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李登辉同志永垂不朽), 信区: Aero
标 题: 访陕飞总经理胡晓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9 18:57:48 2003), 站内信件
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第9期) (2003年9月17日)
记者:作为陕飞集团的主导产品,运8飞机是我国目前最大、也是发展前景最为广阔
的中程中型运输机。自1975年12月29日运8飞机首飞成功后,已先后生产、交付各种军用、
民用型飞机近百架,其中出口斯里兰卡、缅甸、伊朗等国家16架。运8飞机取得了如此骄人
的业绩,请您介绍一下运8飞机的发展历程。
胡总:运8飞机从研制、改型到开发新型机,一直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成为国产
飞机中不可替代的机型,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部运8飞机发展史,便是一部几代陕飞人艰难曲折的奋斗史。
1975年12月29日上午9时55分,运8飞机02架机滑过跑道,腾空而起,直插云天,运输
八型(简称运8)飞机从此诞生。运8飞机02架机的首飞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大中型
运输机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运8飞机研制、生产的历史。运8飞机当年转场、当年安装型
架、当年试制、当年出飞机,陕飞集团无疑在共和国航空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在运8飞机发展过程中,陕飞人历经坎坷,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困难。1980年,运8飞机
刚刚设计定型,陕飞集团就被戴上“缓建”的帽子。投入批量生产后,又因装机成品寿命
指标、产品可靠性等原因,曾出现两次大面积停飞。部队订货量逐年减少,整个“七五”
期间年均订货量不足1.8架,生产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陕飞集团形势十分险恶。干
部、职工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场“运8向何处去”的大讨论。经过讨论,达成共识:陕飞集
团虽被戴上“缓建”的帽子,但国家毕竟已投资2亿元;运8虽不尽完善,但毕竟是我国唯
一最大的中程中型运输机,且经历了高温、高寒、高原等恶劣环境的考验;毕竟在对越自
卫反击战、唐山地震救援中立下了战功。因而运8飞机在当时国情下自有其优势并且具备潜
在的发展前景。广大科技人员广泛收集国际上同类型飞机改进改型的资料,进行深人细致
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运8需要和可能改进的方向。80年代中后期,陕飞集团作出决策:运8
要瞄准C-130,实施追赶战略。按照这一战略,“自力更生,亦研亦产,滚动发展,扩大成
果”便成为运8飞机发展的战术方针。
陕飞集团广大科技人员在运8原型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改型,不断提高运8飞机整体性
能,一次次填补了国防装备的空白,1985年被国家评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运8飞机逐步
走上系列化发展之路,先后研制成功海上巡逻机、黑鹰直升机载机、民用型机、出口型机
、无人机母机、民用货运机、气密型机、航测机、邮政机、“515工程”等三大系列 10余
种机型。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单一的军事运输飞机转向多用途飞机;由主要装备空军
转向同时装备陆、海、空三军;由面向成批装备部队的军事装备转向国内民用市场;由服
务于祖国的四化建设转向外贸出口,飞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首飞成功算起,运8飞机实现了4次历史性的跨越:1975年12月29日,运8原型机升
空,标志着汉中运输机基地投产成功;1990年12月26日,全气密型机首飞,标志着运8整机
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1994年1月25日,运8F型飞机获中国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和生
产许可证,标志着运8飞机具备了挺进国际、国内民机市场的能力;1998年9月26日,某工
程载机升空,标志着运8飞机又朝着适应高科技战争的需要,迈上了特种专业飞机的新台阶
。运8飞机成为国产飞机中改进改型最多、改进改型潜力最大的机种,这是陕飞人的骄傲。
记者:有人评价运8系列飞机的发展是独具特色的,您怎样理解这句话?
胡总:首先,运8飞机发展之路是国际合作之路。国外10多家名牌公司在运8飞机的每
个发展阶段都给予了直接的技术支持。正是有了这些技术支持,使得目前运8飞机的航空电
子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运8气密型机研制更是大量借鉴了国际同类型飞机后大门密封
技术和空调系统技术而获得成功的。运8飞机的国际合作并未止步,目前,在中国航空技术
进出口总公司的参与下,陕飞集团正在争取加拿大普惠公司的技术支持,彻底更改飞机的
动力装置及相关的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液压系统,使运8飞机脱胎换骨为全新的高性能中
远程货运飞机。
其次,运8飞机发展之路是军、厂联合开发之路。陕飞集团非常重视项目萌芽状态的
军、厂联合。在项目研制过程中,同样重视借助军方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某工程载机
研制是军、厂双方合作的典范,仅20个月,就将首架样机送上蓝天。
第三,运8飞机发展之路还是产、学、研合作之路。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兄弟厂、
所、院、校协同作战,共同致力于运8飞机改进改型,才使得运8飞机的各项性能不断提高
。
第四,运8飞机发展之路是陕飞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历史。陕飞人自强、自重,
决心战胜逆境,发奋图强。运8改进改型系列化发展的道路是艰难的,陕飞人勇敢地面对价
格成本倒挂、订货量少、经费不足等困难,始终坚持运8飞机改进改型不停步。
记者:近年来,以您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国防战略结
构调整的大好机遇,确定了“完善基本型、开发特种机、发展民用机、预研后继机”运8飞
机新的发展思路。在加快重点工程研制的同时,首先致力于运8民用飞机的发展,请您谈一
谈发展运8民用飞机取得的成效。
胡总:1996年5月,3架运8F100型飞机同时交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标志着运8飞机首
次进人国内民航领域。目前3架运8邮政机在3条航线上稳定运营,日利用率和年飞行小时在
运8飞机用户中是最高的,平均可用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运8飞机经受住了民航高强度营
运飞行的考验。2001年6月,又有3架运8飞机落户邮航。
根据国内外民航用户的要求,陕飞集团于1997年启动了民机3人驾驶体制大改项目。
经过陕飞万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运8F400型飞机于2001年8月25日完成了首飞,首架
样机已取得由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目前,运8F400型飞机已获国内外
意向订单20余架。
现在,运8F600型民用飞机研制项目已经启动。不久,一种高性能的新的民用飞机将翱
