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十年搏击为华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19 18:39:51 2005), 站内

2005-07-19

记二炮导弹技术专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汪德武  

王铁吴艳冰  

   初春,在众人瞩目的领奖台上,二炮导弹技术专家、某研究所二室主任汪德武
兴奋地用双手高高举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奖状。这个奖在二炮尚属首次
。一位领导称赞他和他的同事们“让我国某武器系统跨上了全新的台阶。”而这一
级台阶的跨越,汪德武整整搏击了10年! 

  在挫折中奋起 

  汪德武第一次产生退意是在1995年,也是他研究生毕业进入某系统项目研究组
的第3个年头。 

  为了做试验,他那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必须呆在靶场。靶场的条件苦,冬天寒冷
彻骨,夏日里热浪滚滚;平时稍一起风便是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但这样的苦他并
不在乎。因为他心中充满着对成功的希望。然而,他们的研究和试验却由于种种原
因,一次次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他清楚地看见,某系统的每个分系统都存在着或
大或小的技术瓶颈,若要攻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整个系统的试验成功,就更
加显得遥遥无期。常有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在靶场无法就地分析解决,只能运回几
千里外的工厂、实验室。一来一去,动辄就是两三个月。在日复一日等待的日子里
,除了与组里的同伴在操控间和微机室反复研讨、分析,寻找故障原因外,其余的
时间他就只能窝在窄小的宿舍里,望着窗外,沉思或发呆。 

  从研究所传来的消息,则更让他陷入一种躁动不安的情绪中:他读研究生时的
一个同窗,3年里取得两项成果并分别获了奖,还被破格提拔,如今已经成了公认
的业务骨干。可无论从专业水平到学术素养,他都丝毫不弱于对方,甚至在很多方
面还有明显的优势。毕业仅仅3年,他们之间竟然就有了如此大的差距:人家在有
声有色地搞科研,轰轰烈烈地奔前程,他却窝在一个谁也叫不上名字的地方,为一
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做出来的系统忙碌…… 

  于是退意顿生。他相信,只要退出这个研究项目,重新选择一个,他一定会在
最短的时间里取得令众人瞩目的成果。 

  他匆匆返回北京,找到室主任,吞吞吐吐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室主任听完,
半晌无语。隔了一会儿,才缓缓言道:“这个项目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武器系
统,一旦研制成功,对保障我国安危,提升国际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汪德武默默无语。第二天,他便登上了西去靶场的列车。 

  在探索中拼搏 

  1998年初,靶场突降大雪。正在紧张工作的汪德武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儿子
被开水烫伤!戈壁大漠交通难通。两天后,当他赶到北京推开病房门时,眼泪一下
子就溢满了面颊:儿子胸前裹了厚厚的一层纱布,正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床上,冲
着窗外发呆。儿子4岁了,他陪伴的时间不超过100天。 

  那次,汪德武在病房里赎罪似地忙前忙后,侍候了儿子一个多星期。也仅仅只
有一个星期,靶场就打来电话,说新一轮试验即将开始,催他回去。在儿子依恋又
无助的眼神里,汪德武离开了北京。 

  汪德武又心无旁骛地开始投入新一轮研究。实验室里,他一遍遍地为自己负责
的分系统建立不同的目标模型,一次次做细部检测和概率分析,直到将每个程序和
步骤,甚至每个螺钉、螺帽的位置都烂熟于心。 

  然而,就在这年冬天。组里10多个人都以不同的理由先后返回北京。原因是某
个关键仪器返厂排除故障,来回至少需要50多天。对同伴的走,汪德武心里挺理解
。不过,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离开,他那时就已经认定了,某系统是自己必须攻下的
难关,即使他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也无悔。 

  坚持就有结果。一年后,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这时,他年仅3l岁,虽
然系统尚未成功,但他在系统内所做的许多独创性的研究已经被证明,具有极大的
应用价值。 

  在奉献中收获 

  靶场发射试验的准备相当严格,每个程序都要完成预定的检测工作并保证一切
合格后才能向下一个程序进行。那次,汪德武通过监视屏幕上的数据发现一个关键
部位的机件温度超常。试验被立刻停止。他们将过去所有的数据记录调出来,经过
对比、分析,最后认为温度超常并没有越过允许的峰值。于是,他与同事们取得共
识:试验重新开始。 

  为了弄准一个数据、分析一个故障,汪德武常和别人争吵得面红耳赤。2000年
5月间,在一次试验的最后关口,控制系统突然发生异变,当时,作为军方试验组
的组长的汪德武立刻叫停,但合作单位的一位现场总师认为可以继续,理由是,经
费紧张,做一次试验不容易,况且,试验已经接近完成,若停止将会前功尽弃。“
但做下去的结果完全可以想见。既然发现问题就必须先查清楚。”汪德武毫不妥协
。合作单位的那位总师在系统内属于年高德重的老专家,在很多场合都拥有一言九
鼎的分量。听了汪德武的话,总师不高兴了。一老一少两个人隔着桌子,开始互不
相让地争辩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对方阴沉着脸拂袖而去。 

  第二天,汪德武正琢磨着该如何去找对方再深入探讨一次,谁知那位总师先来
找他了。“昨晚我考虑了很长时间,你的意见是对的。就照你的意见办吧!”总师
说。 

  那时,汪德武虽然刚刚30多岁,但已经是一位拥有高级职称和享受国家特殊津
贴的二炮导弹技术专家了,何况,在那个型号的研制进程中,他已经投入了10年的
心血和汗水。而正是这10年的艰辛与付出,某系统终于获得成功。汪德武也最终获
得我国科技领域最高的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http://www.stdaily.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3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