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写作中。。好累呀), 信区: Aero
标  题: 中国空军战斗机机载雷达水平的推测(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2月06日21:29:2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rsy 的信箱 】
【 原文由 ersy 所发表 】

73年,国内唯一的机载雷达研究机构607所(现在叫雷华)开始预研PD雷达―这时候美军的
F14/15已经在用PD雷达了;79年5月,提出全波形PD方案。当时提出要同时具有高、中、低
MRF。难点主要在于高MRF。当时204雷达(给J8I)接近完成,208(J8II,可能还有给另外
的机)已经立项,208已经是中、低MRF了,可以边扫描边测距,能提供有限的中距离空战能
力(当时我们的所谓空空拦射弹不过是为了提供迎头攻击能力,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强调中
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当然,要有连续波发生器来给导弹提供连续波照射制导。别忘
了同时代的APG66没有连续波照射器也无法是用麻雀,当然,人家是战术考量,我们是技术
不过关。高MRF其实是用高频脉冲来完成连续波的功能,即利用多普勒效应。当时认为高M
RF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有速度搜索功能(动目标锁定)、最大发现距离大(多普勒雷达当然
在这点上比脉冲雷达优越了)、边搜索边测距(真正的全视界功能)、能提供高分辨率距
离信息。但是公开资料中透露的情况看,不知道有没有正式立项―这是从以后的遭遇猜想
,换了坛子上任何一个军迷作领导,恐怕都不会让这么重要的东西变成后娘养的。 
86年,PD雷达下马―那时候下马的东东一堆,应该是85年的战略调整的产物,真是孩子和
脏水一起泼掉了。还好,607所的所长,许体仁不认账,咬着牙多方设法,自己干下来了。
90年初,原理样机整机基本调通。从73年预研,已经17年过去了,我们才刚刚把书本上的
原理实现出来,注意,这只是原理样机。还不知道有没有借鉴APG66和EL2021。 
90年5月,好容易和空军说好了,用那时空军唯一的一架电子雷达飞行验证机,老旧不堪当
年要退役的AN24进行飞行试验。5个月飞下来的结论是最大发现距离***千米,语焉不详,
无从说起。国庆节时AN24要退役了(真可怜啊),还有几个项目没有做完(原理样机,可
靠性之类的完全没有保障,估计真正能用的时间不多);无奈之下,空军同意把AN24延寿
,10月26日所有项目做完。给了个结论:最大发现距离**千米。不知道空军当时怎么想的
,大概是确定了有引进的雷达,对自己的东西不感冒,很冷淡。 
607改走上层路线,请了许多人来看,包括林宗棠,当时的航空工业部长,把工程样机命名
为“神鹰工程”―注意,神字号工程系列的;联想一下,234雷达被命名为鹰眼雷达―实现
了三大突破:对某目标机(估计是J7)应投下视最大发现距离**公里;在国内首先实现空
空多目标探测与跟踪;实现了8:1多普勒波束锐化实时成像。95年8月成果汇报,作适当改
进后在某歼击机上试飞,97年6月完成―注意此时,FBC-1已经定型了,所以234鹰眼到底是
不是PD雷达大家自己看了,结论是作用距离,下视能力有所提高(也不知道是和谁比,和
208比?和原理样机比?),能提供32:1多普勒波束锐化实时成像,为某型飞机装备火控
雷达提供了选择(这句话好好琢摩一下!),雷达良好的对敌/对海功能充分满足了新形势
下军方的使用要求。 
好了,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所谓的JL10了。中国第一种全波形的PD雷达。估计水平也就
是它的绰号“中国的APG66”。看得出来,这种雷达的研制,似乎一反传统,一开始可能还
有配合型号研制,后来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项目。可能和后来把预研、设备研制独立于型号
研制的思想有关,不管怎么说,这个雷达的研制过程反映了航空界的科研体制的一个变化
,是个可喜的变化。 
至于该雷达的技术参数水平,没有任何数据报道,所谓追10打2或者追15打4可能都有不是
之处。提供一个参考,是俄罗斯法扎特龙集团的三种雷达的参数,分别用在Mig21-93,Mi
g29改进上的,看看我们的雷达参数会取在哪种水平。 
型号科帕伊科帕伊M 祖克ME 
空空探测距离,前半球5785130RCS=5M2后半球304050跟踪/攻击8/210/415/4空地探测距离
驱逐舰200300300炮艇100100150铁路桥8080120集群坦克202025 
607在该PD雷达的基础上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已经装载在运12上进行过大量试飞,在98年抗
洪中就使用过,之后又进行过与海监局的联合试飞,可能已经用在了海洋监测上。早先国
际航空发表过一张我国某合成孔径雷达对地面一架波音727的二维成像图,我不是雷达转业
,无从评价;但是这种雷达在我国已经实用确是事实。配合我们的高速数据链,可以实现
雷达探测数据的实施传输,这在对我空军电子战分队的采访中有所提及。 
208后来多有改进,但是具体情况,涉及到空军现役装备,所以从来没有任何报道。倒是那
个飞行员发现208有一定下视能力的报道颇为搞笑。不过J8II改进了这么多,最主要的雷达
不做提升是不可想象的。李明在主持了主动控制技术验证机之后又完成了航空电子综合火
控系统,实现了双手不离杆超视距攻击,这样的系统要配备什么样的雷达? 
题外话,最近德比导弹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它的制导方式比较奇特,是惯导+主动雷达末
制导,没有中间的数据链修正,所以对机动目标的有效射程不会超过40公里。有没有人注
意到湾湾的剑二也是这种方式?号称70公里的射程不知道是如何出来的,大概是对高空气
球目标吧。80年代的时候两岸都干过这种买卖,互飘气球;当时还曾经成为国土防空的第
一优先目标呢。 

--
 一个夜晚也许不足以使你领略顶峰的枪术,不过,作为姬扬的曾孙,你至少应该看一次
百年前屠杀巨龙的激烈之枪!
  枪之为道,在于长锋。所有武器都有一个圈子,剑有剑圈,枪也有枪圈,以武器的长
度为径,敌人为中心,就是一个圆。敌人的反击范围又是一个圆。你攻击后的格挡范围,
还是一个圆。很多的圆在一场战斗中存在,每一个都关乎你的胜败。
  可是怎么能计算到所有的圆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44.211]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