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找房子), 信区: Aero
标  题: 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高原之巅“星”光灿烂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Oct 28 09:12:35 2005)

  中新网太原10月27日电 题: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高原之巅“星”光灿烂 

  作者 唐振宇 郭树林 邓辉林 

  绵延起伏的晋西北高原中部、挺拔秀丽的芦芽山脉西北侧,屹立着一座现代化的卫星
城,她就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有幸进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你能看到现代化的运载火箭、宽敞明亮的卫星厂房、专
用的先进特装设备和达到国际标准的检测系统。专家介绍,这里科技人员引进开发的自动
控制、数据处理、通信保障等新技术手段,使中心具备了现代化测试发射能力和高精度测
量水平,可满足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要求,中心已跻身世界航天发
射场的前列。 

  血汗浇铸卫星城 

  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环境恶化,地处西北大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战略上受
到威胁。1966年3月,毛泽东主席作出指示:酒泉中心要逐步搬家!中央立即传达了这一指
示,国防科委迅即通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领受勘选新的发射场区的任务。 

  1966年4月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包括战略位置、发射要
求、航区安全、交通、水源、占地、移民等方面的选址原则。 

  专家们在晋陕两省的多个地区展开了空中勘测和实地踏勘,经过层层筛选,步步圈定
,最终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沟壑纵横的晋西北高原中部。 

  在伟大事业的号召下,1967年的前5个月里,1585名创业者,从戈壁大漠、古都洛阳、
江南水乡辗转而来。 

  晋西北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节。一些创业者望着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迎接他们的是帐篷、地窖、荆条棚、牛棚和猪圈旁经过简单整修的杂物间!白天,他们刨
冰化水,掘土开工。夜晚,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风雪拍打着简易的住所,人们只好和衣
而睡。好不容易盼来夏天,当时,当地百姓都喝大坑里存下的雨水,里面还游动着小虫子
。遇到山洪暴发时,取水坑全是泥浆,创业者们饮水常常出现困难。交通不便使外面的蔬
菜运不进来,他们只能就着干菜、咸菜甚至拌着盐水下饭;没有办公场所,他们就坐在木
箱上,趴在炕沿演算、绘图、撰文…… 

  在这种条件下,活下去就是一种胜利。但是他们显然不满足于这种小小的胜利,改善
交通状况是当务之急。几千人投入了会战,加宽、取直、平整、架桥,公路提前竣工了,
铁路也相继建成,从此,火箭、卫星进入中心有了畅通的专用路线;在专业打井队的帮助
下,清澈的地下水从100多米的深处喷涌而出;绵延几百里的高压电线飞越山峁沟梁,结束
了中心点煤油灯的历史…… 

  创业难,难在毫无基础,难在全无经验,难在充满无数未知风险。中心安全部代理部
长张宏奇,住在群众的小土窑内,为了御寒烧煤炉,煤气中毒,献出了生命。这位穿越过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两次立大功的战士,却倒在了没有硝烟
的战场上。在发射设施建设工地上的一次突然塌方中,4名参加施工的战士在瞬间被埋进乱
石堆中。从他们沾满鲜血的衣兜里翻出来的,是用来充饥的硬梆梆的玉米面窝头。他们年
龄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才18岁。看着发射场70多米高、带有11层回转工作平台的发射
塔架,令人肃然起敬,其巍然雄姿,顶天立地,宛如创业者们的铮铮铁骨! 

  默默地奉献,默默地牺牲,终于绽放出火箭拔地而起时灿烂的焰火。1968年12月18日
,中国航天史的辉煌一页。这一天,“神箭”从黄土地点火出发,冲向天宇。中国自行设
计和制造的第一枚中程火箭全程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向人民交出了
一年组建、两年试验、首战告捷的答卷。 

  借助“风云”乘势而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作出了“我们也要搞气象卫星”的指示。1985年10月
,国防科工委在上海召开总体协调会,确定1988年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第一颗气
象卫星——“风云一号”。中心迎来了从单一型号发射场向综合型发射场过渡的重要机遇
。 

  发射“风云一号”的准备工作在中心全面展开: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更新、改造和
增添各类设备数百台套,新建了现代化的卫星测试厂房,并研制出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卫星电池空调系统;1984年9月,为了检测新研制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协调性和可
靠性,中心进行了火箭三级简易试车,取得成功;1987年5月,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计
算机进场,保证了卫星数据处理工作的需要;中心先后派出400多人次到有关厂、所学习,
了解卫星、火箭技术状态和测试流程,掌握设备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求。经过严格考
核,中心确定一线参试人员为1600余人,二线保障人员3500余人。这场规模庞大、准备充
分、计划周密的大战拉开了决战决胜的大幕。 

  卫星、火箭于1988年6月运抵中心。经过数千人近3个月的认真测试和准备,9月7日4时
30分,“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将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准确送入太空。18
分钟后,广州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收到“风云一号”发回的信号。次日,中央气象台开始
使用“风云一号”发回的云图资料,进行天气预报和海浪预报。中国没有气象卫星的历史
一去不复返了!国家领导人发来了鼓舞人心的贺电,发射当日正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气象组
织会议的会场沸腾了,与会代表纷纷同中国代表拥抱,向中国致敬! 