翔在蓝天。
记者:陕飞集团正面临着创建以来一个重大的发展高潮,全面步人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陕飞集团是如何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
胡总:1999年以来,陕飞集团本着“精干主体,剥离辅线”的方针,及时做出了加快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结合实际制订总体方案,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大胆推行十部
一所的事业部制,并针对相关单位与市场结合的现状,实行主辅分离。本着管而不死、放
而不乱的原则,对原有车间实行3种模式的体制改革,分别采用二级核算与经营承包、联责
联利、联责联费模式将车间组建为专业分厂、经营型公司和管理型公司,使其在形式上由
车间化管理向公司化管理过渡,实质上是由单纯的生产单位向市场化运作的经营体过渡。
相继成立了陕西隆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鑫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陕飞锐方航空
装饰有限公司和陕西陕飞维科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突出了主业,改制了辅业,实现了主辅
业分离。特别是“债转股”工作完成后,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航空制
造业、汽车制造业、三产实业、社会服务业四大板块的建立,使主业更加突出,标志着主
辅分离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为使经营者的收人与其创造的价值紧密结合,陕飞集团在部分单位试行并推广了年薪
制,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月薪”概念。与此同时,大刀阔斧地改革分配机制,实行二次分
配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大幅度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对工资分配形式进行重大改革
,封存个人档案工资,实行个人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脱离,放权由基层单位按职工工作表
现和业绩考核发放岗位绩效工资,总体上提升了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
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十部一所事业部制、年薪制的执行,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现代
企业制度建设初见端倪。陕飞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
造,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的桎梏,正在朝着建设一个科技、工业、贸
易、金融一体化经营的现代产业集团目标前进。
记者:针对技术创新和研保条件建设,陕飞集团有哪些举措?
胡总:陕飞集团把运8飞机作为陕飞发展的核心产品,坚持科技创新,围绕飞机研制
和生产提升集团核心制造能力,力争把陕飞集团建成我国大型运输机研制、生产基地,建
设成国家特种专业飞机研制技术中心。在“完善基本型、开发专业机、发展民用机、预研
后继机”的运8飞机发展思路基础上,陕飞集团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据
统计,1993年至今,共生产各型运8飞机50架,其中出口8架;改装及大修飞机23架。陕飞
集团不断对运8改进改型,使运8飞机在改进中前进,在改型中发展,成功研制了“515”工
程、运8F400型机等多个型号的特种专业飞机和民用飞机。运8飞机功能在扩展,使用范围
在拓宽,可靠性在提高,一次次填补了国家空白,充分显示了运8飞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
潜力。运8飞机已发展到18个型号。现在,5个型号的飞机正在研制,8个型号的飞机正在预
研或论证。
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做大、做强企业,陕飞集团致力于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步
伐。仅2002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陕飞集团建厂30多年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
。目前,陕飞集团已相继完成了新的部装厂房、数控厂房、喷漆厂房的建设;大型数控加
工、测量、成形设备已陆续完成制造和预验收工作,部分设备正在安装;热表处理生产线
改造工作也已完成,非标生产线设备制造全面展开……这些技改项目的实施,必将为提升
陕飞集团核心技术能力,寻求运8飞机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壮大陕飞集团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陕飞集团不断加快专项技术改
造和重点型号研保条件建设步伐,使运8飞机核心设计、制造能力得全面提升。按照规划部
署与调整原则,有步骤地对航空科研、制造能力等项目设施进行改造,下大力气调整因历
史原因造成的落后的工艺和生产布局。技术中心、新部装厂房的建成并投人使用,使核心
技术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陕飞集团
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能力相对集中、试验手段更强的区位专业化配套优势,生产园区特色
突出,运输机研制基地形象更加鲜明,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具竞争力,飞机生产效率、产品
质量、研制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记者:陕飞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开拓创新
之路。在运8飞机发展历程中,几代陕飞人用勤劳、智慧、心血与汗水凝炼出的陕飞精神在
祖国航空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陕飞集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陕飞
集团的将来您有何设想?
胡总:目前,陕飞集团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
抓住国家军事发展战略调整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
术创新的发展思路,以市场开拓为先导,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质量为中心,加速产
品升级,加快技术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打系列运8重点工程研制攻坚战,大打新
型运8民用飞机研制攻坚战,大打飞机生产线技术改造攻坚战,努力开辟改革发展新里程,
朝着构筑全国能力最强的特种专业飞机和大型运输机研发基地的目标迈进。
我们相信,经过陕飞人的共同努力,陕飞集团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http://www.shanfei.com/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