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给火箭一颗奔腾的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n 22 19:45:23 2004), 站内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航天科技  2003年3月21日

通讯员 吴忠民 杨军 中国航天报记者 冯春萍

 在古城西安南郊,我国大型航天运载器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航天科技
集团公司六院11所,目前正随着一艘艘神舟号飞船的相继升空而愈发声名大振起来


  2002年3月,“神舟三号”发射成功之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江泽民总书
记在亲切接见有功之臣时,接见了六院院长雷凡培以及11所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
副总设计师张宝琨;同年5月,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贡献卓越的11所,荣获中华
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莫大荣誉的取得,其实是几十年不懈追
求的结果。即将走过45年光辉历程的11所,至今已成功地为我国研制出了50多种型
号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参与历次卫星发射和重大飞行试验中,始终保持着100%
的成功纪录,其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动机是我国目前性能最优,可靠性、安全
性最高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已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神舟一号”、“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试验任务。

托举“神舟"上太空

  20世纪90年代初,当加快研制中国人自己的载人航天飞船重大决策确定后,其
运载火箭的“心脏”部分—— 一、二级发动机的研究设计任务,落在了11所科技
工作者的肩上。

  尽管该所在几十年的型号研制中屡建功勋,参加发射任务的发动机成功率达到
100%,但研制发射载人飞船的火箭发动机却非同一般。它不仅要具有高可靠性,
更要有绝对的安全性。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项技术改进和
新研制项目,解决方案研制阶段遗留的薄弱环节和技术关键,按期交付发动机。因
此,其艰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项目正式立项后,11所的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种种困
难,打响了研制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攻坚战。

  在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燃气发生器的
氧化剂喷嘴尺寸和流量范围不能协调起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该所成立
了发动机喷嘴攻关小组,开始了艰难的攻关。

  攻关小组兵分三路:一路人马仔细查阅以前该喷嘴的研制历史和生产情况,又
一趟趟地到生产厂配合生产,反复测量喷嘴的各种尺寸,现场配合各种试验;一路
人马找有关工艺人员和型号总师协商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另
一路人马则“钻”到资料堆里,详细查找、统计其他型号喷嘴的水力试验数据及成
功经验。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搬掉
了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研制道路上的一个障碍,使喷嘴顺利地投入生产,为后续研
制任务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3月,是载人飞船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月份。在发动
机大推力、长程可靠性热试车中意外地出现了故障。故障原因如不尽早查找出来,
并加以改进,不仅使后续发动机研制任务无法进行,还将影响整个发射任务的如期
进行。

  为此,研制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全力以赴奋战在查找故障的现场
。攻关过程中,原067基地主任胡鸿福,工程院院士张贵田,六院副院长、型号副
总指挥肖厚德,11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恩昭,六院副院长、原11所副所长谭永
华等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11所党委书记夏新林及远在北京学习的六院院长
、原11所所长雷凡培也时常牵挂着故障查找的进展情况,所有这些都给参加攻关的
一线科技人员以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经过20多天的艰苦鏖战,他们终于找出了故障原因,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1999年3月14日、3月20日,当用于飞行的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交付抽检两次热
试车均获圆满成功的时候,11所科技人员激动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这次试验的圆
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将正式交付,用于飞行试验。

  这一年的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此后,“神舟二号”、“神舟
三号”、“神舟四号”相继发射成功,这其中11所功不可没。

精心打造“新一代”

  研制无毒、无污染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用,是世界各航
天大国梦寐以求的目标。

  1996年,11所正式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下达的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
动机关键技术研究任务。从此,拉开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的序幕。

  以燃气发生器——主涡轮泵联动试验为目标,突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高压补
燃发动机关键技术,成为新一代发动机研制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需要攻克的关键技
术。

  1998年初,该所科技人员打响了涡轮泵首次联动试验的攻坚战。为了制订一种
安全、有效的联试方案,该所科研人员进行了无数次方案论证和讨论,制定了多项
可行性方案,并编写了动、静态计算软件和联试可靠性大纲,为试验提供了准确可
靠的理论数据。为了满足发动机对主涡轮泵中液氧主泵的性能参数,确保联试成功
进行,涡轮泵组和推力室组的科技人员对所设计的产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1999年2月6日,涡轮泵联动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工作有
了突破性进展,转而进入到一个新的研制试验阶段。

  随着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工作的不断进展,其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日益显现
出来。2000年下半年,该型号在一次试验中出现了问题,此问题如不尽快查出,将
直接影响下一步整机试验的成败。

  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周密细致的工作,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为下一步工作
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在整机试验前,为了尽量减少装配中接口的错误,杜绝问
题的出现,科技人员对200多个接口尺寸的设计状态逐一进行严格的复查,确保发
动机质量万无一失。

  2000年,液氧/煤油发动机经国家立项转入整机工程研制。无毒、无污染、高
可靠、低成本、大推力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研制,面临着设计、制造、试验以及
新材料、新工艺方面一系列难题。面对这样一个上水平、上台阶、赶超世界先进水
平的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11所科研及生产试验人员有着成功的喜悦,更无数次
面对困难、面对失利而思索,他们不断深化认识,从中锻炼出坚定不移、不气馁、
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团队精神。

  在研制工作的每个阶段,工作的进展时时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11所所长栾希
亭、党委书记夏新林每次试验都亲临试验一线了解产品的试前状态,慰问参试职工
,给大家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作为该型号发动机研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年过
半百的副所长张恩昭更是与科技人员和试验工人一起,始终奋战在研制试验的第一
线。

  今年2月17日,巍然屹立于秦岭群山中的航天型号试验台上,新一代大推力航
天型号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整机试验如期成功进行。这是11所研制的液氧/煤
油发动机用同一台发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继1月9日、1月20日之后,连续成功进
行的第三次试验。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压补燃发动
机研制工作有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实现了一步关键性的跨越。

  成功的背后,离不了全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多年来,11所在抓
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为带出一
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确保以科研生产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圆满
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11所走向辉煌铺就了金色航道。近年来,11所先后荣
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近20项荣誉称号。

  目前,11所依然承担着非常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尽快为国家研制出多种型号
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国防现代化研制出多种急需的型号产
品,都已成为他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研制的道路是艰辛的,也是坎坷的,但具有良好航天传统精神的11所干部职工
,将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通天大道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再创航天伟业,无怨无悔
地继续弹奏那铿锵激越的航天乐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