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把一切献给航空事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21 20:21:57 2005), 站内

来源:中国航空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5-3-21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欧阳绍修,是陕飞集团总工程师、运八飞机总设计师。

2005年1月14日,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下午3时许,满载着万名陕飞人希望
和理想的国家某重点工程载机滑过跑道,腾空而起,直冲蓝天。

4时左右,当该架机骄傲地返回机场时,机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刚走下舷
梯,陕飞集团董事长胡晓峰、党委书记姚建国等同志就大步流星迎上前来,与我紧
紧地拥抱在一起。透过彼此眼中闪烁的泪花,我们感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
动。

或许有人会问我:你身为总设计师,怎么也跟着这架新型飞机一起首飞上天呢?是
的,在首飞前,当许多同事、朋友和我的家人听说我要冒着风险跟飞上天的消息后
,纷纷劝阻我。他们说,新机首飞,总设计师上飞机没有先例。如果遇有不测,后
果不堪设想。但是,在我的心目中,飞机就是我的生命。为了运八飞机,为了祖国
的航空事业,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心甘情愿。

1978年,22岁的我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力学专业毕业后,来到地处秦岭南麓的三线
大型军工企业,也就是生产中国最大运输机——运八飞机的陕飞公司,从事运八飞
机设计工作。从此,我的命运就和运八飞机、和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
起。

大家知道,每一种机型的所有性能设计出来后,都必须经过试飞验证,获取的数据
要为下一步优化性能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全面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每
一种机型试飞时,作为飞机设计人员,我都要亲自参加,许多风险性科目还要亲自
参与试飞。

大中型运输机三发试飞属一级风险试飞科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在一台发动机
故障停车时飞机的操稳特性、安全起降能力。三发试飞在我国航空史上是很少有人
涉足的,是飞机性能试飞中的高、难、险试飞科目。记得1984年,运八飞机进行第
一个场次的三发试飞,因风险较大,一些参试人员十分担心。因为我参与了三发试
飞飞行数据的推导计算,便信心十足地对他们说:“飞行数据、运动方程都是我们
反复分析、计算、推导过的,飞机性能我心里有数。这样吧,我与你们一起上飞机
!”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风险科目试飞。就在我刚要上飞机的时候,旁边的
一位同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欧阳啊,你要上飞机了,就不想说点什么吗?把你
兜里的钱和粮票留下来,万一有什么事儿,我会转交给方静的!”(方静是我爱人
)。听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担心了。是呵,虽说飞行数据计算得很精确,可理
论归理论,万一真有点事,可怎么对得起我的妻子和刚满两岁的儿子呀?于是,我
就折回身,将钱和粮票都交给了他。他又递给我一张纸和一枝钢笔,让我写下留言
。我不知道写什么好,想了想,就在纸上写了一行字:“方静:如果发生意外,请
照顾好孩子。”

试飞成功后,这位同事将钱、粮票和字条还给我,当时我就将字纸撕掉了。这件事
,我的妻子一直都蒙在鼓里。因为她从我嘴里听到的往往都是好消息,有时还挺羡
慕我能经常坐上自己设计的飞机呢。

然而,1994年夏天的那次风险科目试飞,却是我经历的一次最危险的试飞科目。那
是为取得运八F200型飞机适航证、挺进民用航空领域进行的又一项极具风险的试飞
科目——失速特性试飞。

失速特性试飞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飞机在最小速度状态下飞行时的操纵特性。那天,
我登上飞机后,就一直站在后来被誉为新时期试飞英雄、时任空军第六试飞大队大
队长的邹延龄身后,与邹延龄互相探讨飞行方法,如实记录实际飞行过程中的有关
数据。当飞机升至一定高度时,邹延龄就慢慢拉杆。这时,飞机因气流影响发生了
变化,飞机升力小于重力,参试人员顿时产生一种失重的感觉,有人出现了恶心、
头晕的现象。当邹延龄拉杆拉到一定速度时,飞机机翼便猛地向左下沉,机头也朝
下栽去。虽说我多次参加过试飞,可这毕竟是第一次飞这个科目,我的心像是提到
了嗓子眼。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经验丰富的邹延龄迅速向前推驾驶杆,飞机一下子
就加大了速度,增速后的飞机又平稳地展翅飞翔。

有人说我身上有一股不顾生命危险、甘冒风险的“傻”劲,他们开玩笑问我:“如
果有一天你因此而英勇献身了,你后悔吗?”我生来就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我乐呵
呵地对他们说:“后悔?我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1997年,我作为邹延龄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全国各地作巡回报告。在湖南期间
,当地一个单位领导听说我是湖南人,就找到我,问我去不去湖南工作,并承诺给
我优厚待遇。其实,在这之前,北京、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单位也同样给我提供了
机遇,但我也从未在意。可这次,不知何故,就像什么东西突然拨动了内心深处的
一根弦,我真的有点儿心动了。晚上躺在床上,我想起了家乡攸县那个贫困的小山
村,想起了生我养我的父母,想起了少年时代带着两个弟弟上山砍柴的情景,想起
了步行几十里山路求学的艰难……我仔细算了算,已经有六七年没回家探望过年迈
的父母了。每次打电话问候他们,他们总是一个劲儿地说“好,好,不必挂念!”
可我怎能不挂念呢?我是他们的长子呀!想到这些,我的鼻子不禁一阵阵发酸,如
果能回到湖南工作,那样就可以经常照看他们了……可是,忽然间,我想起了陕飞
,想起了与我并肩战斗的战友,想起了运八飞机和祖国的航空事业。我又一次选择
了运八!因为运八寄托着我太多的梦想、希望和情感。

