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最早的巡航导弹———V-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2 12:33:41 2004), 站内

 人民网>>军事>>武器新知 2004年06月02日08:20 

吴 戈 

  飞机大规模地用于战争是从第一次大战才开始的,此后它便一直称霸蓝天。外
形像飞机一样的巡航导弹则出现于第二次大战末期,如今它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
武器之一。最早的实用型巡航导弹是纳粹德国研制的V-1,当时人们称它为“飞行
炸弹”。这一秘密武器自然不可能挽救法西斯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它的问世、它的
大规模投入使用和盟军针对它所进行的防御作战,则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战和
反导弹战。

  在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国空军在登陆前对德战略轰炸中,重点对德国
V—1导弹和Me—262喷气飞机的研制基地、生产工厂实施集中而猛烈轰炸,迫使德
军将这两项新式武器大大延缓投入实战的时间。V—1导弹和Me—262喷气飞机分别
于1944年6月12日和1944年7月才用于实战。艾森豪威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说如果德
军能提早五十天将这两项武器用于实战,那对盟军的登陆准备和作战带来了巨大阻
碍和困难,甚至无法组织登陆。

  不列颠战役催化V—1研制

  德国人对火箭技术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从1935年起,希特勒为了重整
军备下令加快对这一技术的发展步伐,于是在波罗的海的乌采顿岛上修建了佩内明
德试验场。该试验场不但是现代火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飞行炸弹”———V-
1这一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型巡航导弹(也称飞航式导弹)的诞生地。

  早在1928年,德国人保罗·施米特就开始研究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当然那时候
的冲压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很低,不仅寿命短,而且振动大,在飞机上是无法使用的
。到了1934年,施米特和G·马德林一起提出了用这种发动机作为“飞行炸弹”机
的方案,而且于1939年做出了样机,只因当时达不到空军的要求(如射程达到80公
里以上),加上精度和成本等原因,而未引起重视,被搁置一边。

  二战爆发后,德军曾占领了法国,但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
为了报复,德国空军又想起了施米特和马德林的“飞行炸弹”。

  1942年6月,由德空军工程师勃列埃领导,在佩内明德开始进行V-1导弹的研
制工作。最早称弗赛勒Fi103或FZG76飞弹,后来又称“嗡嗡”弹(因为在飞行中有
“嗡嗡”之声),最后命名为V-1导弹。

  1942年12月24日,V-1导弹的原型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计划于一年后投入使
用。但是此计划被在德国兵工厂服劳役的法国人报告了盟军。盟军对佩内明德试验
场进行空中侦察,并拍了照片后,派轰炸机对试验场进行了轰炸。盟军的轰炸,主
要在佩内明德东部,使V-2弹道导弹基地受到破坏,同时也影响到西部的V-1研制
计划。直到1944年2月15日V-1才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3月份便匆匆决定大批量投
产。从此,作为一种初出茅庐的新型武器,虽然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命中精度和杀
伤力不高,且遭到了盟军飞机和地面火力的有效拦截,但还是给英国造成了重大破
坏和伤亡。

  V-1导弹的弹体呈纺锤形,前面的主翼和尾翼均为矩形平直翼。弹身最大直径
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从外表上来看,V-1导弹与普通飞机相似,
只是在垂尾上部装了一个筒状发动机短舱,前端与机身相连。短舱内装一台冲压式
喷气发动机,可产生300公斤推力。导弹的发射重量2180公斤,发射速度240公里/
小时,巡航速度644公里/小时,射程240公里,最大射程可达到280公里。

  V-1导弹发射后,由自动驾驶装置控制按预定航向飞行,根据射程计数装置的
计算,当导弹将到达目标上空时,阻流板打开,导弹减速俯冲奔向目标,直到引爆
战斗部摧毁目标。这就是V-1导弹发射的大致过程。

  V-1的生产基地在德国东部的诺德豪森,主要由大众公司负责,在整个二战中
估计制造了20000至30000枚导弹,其中包括最后一部分没有出厂的导弹在内。

  用飞机挑翻导弹

  V-1导弹研制出来后,德国法西斯如获至宝,匆匆进行大量生产,并立即投入
使用,以作为他们垂死挣扎的杀手锏。从V-1导弹研制开始,盟军根据法国劳工和
空中侦察所获得的情报,先后对其试验场和修建中的发射基地进行了轰炸破坏,使
其发射试验和使用推迟。V-1导弹投入使用后,盟军组织了多道防线进行拦截,从
而演绎出一场早期的反导弹战。

  在对付V-1导弹的作战中,盟军采用的第一道防线是战斗机。当时盟军可参战
的飞机主要是“喷火”ⅩⅣ、“飓风”Ⅴ、“野马”Ⅲ和“蚊”式等活塞式战斗机
。要用这些飞机来拦截V-1导弹,首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飞行速度,为此拆掉了飞
机上的所有装甲、后视镜,甚至刮掉表面油漆,进一步磨光蒙皮,而且更换了燃料
,使用汽油。采取这些措施,飞机的时速提高21至48公里。1944年7月27日,刚刚
问世的盟军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流星”披挂上阵,参与V-1作战行列,并在8月
4日首开记录,击落了第一枚导弹。

  对时速可达到547至644公里的V-1导弹,要想拦截它,允许战斗机的拦截时间
只有六分钟左右。同时由于V-1导弹体积小,当它从600至900米的高度进入时,一
般是难以发现的,幸亏有地面雷达配合。刚开始时,盟军的战斗机采用常规的尾追
战术,让V-1导弹超过飞机,然后跟上导弹进行攻击。很快发现这种战术效果不佳
,无论导弹被击中与否,其发动机尾流或导弹爆炸都会严重影响攻击飞机的安全。
仅头六周内,盟军就有37架飞机受伤,五架飞机坠毁。后来飞行员们找到对付V-
1的办法即反过来用战斗机的尾流影响导弹,使导弹失去平衡,或者干脆用自己飞
机的机翼来挑翻导弹。6月23日一架“喷火”战斗机首次挑翻了一枚V-1。据统计
,英国在对V-1导弹的作战中,共发现来袭导弹7488枚,击落3957枚,其中战斗机
击落1846枚。■

  《信息导刊》 2004年 第二十一期

  来源:人民网-信息导刊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