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当年莱特兄弟飞行时间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17 12:15:22 2003), 站内信件
新华网 ( 2003-12-16 14:45:39 ) 稿件来源: 世界新闻报
一百年前的12月17日,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动力飞行。仔细追究,这四次所谓
的“飞行”,其实不过在空中总计逗留了98秒……
1903年6月,奥列弗·莱特在日记中写道:“飞行的奥秘由来以久,最后居然被我们破
解,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半年之后,奥列弗和他的哥哥威尔伯·莱特带着他们精心设计
的“飞行者号”(Flyer)前往北卡罗莱纳州基蒂霍克,以验证他们的发现。
基蒂霍克镇“斩魔丘”
他们为什么选中基蒂霍克作为“梦开始的地方”?据莱特家族的后人凯瑟林·莱特回
忆,早在1900年夏,莱特兄弟就通过查询气象资料而相中了这个风力强劲的海滨小镇。凯
瑟林说:“我以前从未听说过基蒂霍克,好像这个地方每周只送一次邮件。”凯瑟林说的
没错,当时的基蒂霍克确实是个偏僻的小渔村,闭塞且毫无生气,常年刮风。但莱特兄弟
慧眼独具,他们将在这里走向成功。
机械狂人 最佳搭档
一百年前,威尔伯·莱特36岁,奥列弗·莱特32岁,两人均未婚娶。作为莱特神父家
的两个最小的孩子,他们一直在家乡代顿与父亲和姐姐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奥列弗在高中时代就曾尝试办报,并在17岁那年自制了一台高
速印刷机。当时一位业内人士称:“这玩艺真好用,但我还真看不出来它是怎么工作的。
”之后不久,年轻的莱特兄弟就创办了一个小型的印刷厂。
在投身飞行前,两兄弟迷恋过当时还属于时尚范畴的自行车。在威尔伯的提议下,他
们停掉了印刷厂,转行生产自行车。奥列弗野心更大,有阵子还想过生产汽车,只可惜威
尔伯对此不感兴趣,因而未能实现。
1896年夏,25岁的奥列弗染上了伤寒。这一事件使莱特兄弟的生活方向发生了戏剧性
的转向。在养病期间,两兄弟听闻了德国航空先驱奥托·利连索尔在一次滑翔飞行中不幸
遇难的消息。按说,这条消息对那些梦想飞行的人是一个打击,但熟悉机械装置的莱特兄
弟却从中认定,人类进行动力飞行的基础实际上已足够成熟,利连索尔的问题在于他还没
有来得及发现操纵飞机的诀窍。对利连索尔的失败进行了一番总结后,莱特兄弟满怀激情
地投入了对动力飞行的钻研。
莱特兄弟一开始就很清醒地认识到,飞行工具固然重要,但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在空中
的经验和时间。这也正是他们选择基蒂霍克的原因。在基蒂霍克的细软沙滩上,莱特兄弟
仔细地观察着他们制作的风筝和滑翔机,揣摩着飞行的奥妙。威尔伯还特别喜欢坐在沙丘
上观察海鸟形态各异的飞行动作。
平心而论,他们并不是当时唯一热衷于探索飞行奥秘的实验团队。在滑翔机方面,美
国当时的滑翔机设计师奥克塔夫·夏努特已经走得很远;在模拟飞行方面,赫赫有名的史
密森尼博物馆馆长塞缪尔·兰利早已制造出一台能飞半英里的“模型飞机”。但莱特兄弟
也不是没有优势:年富力强、富于发明天赋、精通数学、配合默契。
一切问题 自己解决
1902年,莱特兄弟像放风筝一样拉着他们自己制造的滑翔机
种种迹象表明,莱特兄弟直到1902年才获得第一次飞行经验。那年秋天,他们选中基
蒂霍克一处名为“斩魔丘”的小沙包试飞滑翔机。尽管每次升空时间至多不超过10到15秒
,但莱特兄弟的信心还是越来越大。9月23日,在第75次滑翔飞行中,奥利弗在距地面25英
尺高处滑翔时突然失去控制,致使滑翔机严重受损,该年的试验也随之宣告结束。
1903年,莱特兄弟已不再满足于滑翔飞行,但动力飞行首先需要一台发动机。当时,
市面上根本没有发动机出售。于是,两兄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才能优势——自造了一台发
动机。
有了发动机,威尔伯和奥利弗只盼着多风的秋季能早日到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直
到那年9月23日才重返基蒂霍克。10月中旬,“飞行者号”组装完毕,奥利弗对新飞行器非
常满意,“这是我们迄今为止造得最好的一架飞机。‘她’非常听话。”奥利弗的感情不
难理解,“飞行者号”的每一根“肋条”都是他们亲手制作而成。10月26日,“飞行者号
”进行了20次无动力试飞,其中有6次腾空时间超过1分钟。
11月2日,莱特兄弟将发动机装上“飞行者号”。一周后,两根螺旋桨转轴折断,必须