1999年12月,陕飞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我被委以重任,担任了陕飞集团副总
经理一职。2002年初,也就是我46岁那年,担任了陕飞集团总工程师、运八飞机总
设计师职务,后来又兼任了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在这段时间,国家多种重点型号
研制项目陆续上马,陕飞集团承担的重点工程研制任务越来越繁重。尤其是被陕飞
集团视为“生命工程”的某重点工程载机,要在短短的二十个月时间里完成这一新
型飞机,何其艰难?需要我们付出多大的勇气、闯过多少难关、付出多少心血啊!


不断追赶世界航空工业步伐,亲手设计出更新更好的运八飞机,是我和我们航空人
一生最大的愿望。如今,面对这么难得的机会,我怎能不心潮澎湃!为了使该工程
早日投入研制,我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始了百米冲刺。在争取该项目立项期间,我与
总体、结构、航电、飞控各专业十几名技术骨干组成了方案论证组,主动放弃国庆
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对研制总方案展开了为期半个月的全封闭式的论证。为争取
时间,我们从家里拿来被褥,购买了微波炉、方便面,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投
入工作中。实在太饿了,泡一包方便面,凑合着填饱肚子;实在太困了,就在临时
搭起的小床上稍微躺一会儿,每个人的眼睛都熬得红肿红肿的……

就这样,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一鼓作气,终于使该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3
年年底,先后完成了立项论证报告和研制总方案等的编写,顺利通过了立项、方案
评审、细节设计评审。

2004年,当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一场决战“生命工程”的战役即在陕飞打响,科
研、生产线上迅速掀起了大干“生命工程”的热潮。

在“生命工程”研制中,许多设计都要从零开始,工作量极大。在设计周期极其紧
张的情况下,我们科技人员几乎是拼了命了。共同的使命感、危机感、责任感,把
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从140多份“决心书”中,我看到了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许多人干脆
住进了办公室。家,近在咫尺,却顾不上与亲人团聚。病了,没时间上医院,实在
撑不住了,就随便吃点药。他们说:“挺过这段时间再说。”去年春节,当人们在
爆竹声中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设计研究院大楼里却依然灯火通明。记得当“生命工
程”进入细节设计阶段时,有一位怀胎已近十个月的年轻女设计员仍然拖着笨重的
身体坚守岗位,有时还深入现场跟产,看着她忙出忙进的样子,我心里很是不忍,
一再劝她休息,可她说啥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直到临产前两天才住进了医院;有
一个年轻的设计员晚上加班时不小心扭伤了腿,稍稍一动就疼得汗珠子直往下滚,
可他强忍疼痛,硬挺着坚持工作,直到完成手头的设计任务……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些苦干的日子,想起那些把智慧和心血献给“生命工程”的
科技人员,我的心里就充满着深深的敬意。那的确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啊,我们
的科技人员日夜奋战,只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创造了航空工业史上
的一个奇迹! 

我是总设计师,为了运八飞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出差在外。家,对我来说,似
乎只是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教育孩子、柴米油盐等家里一切大小事务,都只有靠
我的爱人方静打理了。好几回她都笑着对我说:“家都成了你的宾馆了。”可这的
确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说起家,我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儿子。方静是个
好妻子,为了我,她甘愿受苦,愿意付出一切。可以说,二十多年来,她一直在用
她柔弱的肩头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支撑着家庭生活这副重担。

记得儿子两岁那年有一次发高烧住进医院后,妻子看着烧得迷迷糊糊的儿子,急得
是手足无措、眼泪直淌。孩子是妈的心头肉啊!那时,她多么希望我能在她的身边
,哪怕只带给她一丝安慰也好。可我因紧急任务又要出远门,只是匆匆去医院看了
一眼就狠心地走了。多少个节假日,其他人一家开开心心地出门游玩、上街购物,
而方静却只能与儿子眼巴巴地瞅着门口,盼望我能早点回来,和他们一起度过欢乐
的时光。方静把这些都埋在心底,从不因这些事埋怨我。因为她知道,我离不开运
八,离不开祖国的航空事业。

方静的身体不是很好,经常吃药、打针。为了不使我分心,她从不声张。粗心的我
却从未曾察觉过。有一次,我刚出差回来,就听说方静生病住院已好几天了,心里
很是不安,不停地自责,觉得欠她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我实在想不出如何报答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工作。

去年“国庆”节期间,作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的代表,我来到北京,与来自全国各
地的劳模代表一起参加了首都国庆游园活动,并受到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使我感
慨万分。我是一名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是党培养了我,给了我今天。我决不辜
负党的殷切期望,决心把一切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把一切献给党!

http://www.avic2.com.c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7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