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李登辉同志永垂不朽), 信区: Aero
标  题: [转载] 托起鹰的翅膀:中国现代战斗机和徐舜寿(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 20:17:34 200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ersy 所发表 】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df107.jpg>

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典范

  1958年8月,在航空工业局讨论飞机设计发展规划会议上,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有人提

出马上动手设计马赫数为1.8、升限为20千米的超音速战斗机。徐舜寿直言不讳地指出,我

国还不具备研制这一级飞机的条件:在气动力方面,国内还没有跨、超音速风洞;在材料

上还没有高强度材料和耐热合金;在结构设计上还不具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应力分析的条

件;在工艺上还不会作整体壁板和蜂窝结构;现有的液压泵,工作压力仅为130个大气压等

。他特别反对“不要超音速风洞也能设计超音速飞机”的意见。徐舜寿以求实的精神竭力

劝阻无效后,又极力劝谏领导创造条件把事情办得好一些。在他的规划下,在沈阳建造了

我国第一座跨、超音速风洞;为设计室配置了苏联的MПT—9模拟计算机和103数字计算机

。后来,上级又把飞机的速度提高到马赫数为2.5、高度为25千米。终因技术水平和设计条

件差距太大,只好半途下马。民航总局副局长管德在《深切的怀念》一文中指出:在研制

超音速战斗机的过程中,徐舜寿“对于毫无根据地提高设计指标,加快研制进度;对于在

设计中需要进行大量科学试验才能解决的课题,盲目地拿到大会上动员科技人员‘抢关键

’;对于任意废除设计中的规章制度和简化设计图纸之类的做法,都明确表示过不同意见

,”却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在反“右倾”检查时,徐舜寿仍然坚持认为:“搞设计

必须有科学程序,前后衔接,逐次接近”。他的这些观点,都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df107a.jpg>

  随着反“右倾”运动的不断深入,1959年夏,徐舜寿受到批判,并被撤销了党内职务

(后被中共沈阳市委甄别平反)。他在蒙受不白之冤、心情十分沉重的逆境中,还于同年冬

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飞机设计原则》一书。这本书全面阐述了飞机零件、组合件的结构

设计原则与方法,和以前编写的《设计员手册》一样,是当时国内唯一可行的设计依据,

为我国设计新一代的飞机创造了条件。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0301j7.jpg>
歼7原型机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领导者之一

  1961年8月,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成立,徐舜寿被任命为技术副所长。他

遵循中央军委为该所确定的集中主要力量“摸透米格—21飞机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

计比米格—21飞机性能更好的飞机的任务”,亲自抓了该所的组建和各项科研技术管理制

度的建设;主持制定了贯彻《科研十四条》的措施。在集中力量“摸透”米格—21飞机的

科研工作中,由于苏联只提供了飞机生产用的图纸和技术工艺资料,而没有提供任何设计

资料和设计方法,使当时的“摸透”工作陷入了困境。于是,徐舜寿立即提出了“摸透”

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方法和步骤,即要求设计人员在“摸透”时,要搞清楚“它是什

么?为什么?我们怎么办?”与此同时,他还组织设计人员对美制F—4B、RF—101、F—8

6等不同类型飞机的残骸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气动力上,对米格—21飞机进行了高低速风洞

试验,以掌握小风洞试验结果的正确运用。他亲自领导了气动弹性的分析研究工作,用矩

阵位移法计算影响系数,并对米格—21飞机的机翼进行影响系数的测量,开展全机和部件

的地面共振试验等。对液压、操纵、电子、电气等系统,建立了系统参数的测试方法,使

设计人员全面了解马赫数为2一级飞机的设计规范、结构、材料、工艺、成品,并自行建立

了一套先进的分析方法。他还从技术上主持了静力、液压、燃油、操纵、电气、电网、微

波等试验室及试制车间的组建工作,为米格—21飞机的“摸透”和新型超音速飞机的设计

,储存了技术,创造了条件。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0301f101.jpg>
F-101被我军击落多架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0301f101s.jpg>

  随着国外飞机设计技术的飞跃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主持组建了计算机研

究室,与天津电子仪器厂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协作,研制生产出441—B电子计算机,为

