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拼搏图报国 铸剑啸长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n  3 19:07:48 2004), 站内

 ——来自中航一集团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一线的报告

李晓滨   徐凤英   朱西蓉   杨兴根   陈  勇   郭兆电   

韩建昌   魏 哲  王战成  庄  梁  芶在坪 
 
http://www.avic1.com.cn  2004/06/01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五年,是重点型号飞机研制攻坚和决战决胜
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
、中航一集团的直接领导下,在空军、海军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中航一集团所属
飞机研究院所和生产企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紧迫感,以超常的姿态、超常的拼
搏、超常的速度和非凡的业绩,在中国航空工业史上谱写了最绚丽的篇章。

六O一所: 首战用我   用我必胜

中航一集团成立五年来,六○一所在飞机预先研究、设计和研制中,把完成重点型
号任务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神圣使命,作为航空报国的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确保
型号任务完成。在型号研制方面,两大系列重点型号飞机先后实现了7机立项、9机
首飞、1机定型、1机打通生产线。同时,还为某重点型号飞机的设计定型和某型飞
机的技术鉴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预研方面,“九五”期间,六○一所共有10大项
33个专题通过国家验收。某飞机总体综合设计和ACT试飞验证项目获总装备部“有
突出贡献”奖。“十五”期间,六○一所共有10大类近50个专题立项,并有5大类
28个专题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验收,其中某重点型号总体方案研究等18个专题获得优
秀。通过对各类关键技术的研究,使六○一所在新机研制方面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储
备,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经过重点型号的
锻炼,顺利实现了设计队伍的新老交替,培养锤炼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六○一所强化科研管理,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全力推进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型号研制和产品研制质量控制,全面提升了设计过程控制
能力。

五年来,六○一所广大干部、科研人员奋勇拼搏,团结奋战,戮力攻关。2001年,
研究所军品科研生产工作任务数量、工作难度、进度要求、工作强度均创历史之最
,参研人员谱写了六○一所“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团结拼搏,永不言退”的壮美
诗篇。

在飞机研制中,六○一所与生产企业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了一套规范化、制
度化的联合工作模式。研究所派驻沈飞公司的设计代表处——跟产队,坚持“全过
程为生产服务”的服务理念,全力以赴做好型号的跟产任务。某重点型号研制涉及
100多个厂所,全体参研单位把完成型号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急型号所急,想型号
所想,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局。在航电系统调试过程中,20多个单位
60余名参研人员汇聚沈阳,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重点型号产品航电系统的联
试任务。

沈飞集团: 拼搏奉献  挥戈长空

作为中航一集团旗下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在五年里重点型号研制取得累
累硕果,一架架挥戈长空的战鹰,如同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沈飞人和中国航空工业
的骄傲与自豪。

1999年,沈飞集团公司承担的一项跨世纪重点型号工程进入了研制的关键阶段。为
尽快掌握第三代战机的研制技术,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实现我军装备现代化目标,
参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重点型号研制中。为了确保重点型号研制的节点目标
,沈飞集团公司建立高效协调的组织指挥系统,形成了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在重
点型号研制中,沈飞人依靠自主创新攻克尖端技术,创造了重点型号研制的一个个
奇迹:掌握了钛合金的焊接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使重
点型号产品航空电子技术综合化水平不断提高,某重点型号所采用的153项先进电
子设备,全部是首次随机研制的国产最新电子设备。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参研人员
不仅掌握了重点型号研制的关键技术,而且提升了制造能力和水平。目前,沈飞集
团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某材料加工中心和我国最大的数控加工基地,初步建立起
工程制造信息集成及数据处理网络系统,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制造能力、装配
技术和飞行试验能力,成为一个具有研制生产新型歼击机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2000年,某重点型号研制工程全面启动。厂/所实现了设计制造并行交叉工作,缩
短了飞机研制进度,提高了研制工作质量。2003年12月,该重点型号工程取得突破
性进展。