  从此,中心向现代化、综合型的卫星城阔步迈进,在卫星发射中连战连捷。1997年至
2002年的5年多时间里,中心一共发送22颗卫星,成功率100%,扭转了“八五”期间、“九
五”初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严峻局面,使中国航天在国际上重树雄风。 

  草药 接下来,这里不断放飞的卫星绚丽着晋西北高原的夜空。2003年10月21日,中心
发射“资源一号”02星和“创新一号”搭载星取得成功;2004年7月25日,“探测二号”卫
星从这里冲向太空,准确入轨;2004年9月9日,两颗“实践六号”卫星从这里成功进入太
空,相映生辉;2004年11月6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再传捷报。 

  中国航天在这里写下了多个“第一”: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第一颗资源卫星,第一
颗海洋探测卫星从这里成功起航……灿烂星空里,闪耀着中心成功发射的29颗卫星。 

  航天试验技术研究依托发射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在攻关克难中结出累累硕果
。中心有1000余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4项获部委级一等奖,22项获部委级二等奖。2人被
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分获国家中青年人才奖和伯乐奖,20人获中国航天基金奖,
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6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取得学位。如今,这里真正
成为一座荟萃航天英才和尖端技术的“卫星城”。 

  艰苦和奉献的新注解 

  1948年4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离开陕北前往晋察
冀根据地的途中来到这里。毛主席对县领导说,这里“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产胡麻、
莜麦、土豆……” 

  1994年1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中心,他感慨地说:“…
…这个地方的条件确实是艰苦。”并题写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八个大字。 

  同一个地方,在两位领导人的眼中,却不尽相同。 

  说她是个好地方,自有道理。此地工业甚少,天清气爽。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火
热的伏天时,位于天然风景区、山西第三高峰——芦芽山下的发射中心却十分凉爽,要说
来避暑,承德避暑山庄也不及她。说艰苦,更为贴切。且不说初创时期的艰辛,即使把如
今的自然风貌、生活条件与其他地方作一个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仍然是:艰苦。这里是
国家级经济贫困地区,最近的县城还比不上南方的一个乡镇繁华,当今社会的时尚虽然也
悄悄把触角伸向这里,但到达之时山外已是另一种时尚。这里干燥贫瘠,年平均降水量只
有530毫米。一年中大半年里冰雪不化,年平均气温只有4.7℃;短暂的春季,40米/秒的大
风刮得沙尘蔽日,童山秃岭,偏远寂寞……这一切,直接挑战着人们的心性、意志与信念
。 

  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批航天科技人员甘愿舍弃都市生活,来到这里献
青春、献终身。笔者看到一份统计资料:为了完成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的发射任务,中心
保障部操作员张立华,在检修供电线路时以身殉职;中心计划处工程师孙文元,患有严重
的胆结石病,率队驱驰千里,到深山峡谷执行火箭残骸搜索任务。20多天的野外生活,使
他胆囊萎缩,功能几近尽失。任务中,中心510人推迟假期,230人在父母、亲人病重、病
危之际坚守岗位,100多人带病工作,许多人妻子临产但因任务需要而无法回家照顾,几十
对夫妻把幼小的子女寄托在老人或亲友家,双双奔赴任务一线……他们谱写出的“两种精
神”即立足场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着眼试验、甘愿吃亏的献身精神,将和中心创造
的卓越成就一样永载史册。 

  英雄的人们应该受到英雄的礼遇,不能让甘愿吃亏的人吃亏!近年来,中心对住房、
水暖电设备、炊事机械、医疗设备等进行了更新改造和配套治理,特别是解决了下属散、
远、险单位的吃水、取暖、洗澡、吃菜难等问题。新建的二级甲等医院大大改善了中心的
医疗条件,竣工不久、呈大鹏展翅型的体训馆,集现代化的游泳池、健身房、保龄球道和
室内篮球场于一体,丰富了科技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中心基层单位肉、菜、蛋
自给率分别达到63%、60%、135%,实现了每年人均1只羊、3只鸡和每日“鸡蛋加牛奶”的
目标。中心还积极推进发射禁区的三荒造林工程和办公、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先后造
林11万亩,植树300多万株,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