课题计算、型号设计和后来歼—8飞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和对米

格—21飞机的“摸透”,及扎实、系统的课题研究,终于建立起一个专业配套,互相协调

,作风严谨,技术精湛,并具有一定试验条件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仅用4年零9个月的时间

,就成功地自行设计出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

  1963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以歼击机为主,兼顾轰炸机和其他飞机”的战略发展方

针,他又受命负责大型飞机的研究工作。为培养和储备技术力量,他亲自组织技术人员参

加轰—6飞机的测绘任务。1964年7月,大型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成立,徐舜寿被调任技术

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他亲自组织领导了对轰—6飞机的改进改型设计,提出了改动发动机短

舱,把自行研制的61F涡轮风扇发动机装到轰—5飞机上的改进方案。经上级批准后,他与

工厂科技人员一起,对气动性能和强度进行了反复计算,并作了风洞和静力试验,补充了

全面设计资料。在该机装备部队执行任务时,发现座舱温度高达50~60℃,给飞行员完成

任务带来极大困难。为此,徐舜寿又积极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改进方案,将原来的空调系统

改成空调制冷系统。经飞行验证,该系统“低空能降温,高空能加温,压力调节好”,受

到使用部队好评。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0301j8.jpg>
歼8I战斗机

  1965年10月,我国开始酝酿自行设计运输机,徐舜寿经过对多机种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比较,提出“以安—24为原准机,自行设计运—7飞机,作为我国研制民用飞机的起点”的

建议,为我国运输机研制的正确选型做出了贡献。实践证明,这一选择是非常正确的,运

—7飞机已在我国航运线上大量使用。

  与此同时,徐舜寿还接受并领导了我国供核试验用的取样器的设计和利用飞机投放氢

弹的可行性研究。他先后设计了5种型号,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次氢弹爆炸的取样任务,并

被后来的历次试验所采用。为研究氢弹爆炸对载机的影响,徐舜寿亲临模拟试验现场指导

试爆,实测数据,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得出正确结论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报告,为中央

下决心用飞机投放氢弹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大型飞机来说,疲劳问题至关重要,徐舜寿花了很大精力进行研究。1965年,他在

疗养期间编译了《飞机寿命》一书,这本著作,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善于育人,敢于直言

  徐舜寿在育人用才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程设计单位需要有“常规上的快手

(能手)和关键上的专家”。前者是指一般工程师,是常规计算分析的快手和打样画图的能

手,在设计工作中,能做到“老马识途”;后者是指关键理论和课题研究的专家,在理论

发掘和应用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确定方案时能拍板定案。他培养人才,坚持“优选培养法

”和“自然淘汰法”,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用人上,他任人唯贤,

只要对国家事业有利,他敢于坚持真理,为科技人员说话。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

许多技术干部蒙受不白之冤,有的被撤职,有的被划为右派。作为室主任设计师的徐舜寿

,看到党的事业受到损失深感痛心。

  徐舜寿对祖国的航空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总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

,向领导直言相谏,为领导当好参谋。即使遇有不同意见,他也直言不讳,据理力争,从

不随波逐流。在飞机设计室成立不久,他就遵循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向国家提出自

行设计初、中级教练机的建议;在“大跃进”中,让他组织设计超音速战斗机时,他从实

际出发,直言劝阻;航空研究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不久,他出于对自行设计超音速

歼击机的强烈愿望,同黄志千等人联名上书,提出在仿制和学习米格—21飞机图纸、资料

之后,从1962年开始,以米格—21为原准机,设计一架马赫数2.2或2.3的歼击机的建议。

他在关键时刻和重大技术上提出的这些有预见的建议,均被实践检验所证明是正确的。


  徐舜寿工作勤奋,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同事们评价他“思维清晰,作

风细致”,“具有出众的才能和善于抓住要领的本领”;“在技术上有远见卓识”,在工

作上“不搞繁文缛节,倡导讲求实效的科学作风”;他“迥异于一些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的庸人”,“他是把各个专门领域的专业知识编织在一个飞机机型内,完成一个‘系统工

程’的人物”。

  正当徐舜寿年富力强,为我国航空事业努力拼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

于他受到严重迫害,在1968年1月6日致死,年仅51岁。粉碎“四人帮”后,徐舜寿得到彻

底平反昭雪。 (选自《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作者:张宝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