五年来,沈飞人拼搏奉献,奋力攻关,夺取了重点型号研制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1999年,圆满完成了重点型号产品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研制任务;以百折不挠的
精神,在2000年实现了重点型号产品攻坚战和提前交付全年重点型号两个节点目标
;2001年,在重点型号科研生产高度交叉的情况下,部装厂仅用了一个月就交付了
机翼,总装厂将50天的装配周期压缩到16天,试飞站仅用不到原来一半的时间就飞
完了所有科目,公司提前10天完成了全年重点型号任务;2002年11月,重点型号生
产线建设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12月,某重点型号成功进行了首次演示,揭开了沈
飞重点型号产品研制的全新篇章。


六一一所:决战决胜   三创辉煌

中航一集团成立的五年,正是六一一所多个型号研制高度并行交叉、任务空前繁重
的五年。面对超常考验和超常压力,六一一所根据中航一集团的部署,以“决战决
胜,再创辉煌”的姿态,历经型号研制攻坚年、决战年、决胜年,战胜了巨大的挑
战,最终取得了“枭龙/FC-1”飞机2003年8月25日成功首飞,某重点型号取得重大
阶段性突破,某重点型号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辉煌成就。经过五年来的发展,六一一
所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保持着良好的
发展势头。

六一一所承担“枭龙”飞机的总体设计任务。要在与其他型号并行研制的情况下,
用不到四年的时间完成一架新机研制,在中国航空史上没有先例。在“枭龙”飞机
研制过程中,六一一所成功引入了大量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在管理创新的
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将我国新机研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多型号研制过程中,六一一所实行所领导统一指挥,科学决策,进行流程再造,
实施并行工程,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型号研制周期。在争分夺秒的发图中,在精益求
精的试验中,在全速高效的试制中,六一一所领导指挥调度到一线,机关和保证部
门服务到一线。参研人员更是连续作战,超常付出,无私奉献。

为了加速重点型号试飞进程,原型机集中进行大强度试飞。总装、科工委、空装、
中航一集团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和督促、协调、落实有关问题。在
试飞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空军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六一一所、成飞公司、
试飞院等单位的参研参试人员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先后完成了飞机性能、品质和结
构完整性等定型试飞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一一所重点型号飞机研制走过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的艰
难历程,不但设计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飞机,同时还造就了一支掌握着现
代飞机设计研制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使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完成了一个里程
碑式的跨越。


成飞集团: 演绎精彩   铸造丰碑

中航一集团成立以来的五年,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演绎时代精彩、铸造蓝
天丰碑的五年。五年来,该公司军机研制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
、生产一代”的格局,不断实现军机研制的升级换代,先后研制生产了歼7系列飞
机、“枭龙”歼击机和国家重点型号等多个型号的军机和外贸机。公司研制生产的
歼7M型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摘取了我国大型武器装备第一枚金牌;在歼
7M型机的基础上,派生出的歼7系列不同型号的外贸飞机,实现出口20多亿美元。
重点型号取得的重大成果,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枭龙/FC-1”型飞机是针对21世纪作战环境,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研制开发的
先进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
,优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
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该机由中巴双方共同投资,中航一集团组织所属成
飞集团公司、六一一所、中航技总公司等数十个单位和部门研制。面对研制时间紧
、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的重重困难,成飞集团公司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与国际接
轨的项目管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等系统,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手段,将
传统的模拟量传递改变为数字量传递,采用了先进的并行工程管理方法,一边设计
、一边试验,各个研制阶段高度平行交叉,于2003年8月25日实现成功首飞。从签
订研制合同到实现首飞,只用了四年;从冻结技术状态到首飞成功,只有23个月,
创造了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奇迹。“枭龙/FC-1”型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
航空工业的设计、制造以及整机技术输出能力跃上新的台阶,为我国航空工业参与
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枭龙”飞机和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成飞集团公司突破了一批制造、试验、
试飞等关键技术,引进了相当数量的先进设备及工艺方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
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成功,开辟了我国未来飞机的发展道路。通过“枭龙”飞机和重
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成飞集团公司实现了航空制造技术从常规工艺到计算机集成制
造的发展,使成飞集团公司在飞机结构件数控加工领域实现由“机械军工”向“数
字军工”的转变。提高了重点型号工程结构件产品合格率,报废损失大大降低,复
杂使结构件的加工周期大大缩短。


