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追忆导弹元勋董秉印——董秉印总师逝世五周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l  1 18:41:59 2005), 站内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6月30日 11:11:47  来源:《世界军事》杂志社
 
    公元2000年6月30日的早晨。

    --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

    --对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撕心裂肺的早晨。

    就在这个早晨,中航第一集团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董秉印,拖着
极度疲惫的身体,推车走出家门。他像平常一样微笑着与晨练中的人们打招呼,碰
上型号线上的同志,又叮咛了一番。

    也许是连日的劳累,董总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每挪动一步都要拼命用尽全身气
力,他咬着牙,顽强地坚持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停下……一步,二步,突
然眼前发黑,在四周传来的惊叫声中,董总倒下了。7时零5分,董总那颗不堪重负
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董总走了!

    董秉印同志1939年8月出生在沈阳市郊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
学,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上进,于
1963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
院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第
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总设计师,历任两
个国家重点型号 
的总设计师。1994年4月被航空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5月被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2月被俄罗斯国
家工程院聘请为外籍院士。

    为了使我国的空空导弹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董总高瞻远瞩,早在
1984年他就下决心要搞新一代导弹。他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自筹经费进行了坚
持不懈的预研,保留了一支从事新一代空空导弹研究的科研队伍。为了新一代导弹
的研制,董总不厌其烦的向有关部门汇报,甚至不揣冒昧上书邓小平同志,要求尽
快研制新一代导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3年1月,上级确定研制我们自己的新
一代导弹,从此拉开了研制新一代导弹的序幕。

    董总上任了,他同时身兼两个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责任之重是可想而知的。
他为了使中国的空空导弹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早已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他把
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研制新的重点型号的战斗。

    为了新型号的研制,董总拼命了!晚上他挑灯夜战,节假日独自关在办公室里
刻苦学习;工作上他不耻下问,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老同志、新同志他见人都
问,见机会就学。他详细地研究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空空导弹的性能、技术指标,
详细地研究了各种载机的性能指标,他把新学的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融合在一起
,把外国的成果和自己的成果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亲自动手编写
了39页、两万多字的总体研制规划,提出了一整套型号研制和型号管理中的方法
、途径和措施。他以自己全新的知识赢得了上级机关的信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
学的依据,促进了重点型号的立项。他以全新的知识用于新的重点型号,他提出的
全新的设计思路令外国专家佩服,令国内的竞争对手信服。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
取得了型号线上科技人员的信任。一位当年曾声言,中国要研制新一代导弹,必须
由外国人来担任总设计师的外国专家,也佩服地说“董,真了不起!”

    重点型号责任重于泰山,重点型号的任何一个技术问题都事关飞行员的生命安
全。董总对都江堰二王庙横匾上题写李冰父子的"天道无亲"铭记在心,他经常告诫
科技人员:重点型号人命关天,搞不好就会机毁人亡。因此在科研工作上千万不能
说差不多,技术攻关一定要到位,技术决策一定要慎重,质量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他要求工艺人员、质量工程人员提前进入科研设计阶段,并组织科研人员在大型试
验前认真进行设计质量复查,把一切问题暴露在地面实验之中,把一切问题解决在
地面实验之中,把一切风险都消除在地面实验之中,并特别强调:质量问题暴露得
越彻底越好,解决得越彻底越可靠。1998年8月20日,是空空导弹研究院人异常振
奋的日子;这一天,千里戈壁晴空万里,在试验基地的机场上,两架银色的战鹰随
着指挥员起飞的命令,一阵呼啸冲出跑道直上云天。随着指挥员发射导弹的简短命
令,一枚导弹喷着火舌冲向靶机,只见靶机微微一颤立即凌空爆炸,指挥大厅里一
片欢呼,年近花甲的董总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激动地与现场指挥员拥抱在一起,
泪如泉涌! 

    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制水平由仿制攀上了自行设计的新台阶,它创
造了两个国际先进,一个国内首创,它使用的少烟推进剂解决了因导弹发射烟雾而
造成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关键问题。 

    试验的成功对董总个人来说也可说是功成名就,但董总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
还要为新的型号去奋力拼搏,他要向新一代导弹进军。 

    让我们看一看董总逝世前的一周,那超负荷的工作量,那压在肩上的千斤重担
吧:6月 21日他动身去成都,协调重点型号挂装主力歼击机的技术要求;24日他到
北京,讨论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书,为研制新型号进行顶层设计、为国家利益据理力
争;原本安排3天的讨论会,压缩成2天,余下的1天,他用了半天时间,考察了为
重点型号研制配套关键元器件的有关单位,下午又参加了重点型号可靠性会议;
29日上午9点,他乘硬卧回到洛阳,没有休息就直接参加了院结构调整会议,会议
一直开到12点半,晚上他又参加了外事活动。董总太累了!熟悉他、了解他的人都
知道,董总是为了心中神圣的事业,默默地承受了一切生理的、心理的劳累。 

    在女儿眼中,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强烈地渴望中华民族强大昌盛、自强
自立,不再受外来强权的欺辱。父亲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行动者,他坚信"有所
为"的力量。不论在现实社会里遇到多少困难,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信念。 

    在同事眼中,董总一向是刻苦钻研、严谨务实、谦虚待人,尤其关心空空导弹
研究院的建设。"研究院的发展靠什么?一靠技术,二靠人才……一个单位必须有
自己的绝活--别人不能轻易学会的绝活;不管型号研制多忙,预研一定不能丢……
人才是研究院的无价之宝,没有人才什么都搞不成……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一直还
在董总“战友”的耳边回响。 

    在部队眼中,董总永远是向子弟兵提供合格先进装备的守护神。董总曾说:"
向部队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研究院是国家队,我们的
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啊!我们目前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
危,关系到祖国的统一,还有什么任务比这更重要呢?所有参加重点型号研制的同
志都应该为能够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能为有这个机会报效祖国而感到高兴
。" 

    一千八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过去了,空导院又有大批新型号走上了国防第一线
,而这才是对董总的最好纪念,对"航空报国"精神的最佳诠释。董总的一生,就像
是一枚空空导弹在天空划过的一条最壮美的轨迹,义无反顾地向目标冲刺。生亦为
斯,死亦为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