运回代顿修理,莱特兄弟留在基蒂霍克等待。11月20日,修复好的螺旋桨转轴被运回,但
飞机的传动链齿又出现了故障。“形势好象不太妙”,奥利弗在日记中流露出一丝担忧。
当次日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莱特兄弟的灵感和意志再次胜出——他们奇迹般地修好了
链齿,并为发动机加了一个50磅的沙包,发动机的转速一下子提高到了每分钟350转,推力
达到了132到136磅。然而,麻烦并未就此休止。11月27日,基蒂霍克下起雪来。次日,莱
特兄弟又在螺旋桨转轴上发现了一道新裂纹。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奥利弗返回代顿,争取
在隆冬到来之前再造一个螺旋桨转轴;威尔伯留守,当然,他也不能闲着,他必须要为未
来的3周储备食物和供取暖用的木材。
动力飞行“史前”一周
1903年12月16日,莱特兄弟把“飞行者号”拖出仓库
12月11日下午1点,奥利弗回到基蒂霍克,不仅带来了新的转轴,而且还有许多同行的
消息:3天前,兰利的载人动力飞行器在华盛顿进行了试飞,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两兄
弟还是感到了落在人后的危机。他们告诫彼此,新试验刻不容缓,他们要加把劲了。
12月12日,周六,莱特兄弟起了个大早,把新转轴装上了“飞行者号”。谁曾想,一
年到头刮个不停的风此时却平息了下来。这一天什么也没有发生。
12月13日,周日,强劲的西风掠过基蒂霍克,但莱特兄弟却没有出屋。奥利弗在日记
中写道:“今天的温度不错,我们看了一天的书。”原来,作为传教士的儿子,他们深信
周日休息是神的旨意,即使是动力飞行这样的诱惑也不能使他们破戒。由于莱特兄弟坚定
的信仰,人类动力飞行史缩短了四天。
12月14日,天气晴朗,风势很弱。午后1点,莱特兄弟决定不再等待,他们把“飞行者
号”拖上“斩魔丘”,准备碰碰运气。威尔伯运气不错,他通过投硬币而赢得了首次驾驶
的机会。虽然风在此时几乎停了下来,但威尔伯仍然发动了机器,“飞行者号”在顺着沙
丘的坡道滑行了40英尺后扬起了机头。然而,这种令人兴奋的凌空状况仅维持了数秒,“
飞行者”号便一头栽进沙地,所幸威尔伯没有受伤。莱特兄弟把这次仅持续了3.5秒的“飞
行”总结为“部分成功”。根据奥利弗的测算,威尔伯的直线飞行距离为105英尺,发动机
转速达到了每分钟1000转,已超出了他们期望的最佳实验结果。“导致飞行时间过短的原
因在于判断失误,飞机拉起得太快”,威尔伯在给家人的信中不无兴奋地总结说。用今日
航空术语来讲,威尔伯在这次飞行中遭遇了 “失速”。有了这次“成功”,莱特兄弟似乎
意识到成功就在眼前,他们向家人发回的电报措辞简洁:“破损轻微,请静候佳音。”
12月16日午时,莱特兄弟再次把“飞行者号”拖出仓库,风力仍然很小。两兄弟等待
了很久,但天气没有理会他们的耐心。
两兄弟的飞行较量
1903年12月17日,约翰·T·丹尼尔拍下了奥利弗首次动力飞行成功的瞬间
12月17日拂晓,莱特兄弟拉开仓库大门时,强劲的北风吹起了他们的衣领,也吹动了
他们的心绪。10时35分,一切准备就绪,奥利弗这次抢到了驾驶权。他身体略向前倾,手
中紧紧握着木制操纵杆,在发动机的声响盖过风声之后,“飞行者号”再次从“斩魔丘”
上缓缓滑下。在飞机达到一定速度后,威尔伯松开了手中的系绳。与此同时,在不远处观
望的约翰·T·丹尼尔下意识地摁下了照相机的快门,奥利弗飞上天空的历史瞬间就此定格
。
此时,飞机上的奥利弗看到,沙滩在他脚下快速向后掠去。他能感到手中的每个动作
都能对飞机的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兴奋中,奥利弗在手上略微加力,以探察更多的飞行
奥妙,不料却导致飞机“成功着陆”——人类首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就这样莫名其
妙地结束了。据地面的威尔伯计算,弟弟的这次飞行持续时间12秒,跨越距离120英尺。
现在,每个到“斩魔丘”观光的人都会看到一块镌刻着简单铭文的巨石,巨石所在即
是奥利弗当年升空的起点。
12月17日并未就此结束。看着弟弟成功后,不甘示弱的威尔伯驾驶着“飞行者号”再
次成功试飞,飞行时间12秒,直线距离175英尺。随后,两兄弟不服输地又轮流飞了一次。
最后一次,威尔伯似乎完全找到了操控飞机的窍门,在空中飞行了59秒,穿越的直线距离
长达852英尺!要不是后来狂风将“飞行者号”掀翻在地,两兄弟在这一日还要接着比试。
几天后,老莱特接到儿子们的一封电报:“周四成功试飞四次,圣诞返家。”此后,
“飞行者号”再没有重返蓝天,但人类动力航空史就此拉开了帷幕。(世界新闻报 /紫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