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祝福亚亚), 信区: Aero
标  题: 蓝天辉煌的检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0 18:21:03 2004), 站内

http://www.avic1.com.cn  2004/08/10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提高飞机飞行品质的飞控技术,开发新机空中模
拟及培训试飞的有效工具,作为可以进行空中模拟飞行的变稳飞机就成为各国争相
研究的技术。变稳机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飞机,我国变稳机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
发展迅速,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和试飞团的试飞员们经过多年努力,终
于在1993年完成了我国第一代变稳飞机——BW-1型变稳机的设计定型试飞。该机的
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空中模拟试验机的空白,还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
后第五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

1997年6月25日,中国第二代变稳飞机——K-8v变稳机由空军试飞团试飞员李存宝和
史同洲首飞成功。K-8v变稳飞机不但具有三自由度(俯仰、滚转、偏航)变稳能力
,而且还能完成包括起飞、着陆在内的多种飞行任务的空中模拟试飞等专项课题研
究。该机在机舱内增加了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和驾驶舱显示仪表,与国产第一代单
轴变稳飞机相比,具有操纵更简单、安全性更高、更经济等优点。目前,配有先进
电传控制系统的K-8v变稳机的综合模拟能力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飞机失速是飞行上的“死亡地带”,被世界航空界视为最危险的领域,飞机一旦失
速进入尾旋,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态加速坠落。在航空史上,
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被称为“死亡陷阱”。长期以来
,国产三角翼战机一直被“失速尾旋”困扰,作战效能难以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李树有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研技术人员取得了重大的理论
突破。而要最终填补我国航空领域的这个空白,还需要试飞员在实际飞行中进行验
证。1999年4月,国际试飞员李中华和空军特级试飞员李存宝驾驶国产歼教7飞机成
功进行了“正尾旋”和“倒飞尾旋”试飞,使我国的试飞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国产“新舟”60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研制开发的新型支线客机,也是中国航
空工业竞争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为确保飞机能安全营运,试飞员面对失速速
度和特性、单发起飞、自然结冰等10多个国家一类风险科目,试飞无论从广度和深
度讲,在我国都是首次。在“新舟”60的高风险试飞中,试飞员们是背着降落伞,
戴着头盔进行试飞的。1998年3月,结冰试飞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进行。试飞员邓
友明和徐鹏德在能见度不到500米的条件下,冒着巨大的危险完成了结冰试验,并
同时进行了风雪中的失速试飞,为中国民机进入市场扫清了最后障碍。

在中国试飞技术飞速发展中,试飞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开发完成了数百项
试飞技术。在建设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天空飞过的15种机型中,有13种都是由空
军试飞团的试飞员们经过艰辛试飞送上蓝天的,在共和国航空发展的道路上,永远
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瞄准一流 向世界航空科技高峰发起冲击

近年来,针对新的形势任务特点,试飞团提出了“认清使命、打牢基础、创新发展
,全面锻造一流试飞员队伍”的口号,并以科学、优质、安全、高效为目标,积极
探索新的试飞方法和手段,在科学的指导下,敢于跳出传统试飞方法和程序的框框
,努力提升试飞效能,屡次刷新单日飞行架次、周飞行架次的记录。

今年3月28日,试飞团5名试飞员走上了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最高试飞机构
的讲台。台下是团里邀请的由国内知名航空、试飞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在这次别开
生面的试飞论文评审会上,试飞员们结合所飞机型编写的多篇论文得到了专家们的
高度评价,他们的精彩发言不时博得专家们热烈的掌声。

今年以来,试飞团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发扬传统、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为
主题,在试飞员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大研讨。并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
五年成为专家、学者型的复合试飞人才”的培训目标,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采取
以老带新、结对帮带、外聘专家辅导等方法,全面提高试飞员的试飞能力和水平。
大队还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航空领域的尖端技术。试飞大队借助驻地科
研院所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大对试飞员进行航空理论、外语、计算机等相关内
容的培训力度,使试飞员具备了深厚的工程背景。为全方位提高试飞员的理论技术
水平,团里还不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并形成一批阶段性科技练兵成果,使试飞员
的培养走上了系统化和正规化的轨道。试飞员们还在多种国家级权威航空杂志上发
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获奖。

试飞团还提出,现代试飞员不仅是飞机的驾驶者,更要成为飞机真正意义上的“主
人”。试飞员不但要百分之百地完成要求的试飞科目和数据,还要主动地去发现设
计中未能预测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

回首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年来,当中国有了自己的国际试飞员时,当我们的大速
度空中弹射试验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时,当我们的试飞员精通英俄两种外语、能在
试飞中发现新机设计中深层次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时,当新一代试飞员能在苏
-30、米格-31等先进战机上进行尾旋试飞,可以完成如“眼镜蛇”、钩子机动、赫
伯斯特之弧无半径回转等超常规机动时,当我们的低空大表速试飞圆满成功时……
我们会为有这样优秀的试飞员而骄傲,我们会为中国航空工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而
欢欣鼓舞。衷心祝愿中国的航空事业不断取得更大的辉煌!      (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