一飞院: 敢为人先   创新跨越

中航一集团成立五年来,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雄厚的科研与设计能力,相继
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任务,任务之重,时间之紧,难度之大,技术台阶
之高,前所未有。全院干部职工秉承航空一院的“飞豹”精神,顽强拼搏,集智攻
关,逐个保住了重点型号的研制节点。

“飞豹”系列飞机研制进度紧,跨越技术台阶高,全线参研人员超常工作,勇于创
新,攻克了综合航电火控系统研制难关,连续多年都按研制节点向前推进,已完成
该机种的设计、制造、试飞和鉴定,并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完成多架验证机的改装
和阶段试飞验证任务。

重点型号是我军急需的武器装备。一飞院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在国内首次
大胆采用全机数字样机和VPM产品数据管理技术,保住了研制节点,大大加快研制
进度,为祖国争了光。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军委曹刚川副主席对该重点型号
的研制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祝贺。

一飞院和兄弟单位在某重点型号的研制中,建立了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空中
平台,填补了国内空白。一飞院作为总负责单位,在无设计资料无原始数据的条件
下,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克服困难,解决了多项技术关键,圆满完成了研制
任务。该重点型号在执行任务中,准确地获得了全部数据。

五年来,一飞院在全面完成了重点型号研制的节点任务的同时,设计手段、试验条
件、技术水平和能力实现了质的跨越。在国际上率先使用NT版的CATIA V5软件进行
重点型号设计,在国内率先编制出无纸设计规范。成功地进行了重点型号总体、结
构和全机各系统的全三维设计,建成了超大规模全机数字化样机。协调和发送了全
机CATIA外形数模,大型结构件三维数模直接进行NC加工,出色地完成了飞机部装
和全机总装。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电子预装配的无纸设计攻关。
在国内飞机型号研制中首次采用全机电子样机代替实物协调样机直接进行总体布置
、设计协调、干涉检查、维修性检查,确保了国家重点飞机型号研制节点,实现了
设计手段的革命。经过三年刻苦攻关,航电技术项目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一批国
外最先进的软硬件平台和工具软件和全数字航电火控系统综合实验室、强度实验室
、液冷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一批老实验设施数字化手段改造的完成,大大增强了研
究院的实验条件与能力。

西飞集团: 追求第一   屡创奇迹

2002年7月1日11时,某重点型号首飞成功!捷报频传——两种重点型号又相继首飞
成功。在一年中,3机首飞成功,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创造了我国航空制造
史上的辉煌与奇迹。

“十五”期间,西飞集团公司承担着4种重点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年飞机交付量
是往年的几倍。同时研制生产高度交叉,难度很大。在重点型号研制的日日夜夜,
西飞的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航空报国的豪迈热情,以超乎寻常的毅
力和勇气,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按照研制节点把一架架新机送上了蓝天,向党和
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点型号研制周期紧、难度大。某新机要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首飞,在我
国的航空制造上史无前例。2001年初,重点型号攻坚战被列为西飞集团公司四大攻
坚战的首要战役。西飞集团公司全面应用了并行工程、项目管理、精益制造和数字
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新方法、新技术;打破传统的年批次管理方式,推行CDS拉动
计划,实现了“连续生产,均衡交付”的目标。

在重点型号研制的攻坚战中屡创奇迹:某重点型号重量达2.5吨的侧端框大梁单件
毛坯加工,创出了国内航空制造业数控加工的新水平。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使
该重点型号工装研制项目压缩了70%,使某重点型号关键部件研制周期由一年半缩
短到6个半月,飞机起落架由20天装配一架份缩短到6天半。机翼总装型架装配工装
制造由一年半减少到9个月。原来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某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只用了
一年半的时间。

