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李登辉同志永垂不朽), 信区: Aero
标  题: 托起鹰的翅膀:给战机一颗中国心的吴大观(上)(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02日20:38:39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ersy 所发表 】
http://mil.21dnn.com/5051/2003-3-14/228@729231.htm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wdg.JPG>

  (1916—)吴大观,发动机专家,航空工业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
一。他毕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
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fbc1a.JPG>
加力起飞的歼轰7

  吴大观,原名吴蔚升,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农村小商人家庭
。自幼家境困难,常靠借债度日。1931-1937年,他在江苏省立杨州中学学习。1937年,吴
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
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
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
、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



  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 课技术员,这个工厂
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
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f110.JPG>
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
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
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
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
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
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通过美
国朋友介绍,于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
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
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
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
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
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
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
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
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
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
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enginepwp5.JPG>
毛主席视察WP-5发动机生产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1949年
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
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
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1956年沈阳410厂试制涡喷—5发动机成功。吴大观
不满足仿制成功,他给航空工业局打报告,请求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发动机,并建立空气
动力研究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航空工业局很快采纳了他的这些重要建议。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enginepf1.JPG>
喷发-1发动机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
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
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
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
、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最经济、风险最小的研
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
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1958年8月1日这4台发动机装在新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试飞。这台装有喷发—1A发动机
的国产喷气教练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喷发—1A型发动机胜利诞生。飞机试飞的那一天,叶
剑英、刘亚楼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祝大会。

  吴大观总结那段工作时说:“新设计发动机方案的选择,走什么途径,承担多大风险
,是设计发动机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喷发—1A研制初步成功给新机研制闯出一条路子
。这次初战告捷,他起了关键作用。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
上台试车,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为此,航空工业局发来贺电。1961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
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技术副所长,主持二所的发动机研制工作和试验基地的
建设。吴大观努力探索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的新路子,他多次出国考察,善于借鉴
国外经验。他认为,研制发动机必须先抓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鉴于在研制过
程中有大量的部件验证和整台发动机调试,他向上级提出建议设计所必须建设相当规模的
试验基地。经批准后,他在所内抽调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了试验设备设计室。他多
次宣传“当前计算机技术虽然能解决发动机设计中很多难题,但是发动机最后设计成功,
仍然靠大量的发动机试验”这一观点。经国家批准,二所开始筹建0307试验基地,从而为
发动机研制创造了必备的试验条件。

  在发动机试验工作中,吴大观还抓住另一个重要环节,即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他主
张高精度的温度、压力、振动、应力测量传感器,都要立足于国内。这样,即使受国际封
锁,也不会因此影响发动机的正常研制。他抽调一批技术人员,组成仪表设计试验室和强
度仪表试验室。在研制初期,为解决应力测量问题自制了各种应变片、水银引电器和滑环
引电器。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电子技术,50年代末,吴大观把他从美国带回的6真空
管长短波收音机拿出来,供他们装拆练习。六院二所成立后,吴大观花了相当长的时间,
建立了测试仪表试验室,与试验设备配套使用。在试验基地,他不停地进行着大批发动机
部件试验,为发动机研制立下了功劳。他反复强调,设计力量、材料工艺技术和试验设备
是发动机研制的三大技术支柱,三者缺一不可。1957—1965年,他访问了英国、苏联、法
国、联邦德国、瑞士等国。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spey1.JPG>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3-3-13/0313spey2.JPG>
英国“斯贝”发动机

  1972年底,叶剑英受周总理委托,主持召开航空汇报会议,吴大观应邀来到北京。会
议期间,叶剑英两次单独听取他的工作汇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61.167.138.23]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8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