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李登辉同志永垂不朽), 信区: Aero
标  题: [转载] 托起鹰的翅膀:陆孝彭与强5 歼12飞机家族(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 20:20:42 200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ersy 所发表 】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9/0309q5d2.JPG>
空军装备的强5飞机

  试制车间仅14个人参与强5飞机研制,这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也是罕见的。经过两年多

的艰苦奋斗和多方协作,完成了第一架静力试验机,引起了第三机械工业部孙志远部长、

空军曹里怀副司令员、六院唐延杰院长等的重视,下令恢复强5飞机的试制任务。1965年6

月4日强5飞机终于首次升空,接着完成了全部试飞科目,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初步设计

定型。1966年,中央军委同意小批生产10架强5机。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后,经中央

军委、毛泽东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了成批生产,开始装备部队。从此,揭开了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

项重要空白。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9/0309j12a.jpg>
歼12战斗机原型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陆孝彭未能幸免那场冲击。196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

自过问下,陆孝彭恢复了工作。他更加珍惜时间,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根据空军部队提

出的战术要求,他又参加并负责歼12飞机的设计工作。歼12飞机于1969年8月起进行方案论

证、风洞试验,1970年进行详细设计和试造,同年12月26日首飞成功。经过调整试飞,于

1974年完成各项试飞科目,成为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歼12飞机在研制中采用了许

多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如:翼身联合式整体油箱、碳纤复合材料的辅助进气门、直

轴平尾、大面积蜂窝结构机身侧壁等均属国内首创。1972年,叶剑英元帅听取了歼12飞机

的情况汇报,并对研制工作作了指示。1978年,歼12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飞行表演以其外

形小巧,重量轻,短距起降和良好的盘旋、爬升性能给中央领导留下了良好印象,并决定

投入批生产。1979年,由于我国空军装备系列调整,歼12飞机未被列入现有装备。 

  强5飞机成批生产后,1981年,国防科委任命陆孝彭为强5加大航程改进飞机总设计师

,对强5飞机进行改型设计,使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强5飞机已成为有7种改型的系列飞机

,大量装备部队,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并出口外销其他国家,赢得了较好的国

际信誉。在第37届巴黎国际航展上,强5飞机被誉为“亚洲明星”。1985年,强5飞机获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载入英国《简氏航空年鉴》。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9/0309q5pak2.JPG>
出口巴基斯坦的强5飞机

  陆孝彭在从事飞机设计研制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并取得了成效。1964年,在

中国航空学会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涵道风扇式陆空两用直升机设计”的论文,分析了

一种独特的飞行器的飞行原理。1974年编写了《飞机总体设计(讲义)》,为南昌洪都工学

院培养总体、气动设计技术人员提供了教材,对飞机总体、气动设计人员的工作起了指导

作用。1979年4月,陆孝彭总结制订了《强击机低空性能的准则》,为强击机的研制改进,

提供了理论基础。1980年他发表了“用速度坐标法描述三度空间位流微分方程”论文,将

查普雷金的二元流线函数微分方程引伸到三度空间。1982年,他发表了“后掠机翼的翼根

效应”一文,提出了翼根旋涡区与非旋涡区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通过数学分析,求出了这

条分界线的轨迹及翼根区的涡强分布。1983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

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对学

术界长期有争议的二元跨音速流中极限线的性质,以及与激波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入的数学

分析,解决了λ激波生成的机理,解决了查普雷金特殊解中指数υ的数值问题,为应用查

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9/0309mig27.jpg>
陆孝彭预研了变后掠技术

  1978年,陆孝彭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就坐。回厂后,他壮心不

已,和有关领导致力强5后继机的技术准备。他不辞辛劳,走访空军司令部和强击机部队,

制订了“战术技术要求”,并根据第三机械工业部关于强5后继机方案技术论证的要求,于

1979年2月提出了强5后继飞机方案。

  1980年,陆孝彭主持了一项大型部级科研课题——变后掠技术的预研任务。经过8年多

的努力,这一预研课题在设计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成果,成功地解决了气动布局

(转轴位置、翼型、动态响应等)、机翼结构优化(转轴接头、三维应力计算、多约束优化技

术等)、驱动机构及飞行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难题,为我国变后掠新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填

补了国内空白。这一课题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3年,陆孝彭任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他筹建了科技委的工作班

子,制订了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了重大军、民用新产品可行性方案论证和研制中的

技术评审,促进产品结构从单一型向多元化的过渡,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陆

孝彭积极参与和指导重大项目的技改方案论证,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发展后劲。他组织开

展了决策方法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他身体力行,积极从事航空航天系统华中地区基层科技

委活动的组织工作,促进了地区基层科技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9/0309f14.jpg>
陆孝彭对舰载飞机的技术也进行了预研

  80年代以来,陆孝彭身患多种疾病。糖尿病复发、一次心肌梗塞三度,险些夺去他的

生命。他躺在病床上还找人讨论飞机设计方案,进行论证计算。他对新一代强击机的变后

掠技术和舰载飞机等重大课题进行了预先研究工作。

  陆孝彭于1985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6年被国防科工委授予总设计

师荣誉状,于1991年获得航空工业的最高奖航空金奖。他于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作者:张道政 周正明)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