2003年4月27日,一架巨大的飞机载着某重点型号首件大型关键部件,从阎良机场飞
向远方的试验基地,某大型关键部件是整个型号研制中体积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
关键件。西飞集团公司的按期交付,标志某重点型号研制又一重大节点目标的实现
。飞机分公司17厂承担的3架份某重点型号大型关键件的研制,经过近1个月的奋战
,就完成了过去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装配任务。全机取样的导管有500多项,技术
难度大,参与单位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基本都赶在暑天进行,工作进行得异常艰
苦。参制人员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3年,完成增、改装任务的某重点型号在通电检测试验后首飞成功,西飞人再一
次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航空报国,追求第一
”的理念,展示了西飞人不辱使命、敢打硬仗的豪情与风采。


贵航集团: 勇闯新路  谱写华章

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航一集团所属最大企业。近五年来,贵航集团把加
快飞机研制开发与生产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贵航集团在完成
歼教七系列飞机的生产的同时,加快了后续机的改进改型。2002年4月11日,贵航
集团组织所属飞机设计所、双阳飞机制造厂、云马飞机制造厂等企业研制的歼教七
PG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该集团公司在产品研制和产品开发领域已具备了较高的能
力和水平。该机为歼7型飞机的改进改型,机载设备科技含量高,火控和制导系统
攻击能力强,只用了19个月就研制成功。

2003年12月13日,“山鹰”JL9新型高级教练机的首飞成功是贵航集团五年来谱写
的最精彩的篇章。接着,2004年4月3日,“山鹰”03号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
2004年4月13日,“山鹰”高教机全机100%静力试验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取得圆
满成功。“山鹰”高级教练机的研制成功,在航空工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开发研制新
机的路子。

“山鹰”的研制开发采取了自主投资、自担风险的全新市场运作模式,以客户为中
心,建立多种平台。该机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对飞行员所提出的训练需求,并兼有
一定的作战能力。

按常规,一种新型飞机的研制周期大约需要10年左右。然而 “山鹰”从研制到首
飞仅用了21个月,从飞机开铆到首飞仅用了212天,创造了新的奇迹。

“山鹰”新高教机的研制大量使用国际上先进的CATAI5.7版设计软件、三维电子样
机、CAD/CAM技术,使飞机的设计制造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山鹰”的研制中
,贵航人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模线样板的绘制需要数十万个工时,按常规要用
100多名模线员干上两年。十来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与退休的老同志在4个月就完
成了任务。两年才能完成的几千件工装设计制造任务,仅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
在贵航飞机设计所、云马飞机制造厂和双阳飞机制造厂,“611”工作制,“724”
工作制屡见不鲜,职工两天两夜、三天三夜甚至四天四夜不睡觉也不在少数。为保
节点,不少员工父母病重却不能在身边照料,亲人故去没能在床前尽孝,有的年轻
设计员恋人将婚期一推再推……

新高教机的研制,是在中航一集团的领导下,发挥大集团的联合协作优势和集中发
挥贵航集团内部联合配套优势的结果,贵航集团内部配套率达80%以上。


试飞院: 骄人业绩  问鼎巅峰

在中航一集团成立的五年中,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及空军试飞团与各有关方面协同
作战,顽强拼搏,确保了以重点型号工程为中心的科研试飞任务的全面推进,取得
了骄人业绩,测试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五年中,试飞院及空军试飞团先后完成了中航一集团某重点型号工程、某工程的鉴
定定型试飞,成功组织了多个新型号飞机的首飞,在全国十多个场区组织了试飞,
部分科目试飞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项目、架次上多次创造新纪录。2003年试飞总
架次突破2000架次大关,并创造了单架新机10天完成定型试飞46架次等数十项历史
纪录。尤其是首次三角翼战斗机大迎角特性试飞技术研究及失速尾旋试飞,开创了
中国航空试飞的先河。

根据试飞任务风险科目多、试飞任务量大、新机技术复杂等特点,试飞院及试飞团
果断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在科研试飞计划组织实施中,实行主备计划方案、混场次
飞行、降低试飞能见度、单架飞行日试飞6架次的高强度计划等一系列新办法。机
务、场务保障实行并行交叉作业,确保试飞的质量安全,提高科研试飞效率。

