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中航一集团重点实验室、大型试验基地巡礼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n 17 09:45:12 2004), 站内

http://www.avic1.com.cn  2004/06/15 

 集团公司成立五年来,通过重点型号研保投入,对一批大型试验设施和重点实验
室进行了改造或新建,集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航空科学技术作为
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大型航空试验设施是不可或缺的研发工具。
重点实验室作为承担航空科学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及航空科技预先研究关键技
术开发工作的中心,是航空科技攻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型航空试验设施基
地则集中了大批大型、综合性试验设施,积累了大批专业知识和人才,是高度复杂
的重大航空科技项目的技术验证平台。本版向大家介绍中航一集团具有代表性的大
型试验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亚洲第一高空台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大型连续气源高空模拟试车台(简称高空台),历经30年建设
,于1995年11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继美、俄、法、英之后,
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这类设备的国家,被业界誉称为“亚洲第一台”。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高空台,模拟最大飞行高度25公里,最大飞行速度2.5倍音速
,可在全包线范围内,按照国军标有关要求,满足标准海平面空气流量为120公斤
/秒的涡喷、涡扇发动机的各种飞行状态的高空模拟试验要求。截至目前,高空台
成功地进行和完成了10个多个型号的航空发动机的科研试验、考核鉴定试验或定型
试验。我国空军现役的和在研所有涡喷、涡扇发动机,都在高空台上作过试验。高
空台还能够进行再现和诊断航空发动机的故障,为其排故、改进改型提供依据。进
入“十五”,国家投入巨资,以新建设高空台2#舱为主要项目,对高空台进行全
面改造。在“十一五”末,高空台的装机功率和气源设备将进一步增加,其试验能
力不仅能够满足下一代军用涡喷、涡扇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用
于运输机、民用飞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的需要。

空气动力研究先锋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航一集团惟一的空气动力试验与
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各类飞行器风洞试验和试验技术研究、先进气动布局的预先研
究以及测控仪器和大型风洞试验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现已成为我国空气动力学领域
不可或缺的风洞试验基地和研究机构,已为国内外60多个重点航空、航天型号完成
了数十万次的风洞试验。

气动院共有低、跨、超音速风洞五座,具有良好的流场品质和较高的试验精度。气
动院在建的低速增压风洞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是亚洲最大、世界三座同类风
洞之一,将于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高速进气道试验台是一座直流暂冲下吹式跨
音速气动试验设备,是气动院又一座在建大型基础设施,它可满足战斗机进气道大
攻角试验的需要,同时解决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匹配问题、机身和机翼对进气道性能
影响问题,进气道内型面及内部件对进气道性能影响问题。

近年来,气动院在外挂物分离、投放扑获轨迹试验技术(CTS),高速风洞张线支
撑试验技术,弹翼张开试验技术等领域已基本具备试验条件,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投
入型号试验,以满足新一代军民用飞机研制的需要。

飞机数字化设计从成功走向成熟

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以原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和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为基
础,于2003年6月28日组建成立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研究院拥有军、
民机两支专业完整的设计队伍。

从2000年1月起,航空一飞院在飞机研制中全面采用并行工程和无纸设计技术。在
飞豹系列飞机设计中,应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过去需要
两年半才能完成的设计任务,设计完成了飞机全机规模数字样机(含51897个零件
和43万个标准件)。在另一重点型号工程和“小鹰”500通用飞机研制中,一飞院
应用数字化技术,用数字样机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物理样机,标志着在数字化设计技
术上从成功开始走向成熟。多年来,航空一飞院在重点型号项目和民机研制中,建
立了中国第一套适用于飞机全数字化设计的标准化应用体系。

2004年5月1日,一飞院以其突出的业绩和卓越的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是航空研究院所中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蓝天“卫士”

六二三所是我国航空工业惟一的飞机结构强度研究和地面强度验证试验中心。
1965年创建于陕西省耀县,1992年与原六二九所合并为六二三所,1993年总部搬迁
至西安,2003年在阎良新建成了全尺寸静力/疲劳试验厂房,形成了以西安总部为
研究和开发中心,以耀县、长安、阎良为试验基地的格局。

六二三所作为飞机结构强度研究和地面强度验证试验中心,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制
或改型飞机的结构强度进行验证试验,并给出验证结论的职能。其主要工作方向有
:开展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为新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提供强度设计
与分析关键技术和软件;承担全尺寸飞机结构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对新研制与改型
飞机给出强度结论;通过动力试验为飞机颤振分析提供依据;进行全尺寸飞机结构
寿命试验与可靠性评估,并提供试验数据与结论;制定和修改飞机强度地面验证试
验标准和规范,并负责推广应用。

目前六二三所拥有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重点实验室、结构静力/疲劳/环境实
验室、综合环境强度研究室、航空噪声与振动研究室、动强度研究室、计算力学与
计算机应用研究室等。

材料研究的集大成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建有两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
验室是一个高水平、开放式、跨学科的复合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其专业囊括树脂基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材料微观结构的分析、性能表征
和模拟实验等,是我国目前专业覆盖面最全的国家级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始建于
1995年,并于2004年2月通过新时代公司二期拓展提高论证。

