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Aero
标  题: [转载] 第四代战机五大特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17 13:06:01 200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glees 所发表 】



□姜明远胡英俊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的作战思想牵引着第四代战斗机发展的全过程,

隐身、超音速巡航、高机动能力和敏捷性、综合化航电系统及良好的可维护性构成了第四

代战斗机的五大典型特征。

    隐身性能所谓隐身就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弱目标的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和可见

光等特征信号,以达到使对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大为缩短的目的。在未来的空

中战场上,以雷达和红外制导的导弹构成了对战斗机的最大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一

架战斗机在敏感地区上空100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可能同时会有300~400部雷达发射600

~700个不同频率的波束进行跟踪。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试图通过现代化其防空系统来提高空

防能力。据美国估计,到2005年,世界上将会有21个国家拥有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这些

系统的探测距离远,单发毁伤概率高,机动能力强、过载系数大,抗干扰能力强,而且采

购成本较低,维护、使用简单,便于大量装备。现役先进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探测距离也达

到了150公里以上,普遍具备下视、下射能力,其上配备有远、中、近距空空导弹。这些导

弹的“不可躲避区”面积大;机动过载大,有的甚至达到了重力加速度(g)的50倍;抗干

扰能力强。

    面对着这一切,设计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第四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

隐身外形设计;战机蒙皮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其表面涂上隐身涂料;另外还通

过多种手段来降低飞机的红外特征。除了采用常规隐身手段外,俄罗斯的新一代战斗机上

独创性地采用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不影响战机的气动性能的前提下,保证了战斗机的

隐身性能。

    超音速巡航性能所谓超音速巡航是指在不开加力的条件下以超音速的速度做巡航飞行

。未来战争要求战斗机必须要拥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迅速飞抵战区,并尽可能地延长其

巡逻活动时间。第三代战斗机可以通过开加力的方式来提高飞行速度,但作战航程却会因

为燃油的大量消耗而缩短,致使战斗机即使能够飞临战区,也已经没有了与敌机进行格斗

周旋的时间。所以第四代战斗机需要拥有超音速巡航飞行的能力,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飞抵

战区执行任务,还可以快速脱离战场,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敌方的威胁之下,同时使机载武

器的发射距离增大、拦截线外推,并使战斗机在离保卫目标地区更远距离处拦截敌方轰炸

机和攻击机。

    高机动能力和敏捷性现代战斗机的敏捷性的含义包括两种特性:机动性和可操作性。



    自从具有高机动性的全向攻击导弹出现之后,现代空战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如AI

M-9L,这种导弹具有“指向目标即发射”的先进性能,即使是对机动性很好的战斗机也构

成极大威胁。全向攻击导弹将战斗机战术重点从以前的“位机动性”转到了快速的“先敌

瞄准-发射机动性”上。另外,当性能相当的战斗机群空战时,任何一方都来不及在有限

的时间内在中距以外取得决定性战果,即使具有较大的空中优势,也不能保证现代远距和

中距导弹就能充分有效。在这种空战形势之下,战斗机的“时机动性”比“持续过载机动

性”更为重要。

    通过采用带矢量喷口的大推力发动机和应用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第四代战斗机

拥有了超凡的机动能力和敏捷性。

    综合化航电系统在未来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战场上,战斗机以整个信息网

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的身份出现。它不仅是指挥员作战计划的实施平台,更是作战信息的

搜集和处理平台。而新一代战斗机的飞行员也不仅仅是机上系统操作员,更是空战战术的

实施者。

    战斗机任务角色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综合航电系统的性能升级来实现的。在

这一转变过程中,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人员重点把握了两个原则:一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敌

方信息,从中分析出最具威胁的目标,并能与友机共享信息资源;二是实现无顾虑飞行驾

驶。第四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多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一般不设电力和机械备份

,在作动器和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后能进行重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在战斗机驾驶

员操纵过度情况下的飞行安全。

    如果说隐身、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和敏捷性的获得更侧重于平台性能“硬”升级的

话,那么综合化航电系统则是侧重于战斗机性能的“软”升级。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

升级能力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可靠性和维修性第三代战斗机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较之于第二代战斗机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大,设计经验不足,在可靠性和维护性方面考虑甚少,导致在

作战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地面停机时间长、使用和保障费用高、机动性差

、战备完好率低等。

    第三代战斗机保障性方面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由于直接与战斗机

设计思想相关联,并不能通过改进、改型来彻底改变局面。这就是第三代经过多次升级,

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保障性依然不好的重要原因。

    针对第三代战斗机上出现的问题,第四代战斗机在设计之初就非常重视保障性的提高

,将可靠性和维护性列入了设计指标,进行了充分的保障性分析,实施了综合保障计划,

并使保障性分析与设计工作、保障资源的规划和保障系统的设计与整个飞机的设计同步进

行。

    经过大量工作之后,第四代战斗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F/A-22为

例,每飞行1小时只需8.5个维护工时,约为F-15的一半;再次出动准备仅需13分钟;24架

战斗机在20年内的使用和保障费用为12亿美元,比F-15减少了5亿美元。

    美国目前正在加强轻型第四代战斗机F-35的无人化改型研究。无人战斗机与有人驾驶

战斗机相比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减小了政治风险。有人飞机被击落所造成的政治风险

是很大的,如果采用无人机则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二是提高了作战效能。美军正计划研制

的无人战斗机,其过载系数可以达到20g,大大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甚至可以与某些导弹

相媲美,大大地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三是全寿命费用降低。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

无人战斗机的机上设备更为简易,制造、使用成本都大为降低。

    第四代战斗机至今还未真正装备部队,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还带有一定的不可知性。

但从目前的情况推断,无人化将是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趋势。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教授、陆军航空兵学院讲师)

    相关链接

    现在对战斗机的分代是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斗机出现以后,由上世纪40年代到

现在,按照战斗技术水平分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第一代战斗机最早见之于实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像当时美国出动的F-86,我们中

国人民志愿军配备的前苏联“米格-15”,都属于这一类。由于这类飞机最大飞行速度低

于声音传播速度,因此被称为亚音速飞机。这些飞机现在均已退役,一般只有在美国、俄

罗斯和我国的一些航空或军事博物馆中才能见到。

    第二代战斗机就是大名鼎鼎的超音速飞机,即这类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是超音速的,

而它的巡航速度则是亚音速的。最早是美国的F-104;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鬼怪”

式F-4又曾风靡一时。前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都属这一类。

    我国的“歼-7”战斗机是在“米格-21”的基础上经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所以也属第

二代战斗机。

    第三代战斗机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在仍为装备各国空军的中坚。以美国

为例,F-15于1974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体量稍小的F-16则于1978年交付现役。

    被冠以“高性能”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含量很高,研制开发确实比较困难,以至于前

苏联为了试制这种战机,投入巨额资金、耗费十几年不说,光试飞员就牺牲了好几个,真

可谓代价昂贵。直到1984年,以“苏-27”为代表的苏制第三代战机才开始装备前苏联空

军。后来它又搞了稍小一点的“米格-29”。上述F-15等4种第三代战斗机仍是目前世界

上最先进的现役机型。


文汇报 2003.12.17
--

  携书弹剑走黄沙
  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
  江南八月看桂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1.94.163.1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1.94.163.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