五年来,试飞院预先研究取得较大突破,目标特性、模拟仿真等一系列预研成果应
用到型号研制和型号试飞中,多个项目验证试飞填补了我国该领域试飞技术的空白
,并对更深层次的参与型号研制起到积极作用。试飞院依托型号,大力进行技术改
造和环境建设,综合飞行试验台建设基本完成;多架试验机得以改造和投入使用;
RDAS系统与TDAS、GDAS等系统组成了强大的遥测和数据处理系统,使测试技术达到
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重点型号工程及“昆仑”发动机试飞中,试飞院及空军试飞团与众多兄弟厂所一
道,面对举步维艰的工程试飞,积极想办法,推动工程进展。2001年遭遇空中停车
等重大险情26次,其中两次试飞员驾机单发着陆成功,拖装发动机40多次,排除故
障80多起,终于使历经6年磨难的某重点型号工程和“昆仑”发动机完成定型。

在某重点工程摸底试飞中,试飞院及空军试飞团主动承担风险,完成1500多万字的
外文资料翻译,完成了飞机改装,在极短时间里成功组织了飞机的摸底飞行试验,
并创造了大吨位飞机月飞行87架次及单机日飞行24架次的纪录,抢回了进度,培养
了自己的试飞员队伍,为设计单位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某重点型号工程试飞中,试飞院及空军试飞团在某基地数百人的大会战持续了近
两年。有的参试人员一年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有的倒在了试飞现场之后,
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有的在代偿系统出现罕见故障,机舱内压力剧增的情
形下,沉着处置,驾机安全着陆;有的同志眼部意外受伤缝了六针,第二天仍坚持
飞行;有的亲人住院,直到去世都未见上一面……


六二三所: 安全优质  捷报频传

中航一集团成立五年来,六二三所全所干部职工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
神,安全优质按时完成了各项飞机强度试验任务,不断创造出飞机强度试验的新纪
录,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新贡献。

1999年,六二三所顺利完成了国家某重点型号的部件静力、疲劳试验和全机高载试
验,并完成了轰6机体疲劳试验和主起落架的落震试验、某型机翼疲劳试验和剩余
强度试验、两个型号飞机的地面共振试验、运七Ⅲ复材垂尾的综合强度试验。

2000年,该所干部职工连续作战,于6月23日顺利完成了某重点型号鸭翼、襟翼等
26个项目78个试验情况的部件高载静力试验,并提前35天完成了机翼、鸭翼1倍寿
命试验,为该型号2000年考核节点的顺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轰6全机疲
劳试验,完成了4倍寿命疲劳试验、半倍寿命裂纹扩展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2001
年,六二三所全面完成了一系列飞机的静力、疲劳、共振、落震摆振等各类试验共
23项。特别是在国家又一重点型号首飞前的静力试验攻坚战中,连闯时间紧、难度
高、风险大三大难关,提前完成了19项静力试验任务,为新机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并创造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使我国的飞机静力试验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参试人员又于2002年5月底完成了其余18项试验任务,为该型号飞机建线的成功验
收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上级机关的嘉奖。2002年还完成了多种型号飞机的全机、
部件的疲劳、静力、共振、落震和摆振试验。尤其是完成了6架半全机地面共振试
验,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3年,六二三所承担型号任务之重,涉及型号之多,创建所以来之最。全年共完
成26项试验全是急、难、险、重项目,其中6项全机静力、疲劳试验项目,4项均为
首飞前的静力试验任务,包括“枭龙”首飞前的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山鹰”新型
高级教练飞机静力试验和全机共振试验,为集团公司实现“五机鉴定”、“七机首
飞”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4月13日,又按节点完成了“山鹰”新型高级教练飞
机全机高载静力试验任务。

(本期特刊图片由孙久奎、王维忠、牟健为、刘国刚、卢刚、朱亚平、张小洪、沈
峰、林鸿、王玉璞等及有关单位提供)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6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