的高楼大厦往下坠去,灿烂的余辉将道道金光洒入屋
中。道德文化协会(艾萨克与珍尼特都与此协会有关系)的爱德华·艾里克森为他们举行
了仪式;他们的两位朋友艾尔和菲利斯·巴克做了证婚人。仪式开始前,珍尼特将电话的
听筒摘了下来,结束后她刚挂回上去,铃声就响了,是奥斯汀·欧尼从波士顿的豪顿·米
弗林出版社打来的。他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出版社打算接受珍尼特的一部科幻小说《
第二次试验》。这是她首次尝试卖小说,能被接受,真是令她大喜过望。这也是个好兆头
,预示着这对夫妇未来共同生活的一个美好开端。
珍尼特与艾萨克的结合,可谓是珠联壁合。她从不干涉他的工作方式,知道艾萨克是
个工作征,一天必须在打字机旁呆10个小时以上,与他需要氧气和食物一样自然,她尊重
这个事实。她鼓励艾萨克更多地参加社交活动,使他走出了自我封闭。更重要的是,她治
愈了他的旅行恐惧症。
但即便是珍尼特,也没能把艾萨克拉上飞机,尽管两人一块儿发现了仅次于飞机的最
好方法——乘船旅行。
在此之前,艾萨克已经意识到不用坐飞机就能环游世界的可能性。1973年夏季,他曾
乘坐“堪培拉”号前往非洲海岸看日食。接着在这一年末,他又与珍尼特搭上了“QE2号”
去看“科浩泰克”结星。但,真正的突破是在他1974年对英国的访问。
这次旅行是由门撒国际①组织的。该机构认为这是让阿西莫夫为它做宣传的好机会,
同时他还能在英国促销自己最新小说《诸神》。这本书是他经过长时间的沉寂后重返科幻
小说界的标志。在此之前,阿西莫夫的飞行恐惧症一直是他访问欧洲的绊脚石,但现在他
有了乘船旅行的新爱好,没什么能阻止他了。
①门撒国际(MENSA),系一国际组织,成立于1946年,其成员都曾在正规的智力测验
中居前2%。——译注
1974年6月5日,QE2号停靠在南安普敦港口门撒国际的史蒂夫·奥德尔前来迎接。他是
他们在此逗留期间的导游。他们参观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去了斯通亨格,乘车游览了考茨
沃兹,在牛津小住了几天,并随一个旅游团游览了伦敦。阿西莫夫在查林克罗斯路的福尔
斯书店举办了一个签名售书仪式。在仪式上,阿西莫夫在英国平装书的出版商黑豹出版社
的代表,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说阿西莫夫作品的销售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出版的任何一
种书。在伯明翰,阿西莫夫发表了一次与门撒国际组织有关的演讲,阿瑟·克拉克在演说
开始前替他做了介绍。
有一段时间,阿西莫夫私下里曾怀疑过智商理论的价值,但门撒国际这个组织对他很
友好,尤其在英国时给了他很多关照。
艾萨克一直都未意识到自己是个亲英分子,但这次旅行让他觉得如果自己生来是个英
国人,那该有多么惬意啊。他一直喜欢住在城市,热爱在纽约那种紧张、热闹的生活,但
实际上,欧洲较缓慢的生活节奏同样令他感到舒适。艾萨克与珍尼特都是历史迷,在未曾
亲自游历旧世界前,艾萨克就曾研究并撰写过有关欧洲历史的著作,而珍尼特则煞费苦心
地收集与欧洲历史有关的资料。对两人而言,英国都蕴藏着众多给人以启示的东西,当离
别之际到来时,他们真希望此次旅行能安排得长一些。
就在这次旅行中,阿西莫夫首次对人文主义产生了兴趣。这种思想流派将人类文化与
成就放在哲理思考的第一位,完全摒弃了宗教式迷信的观点。
圣人可以看一丈远,
达人可以看一尺远,
凡人可以看一寸远,
至于我,只能看到我的脚下。
欢迎来到我的百宝箱:http://netal.blog@bbs.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18.2.225.90]
※ 修改:.netal 於 Jul 12 09:07:33 2004 修改本文.[FROM: 218.2.225.90]
--
╭┈ _◢◣ ┈┉┈┉┈┉┈┉┈┉┈┉┈┉┈┉┈┉┈┉┈┉┈╮
┊ ◢  ̄ ◣____ ___ ___ As we live a life of ease ┊
┋ ◥ ─ ◤ / Every one of us has all we need ┋
┊ ◤ ___ __ \_ Sky of blue and sea of green ┊
┊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
╰┈┉┈┉┈┉┈┉┈┉┈┉┈┉┈┉┈┉┈┉┈┉┈┉┈┉┈┉┈┉┈╯
※ 来源:.天大求实BBS bbs.tju.edu.cn.[FROM: 202.113.13.18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