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长征火箭从8公里到38万公里的腾飞之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3 08:46:15 2004), 站内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特别推荐 2004年9月29日
中国航天报 记者 石磊
伴随着2004年9月2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的一声轰鸣,漂亮的轨迹在天庭上闪现
了一个锃亮而厚重的数字——80!自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中国人远征太空的序幕至今,长征火箭已实施了80次发射
。这份跨越世纪的辉煌,正是中国航天献给国庆55周年的一份厚礼。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火箭的首飞,到2004年9月27日长征火箭的第80次升空,
其间时间流逝了34年,年轮碾过了两个世纪。如果我们把80次发射分成前40次和后
40次两大阶段的话,那么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前40次发射,大约经历了26年,
而后的40次发射仅历时8年。在前4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的第一个10次发射,步履
蹒跚走过了漫长的14年,而后三个10次的跨幅均在4年左右。在后40次发射中,每
一个10次大约用了2~3年,而从70次至80次仅用了1年。从这个对比中,不难看出
,中国航天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2003年10月至11月的一个月间,长征火箭
连续4次发射,每次间隔仅为一周,它表明中国航天的规模化、产业化已初见端倪
。不能小看这组数字的统计,它虽然反映的是发射数量的积累,但折射的却是中国
长征火箭质的飞跃。
任何一个事物发生质的飞跃,都由它内在的关键因素所决定,而长征火箭的自
主知识产权、成熟的技术则是其质的飞跃的核心。34年来,长征火箭走过了从常温
推进到高能低温推进、从串联到并联、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人造卫星到
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历程;运载能力从低轨道1.4吨跃升为9.5吨,高轨道从1.
5吨攀高到5.1吨;形成了12种可发射低、中、高轨道各种航天器的火箭家族,发
射成功率不断提高,自1996年以来,长征火箭不断刷新连续成功的记录,连续成功
达到38次,总成功率达到了91%,已跻身世界可靠性最高的火箭行列。在不远的将
来,中国新一代大直径、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火箭将上岗服役,它灵活多变的组
合模式,可适应从小到大不同重量和不同轨道高度的航天器发射需要。可以自豪地
说,在这个高端领域里,中国人依靠自力更生,完全有资格与世界空间大国平起平
坐。
经过长征火箭80次的跋涉,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58颗国产卫星和
5艘神舟飞船以及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高挂天穹,其中国产通信卫星10颗,气象卫
星6颗,返回式遥感卫星20颗,资源卫星4颗,导航卫星3颗,科学探测卫星3颗,科
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卫星12颗。国产卫星已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科学探测
、气象、资源、导航等六大系列。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激
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世界强国都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首要任务的当今时代,运载火箭
因其快捷的登天能力,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属性,它的重要性在于它从根本上拓
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人类在空间舞台表演的空间就有多
大,国家的制天权就有多大。1960年2月,上海南汇县的海滩边,中国第一次发射
的探空火箭只飞了8公里高,那时中国还没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如今中国的探测
一号卫星已飞上了3.7万公里的高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探测器将在38万公
里的高空上,向人们报告来自月宫的消息。
当我们回眸惊心动魄的80次发射历程,我们的耳边不由得响起了世纪伟人邓
小平同志的一段话——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
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80次发射,对于长征火箭来说,虽然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在中国人民开发利用
太空的征程上,它还仅仅是一小步。正像当年航天人为中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
样,长征火箭正以更加坚实和成熟的步伐向更加高远的空间勇敢长征。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