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xiang (浪子潇湘), 信区: Aero
标  题: 战役战术导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7日23:23:0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战役战术导弹 用来压制和破坏战役战术纵深内目标的导弹。有些国家称战术导弹。
  分类 按弹道特征分,战役战术导弹有弹道和巡航两类。弹道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
,结构简单,大部分弹道处于稀薄大气层中。导弹沿一条近似半椭圆弹道飞向目标,多
在弹道主动段进行制导,在被动段作惯性飞行。有的在弹道末段和中段制导。各国现装
备的主要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一般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它在稠密大气层中靠翼面产
生的气动升力和发动机推力,作等速巡航飞行,进行全程制导。
  结构 战役战术导弹通常由战斗部、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弹体和弹上电源等组成
。战斗部由壳体、装药、引信系统和传爆系统等组成。战斗部装药有常规装药(炸药)、
核装药、特种装药。常规战斗部效能有爆破、侵彻爆破、杀伤、破甲和穿甲之分。爆破
战斗部主要用于破坏坚硬的军事装备和设施。侵彻爆破战斗部主要用于破坏半地面、半
地下与地下的军事设施和装备。杀伤战斗部主要用于毁伤易损目标。破甲和穿甲战斗部
用于毁伤装甲目标。战斗部又有单弹头和子母战斗部(又称多弹头)之分。子母战斗部是
一枚导弹携带多枚子弹头,当导弹飞临目标上空时,按照预定程序施放子弹,造成对大
面积目标的杀伤和破坏。子母战斗部又有集束式和分导式之分。集束式战斗部主要用于
毁伤固定目标,分导式战斗部的母舱带有制导装置,子弹作惯性飞行,可以攻击活动装
甲目标。
  推进系统由发动机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部件组成。它利用反作用原理产生推力
,使导弹获得所需的速度。有的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采用两级发动机,有的采用一台双推
力发动机。发动机有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火箭发动机又有液体火箭发


力发动机。发动机有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火箭发动机又有液体火箭发
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两种 。 液体火箭发动机能量较高,推力可调节,能多次启动和关
机,工作时间较长,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贮存和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简单,工
作可靠,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很大的推力,使用维护简便安全,便于运输和长
期贮存。但其比冲低,推力和工作时间受环境初温的影响较大,推力大小不易调节,不
能多次启动和重复使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装备的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都采用固
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的导弹只带燃烧剂,不带氧化剂,比冲高,飞行高
度一般在25~30千米以下。70年代发展的巡航导弹,采用尺寸小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飞
行速度马赫数为 0.7~0.8,耗油率低,能实现低空和远距离飞行。 制导系统包括导引
和控制两个分系统。导引系统可全部或部分装在弹上,控制系统则全部装在弹上。地地
战役战术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有惯性制导、雷达区域相关制导、雷达指令制导、寻的制
导、复合制导等。采用惯性制导的导弹的制导系统由导弹自载,不受外界干扰,制导精
度可达最大射程的万分之几,广泛用于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的主动段制导或全程制导。雷
达区域相关制导不受天候影响,主要用于弹道末段制导。当导弹飞到目标区上空时,弹
上雷达扫描目标区,从而将导弹导向目标。目标区地形特征比较明显时,命中的圆概率
偏差有的仅有几十米。雷达指令制导主要用于弹道中段制导。它的作用距离远,不受天
候影响;但制导误差随距离增加而增大,且易受无线电干扰。寻的制导用于弹道末段制
导,多采用被动式制导。这种制导系统结构简单、尺寸小、成本低、分辨率高,受云雾
等气候影响较大。复合制导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优点,制导精度高。有的弹
道导弹主动段采用惯性制导,中段采用雷达指令制导,末段采用寻的制导,既能攻击固
定目标,也能攻击运动目标。
   弹体由各舱段及空气动力面联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气动力外形,用来安装战斗部、
制导系统、推进系统等。通常用轻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空气动力面包括弹翼、舵面和


   弹体由各舱段及空气动力面联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气动力外形,用来安装战斗部、
制导系统、推进系统等。通常用轻合金或复合材料制成。空气动力面包括弹翼、舵面和
尾翼。弹道导弹一般不带弹翼。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壳体通常是弹体的一部分。
  弹上电源由电池、配电器、电缆等组成,用以保证制导系统、推进系统、战斗部用
电。
  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与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性能相近的地地
导弹。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导弹大都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惯
性制导或无线电制导,弹体体积大,地面设备多,机动性差,发射准备时间长,命中精
度低。70年代的导弹已形成系列,射程从数十千米到数百千米。采用惯性制导或简易惯
性制导,命中精度为数十至数百米。采用固体或预包装可贮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导弹,发射
准备时间短,"潘兴ⅠA"和"长矛"导弹(见图),从占领阵地至发射仅需15分钟,5~10分
钟即可撤离阵地。80年代的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特点是:采用先进制导技术,命中精度显
著提高,达最大射程的万分之几,圆概率偏差只有25~40米;发动机采用高能推进剂和
轻型壳体材料,提高了比冲和质量比;战斗部有核战斗部和常规战斗部,还有各种功能
的常规子母战斗部、化学战斗部,有的还装配分导战斗部攻击活动装甲目标;缩短了发
射准备时间,有的导弹可在10分钟内完成发射准备。
  战役战术导弹将重点发展近程和远程的,其核战斗部将向小型、低当量、突出某种
破坏效应的方向发展。采用复合制导技术,以提高命中精度,使圆概率偏差仅有几十米
。改进机动的多发联装的箱式发射装置,缩短战斗准备时间,提高反应能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