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xiang (浪子潇湘), 信区: Aero
标  题: 空空导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7日23:12:5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是指从飞机上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是歼击机的主要空战武器,现代歼击轰炸机和
强击机也多装备空空导弹。与地地、地空导弹相比,具有反应快、机动性能好、尺寸小
、 重量轻等特点。 与航空机关炮相较,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优点。它
与机载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和检查测量设备构成空空导弹武器系统。
  组成 空空导弹主要由制导装置、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弹翼等部分组成。制导装置
用以控制导弹跟踪目标,常用的有红外寻的、雷达寻的和复合制导等类型。战斗部用来
直接毁伤目标,多数装高能常规炸药,也有的用核装药。其引信多为红外、无线电和激光
等类型的近炸引信,多数导弹同时还装有触发引信。动力装置用来产生推力,推动导弹
飞行,均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弹翼用以产生升力,并保证导弹飞行的稳定。
  工作原理 导弹在截获目标并满足其他发射条件后被发射,脱离载机,火箭发动机
工作一定时间便停止,导弹进入惯性飞行段。在飞行过程中,制导系统不断测量、计算
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号,使舵机工作,操纵舵面偏转,控制导弹
飞向目标。当导弹接近目标符合引信工作条件时,引信引爆战斗部,毁伤目标。导弹的
制导方式不同,控制信号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红外寻的制导是把探测到的目标热辐
射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选频与基准相位信号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指令。
雷达寻的制导是导弹上的雷达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计算判断,形成控制信号。这种
制导根据雷达发射机的所在位置不同分为主动、半主动两种。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
导弹上,半主动式的雷达发射机装在载机上。复合制导有两种以上的制导装置,弹道初
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始段一般采用程序控制或惯性制导等,中段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分类 空空导弹按攻击方式分为格斗导弹和拦射导弹;按制导方式分为红外、雷达
和复合制导等;按射程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3种。格斗导弹是以攻击目视距离内的目标
为主的导弹,又称近距格斗导弹,多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发射后可以不管。导引头的跟
踪范围和跟踪角速度大,能实施离轴发射,最小发射距离为300~500米。横向过载30~60
g,机动能力强,能对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迎头攻击时,最大发射距离可达18~25千米。
拦射导弹有中距、远距拦射导弹之分。中距拦射导弹的最大发射距离从25千米到100千米
不等,多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远距拦射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可由载机在距目标10
0千米以外连续发射数枚,攻击不同方向的数个目标。拦射导弹与载机上的脉冲多普勒雷
达火控系统相配合,具有下视、下射能力,能攻击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的
兼有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
  简史 1944年4月德国首先制成X─4型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尚未投入使用,第二次
世界大战即告结束。战后,空空导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中
期至50年代中期。空空导弹只能对机动性能比较差的亚音速轰炸机实施尾追攻击,射程
2~6千米,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B,前苏联的AA─1导弹。第二阶段为50年代中期
至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空空导弹的射程、横向过
载、适用的高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制导规律普遍采用比例导引,导弹具有一定的拦
射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主要有美国的"麻雀"AIM─7E导弹等。但在越南和中东战争中的
使用结果证明,这类空空导弹不宜用于攻击高速度、大机动飞行的目标。第三阶段是60
年代后期至90年代。空空导弹在远距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拦射和近距格斗性能方面
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鹰"AIM─120、"响尾蛇"AIM─9L(图
1),前苏联的AA─11,法国的"魔术"2,美、英、联邦德国等国家合作研制的AIM─132(图
兼有近距格斗能力,可用于全高度、全方向、全天候作战。
  简史 1944年4月德国首先制成X─4型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尚未投入使用,第二次
世界大战即告结束。战后,空空导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中
期至50年代中期。空空导弹只能对机动性能比较差的亚音速轰炸机实施尾追攻击,射程
2~6千米,主要有美国的"响尾蛇"AIM─9B,前苏联的AA─1导弹。第二阶段为50年代中期
至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空空导弹的射程、横向过
载、适用的高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制导规律普遍采用比例导引,导弹具有一定的拦
射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主要有美国的"麻雀"AIM─7E导弹等。但在越南和中东战争中的
使用结果证明,这类空空导弹不宜用于攻击高速度、大机动飞行的目标。第三阶段是60
年代后期至90年代。空空导弹在远距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拦射和近距格斗性能方面
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美国的"不死鸟"AIM─54C、"鹰"AIM─120、"响尾蛇"AIM─9L(图
1),前苏联的AA─11,法国的"魔术"2,美、英、联邦德国等国家合作研制的AIM─132(图
2)等。1981年以来,美国和利比亚、叙利亚和以色列、英国和阿根廷等在空战中,都使用
了近距格斗导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空空导弹在空战中的地位。中国从50
年代以来先后研制出数种空空导弹,装备部队使用。
  展望 格斗导弹, 将采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元件,提高导弹全向攻击能力,适应更大离
轴角的要求。拦射导弹,将进一步增强对目标的分辨能力,提高导引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研制供直升机使用的空空导弹,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