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亲爱的小孩), 信区: Aero
标 题: 记一航动力所“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Jun 30 19:24:09 2006)
http://www.avic1.com.cn 2006/06/30
2005年12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发动机在中国一航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
在设计定型审查仪式上,300多名领导、专家、代表们齐聚一堂。当一位60多岁的老同志走
向签字台时,庄严的会场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位老同志就是投身航空发动机事
业40余年,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走出自主发展道路拼搏献身的老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一
航动力所副所长、“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张恩和。
张恩和1964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在空军部队锻炼一年后,1965年分配
到一航动力所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入所十几年,张恩和在发动机总体室担任结构组
组长,参与了多个发动机型号总体结构方案的构思、设计及修改设计工作;参加了排除发
动机振动大、喘振、温度高等故障的工作。他主持设计油膜轴承,使发动机整机振动值降
低了60%。1985年至1987年,张恩和担任“七五”民机重点工程项目——运七飞机用的涡桨
五甲1发动机降油耗工程总设计师。在他领导下,实现了发动机降低油耗9.4%的目标,涡桨
五甲1取得中国民航适航证并装上运七飞机投入航线使用。张恩和荣立部级一等功,获得金
质奖章。
“太行”发动机研制初期,张恩和作为副所长配合型号总师以最快速度组织完成了验证机
试制工作,实现了原型机立项研制目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仅有的飞行台寿命到期
,而且飞行包线也太小,在此技术情况下用“太行”发动机装配新型飞机试飞有很大风险
。找到合适的飞行平台进行领先试飞,成为“太行”发动机上天的第一道难题。
为了降低研制风险,张恩和适时提出以“太行”发动机配装成熟机型的大胆设想,并组织
所内技术力量进行了六个方面的可行性论证。1998年9月,一航沈阳所、一航沈飞、一航黎
明全力配合,完成了配装飞机的全尺寸金属样机制造和装配。仅用1个半小时金属样机就成
功装上飞机,进一步证明“太行”发动机可与成熟机型匹配。同年,总装备部批复同意将
“太行”发动机首装机种调整为成熟机型,并在这种飞机上完成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
1991年,张恩和出任“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和原总师李志广
带领科研人员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控制技术上继承与创新的比例,降解技术风险,采用
了数十项有预研基础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发动机设计上注重维修性品质,采用
单元体结构设计技术,设置齐全的发动机状态监控手段,为航空发动机从定期维修向视情
维护转变创造了条件。
试验是发动机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次重大试验前的评审会上,张恩和都针对试
验项目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预案,为参加设计和试验的人员指明方向,理清思路,从而
保证各项试验顺利成功。
“太行”发动机研制中始终把可靠性增长放在第一位。为了提前暴露发动机装机技术状态
的问题,张恩和决策发动机提前一个批次进行试车,进一步验证发动机结构可靠性。从19
97年开始,“太行”整机试车时数每年成倍增长,创国内发动机型号研制史上最高纪录,
并为“太行”发动机提前一个批次进行科研试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二批发动机及定型批发动机大量试验考核,“太行”发动机经历了故障暴露—攻
关解决—验证—再暴露—再解决—再验证的认识过程。发动机从故障高发期进入稳定期,
结构渐趋成熟,可靠性不断提高。一航动力所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总设计师张恩和指
导、影响下,随着型号研制的成熟,工程经验日渐丰富。从而完成了人才和知识更新换代
,成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05年11月14日是“太行”发动机的节日,也是全所、全行业、全集团喜庆胜利的时刻。
“太行”发动机冲破重重难关,完成了型号研制规定的全部试验、试飞工作,即将获得通
向蓝天的通行证!当时的中国一航总经理刘高倬、副总经理林左鸣等领导来到试车台亲手
拉下发动机长久初始寿命试车油门杆。试车台外鞭炮齐鸣,表达出全体参试人员日日夜夜
拼搏换来的胜利喜悦!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