实验室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建有五大研制技术系统:纺织复合材料液态成型
技术系统,非热压罐固化成型技术系统,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系统,
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成型与后加工系统,复合材料的测试、表征、模拟和工艺控制
技术系统。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国防建设所需的各类武器装备发动机
用的关键先进高温结构材料研究基地。

实验室建立以来,研制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40余种高性能的高温结构材料及其
高温结构件,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得部
级各类科研成果数百项。

实验室具有国际上先进的单晶炉、定向凝固炉,较大容量的细晶铸造炉、非真空热
处理与电子束封焊装置;喷射成形炉、冷壁坩埚纯洁熔炼与雾化炉;以及先进的分
析设备和检验设备、高水平的金相设备。

飞机从这里“起飞”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是国家惟一授权承担军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
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和民用飞机适航审定的综合性飞行试验研究机构,也是国家进
出口产品商检局授权的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

试飞院创建于1959年,拥有两条长3400米的国家一级机场跑道,可供国产各种军机
及包括波音747飞机等大型民用飞机起降使用。试飞院现有大型实验室1.4万平方米
,正在新建实验室1万平方米。拥有发动机飞行试验台、弹射救生试验机、变稳飞
机、雷达电子试验机、航摄试验机等试验研究机及全任务飞行模拟台、歼击机地面
载荷标定试验室、模型自由飞实验室、微波着陆系统等大型试验设施36项,综合空
中飞行模拟试验机居国际前列,即将投入使用的RDAS系统与原来建成的TDAS、
GDAS等系统一起组成了强大的遥测实时监控和数据处理系统,使试飞院的测试技术
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该院能同时承担20个型号、40架新机的试飞,能同时进行6架次以上飞机的测
试加改装工作,年科研试飞能力3000架次以上,新机单机测试参数可达3000个,能
保证同时实时监控5架飞机,具备了长航线跨区域试飞的组织能力。一系列特种车
辆库、飞机停放库、飞机测试改装厂房的建成,大大提高了试飞院的科研试飞保障
能力。近年来,试飞院在预先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多个项目的验证试飞填补
了我国在该领域试飞技术的空白。

可靠性试验为武器装备护航

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投资建设的环境与可
靠性试验研究的重要基地,依托于三O一所。实验室从事环境工程及管理技术、环
境试验技术、可靠性工程和试验技术以及环境测量分析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还为
广大用户提供试验服务工作,特别是为武器装备提供环境与可靠性的研制试验和鉴
定试验等技术支持工作。

实验室拥有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科研试验设备和仪器,包括国内惟一能满足
GJB150要求的砂尘、淋雨、太阳辐射和酸大气试验箱,带水平滑台的大推力感应式
振动试验系统、多点振动试验系统以及系列化配套齐全的七套综合环境可靠性试验
系统。实验室还拥有先进的便于机载、车载、船载等现场使用的振动、温度、压力
等环境测量设备,高速大容量数字记录设备,以及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系统,并且具
备进行产品应力分析的扫描激光振动分析系统和热像分析仪,可以进行振动、冲击
、武器发射等速变环境数据的测量、记录、分析和处理,温度、压力等缓变环境数
据的高精度、长周期的测量、记录和统计分析,实验室内场产品环境响应、应力测
量分析以及现场环境实验室再现等工作。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研发基地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及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实验室依托
于六二五所,其专业领域涵盖了激光、电子束、等离子加工三个方面的多种加工技
术,集基础研究、预研、型号加工、专用设备研制等多方面技术为一体。

材料的空间三维焊接技术研究一直是实验室研究的一个重点,实验室拥有包括高功
率的高、中压电子束焊接、带有自动跟踪系统的机器人等离子焊接、高功率的YAG
激光、CO2激光机器人自动焊接等先进的研究平台。涂层制备是实验室的另一个重
要发展方向,实验室拥有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离子注入与沉积、激
光冲击强化、电子束表面强化等研究加工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束物理气相
沉积技术,该设备2003年从乌克兰进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向着世界领先的火控技术迈进

六一三所火力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该专业技术领域里惟一重点实
验室,以机载火力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研究为主,兼顾车载、舰载火力控制原理研
究。该实验室拥有飞行模拟器、光电仿真轴转台、多目标射频注入式仿真设备等大
型仿真设施,具有各种先进的实验手段、软件工具以及大型模型库,能快速生成火
控系统的仿真环境、不同机种以及机群联合作战仿真,可以支持火控系统的建模、
优化设计以及火控系统软件开发,可进行目标传感器仿真试验。

整个重点实验室设备之间通过高速光纤实时网络相连,可以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动态
组合,开展系统数字仿真、系统综合以及半实物仿真试验。 


在自力更生中求发展

三O三所超精密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成立,从事国防科技超精密
加工技术基础性研究。

实验室使用的超精密加工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其中
包括了超精密车床、超精密镗床、金刚石刀具研磨机、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等。这
些设备均为国内首创,其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非球面超精密加工
系统”和“偶件超精密加工系统”投入使用,使实验室的设备水平继续处于国内领
先地位。

“Nanosys-300非球面曲面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比较全面地攻克了非球面光学零
件的超精密加工与测量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使我国的非球面光学
零件的超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偶件超精密加工系统”项
目在精密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车、镗、磨、研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
列重要突破,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