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e (醍醐灌顶·洗心革面), 信区: AerospaceScience
标 题: 托起“神舟”上云霄(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06日12:29:18 星期一),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bage 所发表 】
发信人: freehandhy (基本正确), 信区: Aero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Oct 11 16:48:19 2000)
总装某研究所一室建造新型航天发射场攻关纪实
张振乾 李传亮 刘程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目睹蔚
为壮观的一幕,总装备部某研究所一室的科技人员欣喜万分。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他们付出了7年的艰苦劳动,先后完成了载人航天发射场系统工程的总图规划、建筑结构
、给排水、空调采暖通风、供配电等专业的300多个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任务,设计建筑
面积10多万平方米,设计图纸1万多张。近日,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政委李继耐签署命
令,为该室记集体一等功。
在“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中,我国首次采用了“三垂”模式,即垂直总装、垂直
测试、垂直运输。总装测试厂房是发射场的核心建筑,这种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技术
要求高的载人航天基础工程,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建造。
在戈壁滩上建造一座相当于30多层楼高的巨型建筑物,这在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
绝无仅有。为适应大空间、大门洞和风荷载的特殊要求,厂房必须采用特殊结构,美、
法、俄等国家都采用钢结构,性能可靠,建造周期短,防护能力强,但是造价太高,不
适合我国国情。以高级工程师吴先厚、郭金锁等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根据发射场区的
地理特征,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模拟试验,创造性地提出“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多
筒体空间结构体系”新方案。该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节省了上千万元的经费,而且耐
火性能、保温和隔声效果大大优于钢结构。这在世界航天发射建筑中属首创。
当长征运载火箭点火的一刹那,从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烈焰,使地面经受着烈火考验
。如何承受烈焰对地面的冲击,是设计发射塔导流槽科技人员遇到的一大难题。以往,
我国发射火箭采用的是单面导流槽,技术比较成熟,安全可靠。而这次在戈壁滩上建导
流槽,地层结构变化较大,场区地下水位太高,采用单面导流槽必须采取复杂的降水工
艺,仅开挖土方量就要增加四分之一以上,耗资上千万元。节省资金的最佳途径是设计
建造双面导流槽。受场区地域限制,双面导流槽只能采用非对称结构,这就容易在发射
时因非对称气流对火箭造成偏心力,影响正常发射。负责导流槽设计的滕炳林、贺隆地
、向祖成等几位科研人员冒着盛夏40摄氏度的高温,查资料,访专家、做实验,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掌握了非对称性导流槽的复杂工艺,研究出了切实可行方案
。
导流槽问题刚解决,其配套使用耐火材料的抗温抗压难题又冒出来了。科研人员对
上百种复合材料反复进行试验,精心挑选新的配方,终于研制出既耐高温又能承压的新
型材料。
避雷塔是科技人员面临的又一道难关。由于受新场区地形限制,建造避雷塔会对场
区逃逸塔飞行安全造成影响。高级工程师谢晓龙等科研人员同中国电力科学院有关专家
联手,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模拟试验,取得了大量准确而翔实
的科学数据。通过对脐带塔防雷安全性研究,一个利用塔体作接闪器,在脐带塔上安装
避雷针的崭新而大胆的避雷方案在科研人员脑海中形成了。这一方案不仅保证了发射场
的安全运行,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1997年冬,戈壁滩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等4个群体建筑物
内集中空调表冷器突然被冻坏。如不及时修复,将会使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延期。怎
么办?常规做法是向供货厂家提出特殊要求,使其生产并全部更换能满足要求的表冷器
。但这样需要多花数百万元。水暖专业组副组长安建明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冒
着严寒和满天风沙,对90多组表冷器一一进行检查,终于发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
,从根本上防止了冷风渗透。鉴定会上,军内外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我
国严寒地区空调系统表冷器防冻这一老大难问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age.bbs@smth.org]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