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与总设计师面对面 新华网记者对话王永志院士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Oct 11 18:13:28 2005), 站内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0月11日 15:15: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酒泉10月11日电(记者 贾永、白瑞雪、徐壮志) 志愿军飞机掠
过黑土地上空时发出的轰鸣声,激发了一个农家孩子的航空梦。这个从小想要成为
生物学家的东北少年在1952年高中毕业时一改初衷,报考了清华大学航空系飞
机设计专业。王永志的名字,从此与广阔的空间紧紧相联。
王永志,1932年出生,1955年至1961年留学前苏联莫斯科航空学
院学习飞机设计,1957年服从祖国的安排改学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1987
年成为“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1992年担任载人飞船工程技
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工程立项后即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这位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接受了新华社记
者的专访。
神六肩负三大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记者:从外观上看,除了重量上的增加,神舟六号飞船与神舟五号似乎并没有
多大差异。请问,与神五相比,神六飞行任务有哪些变化?
王永志:主要变化有三个:一是航天员人数从一人到两人,二是飞行天数从一
天到多天,三是航天员活动范围扩大到全船。也就是说,在神舟五号飞行中,航天
员一直待在返回舱中,飞行了一天;而这一次,由两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员组要
飞行多天,要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活动,还要完成空间科学实验的操
作任务。
记者:对于中国载人航天,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王永志:我们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分三步走的规划。神五飞行的成
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步任务的目
标。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是第二步任务的开端,要解决多人长时间在太空飞行、工
作和生活的关键技术,并且还要完成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人是载人航天的核
心,人的作用是任何机器设备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是整个载人
航天工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工程第二步计划的一项预定任务。神舟
飞船的基本设计状态就是多人多天飞行,但检验得一步一步地来,现在就到了检验
“多人多天”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以说,神六飞行任务是创造性的
。
记者:那么,具体地讲,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给工程各系统带来了哪些挑战
?
王永志:要保证多人多天太空飞行的成功,最大的挑战应该是飞船的环境控制
和生命保障系统表现如何,具体说,就是如何保障多名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的吃喝
拉撒睡。这点与短时间太空飞行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飞行时间长了,人总要吃
些热的饭菜吧,总要大小便吧,总要睡觉吧。这些问题在地面的自然环境中都很简
单,但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都成了难题。还有就是飞船内的环境控
制,比如大气压力、温度、噪声,尤其是大气湿度。大家知道,飞船内的有效空间
相对地面环境是比较狭小的,而两个航天员正常生活所产生的湿气却一点也不比地
面少,如果不采取措施,飞船内的湿度很快就会饱和结露,会出现水珠,其后果不
仅仅是航天员感到不舒服,漂浮在飞船内的水珠还会对飞船的电气系统产生危害,
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此外,对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异味也都要
采取措施处理。对付这些问题我们都有措施,而且不止一套措施。如果自动系统出
现问题,还为航天员准备了手动措施。应该说,这些措施前几艘飞船都有了,也都
经过了适当的考验,我们还是有把握的。
神舟六号还要为更长时间的太空飞行积累经验,比如说航天员在飞船内的运动
与飞船姿态控制的协调性、飞船的人机工效等等。神六飞行任务中,航天员要打开
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要在轨道舱中工作、睡觉、吃饭、大小便等,这些活
动都会引起飞船的姿态变化。也就是说,在太空中呈漂浮状态的飞船,只要人一动
,飞船就会随之摆动。那么,哪些活动对飞船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飞船的姿态控
制规律应该如何调整,航天员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动作等等,也是我们要进行的一
个实验项目。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通过这次飞行进行验证。这些问题不解决,下一步的空间
交会对接、出舱活动以及更长远的空间站建设就无法进行,所以,我们把这些技术
同飞船的发射和返回技术一样,称为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
记者:看来神六飞行的确意义重大。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这次飞行处于什
么位置呢?
王永志:神六飞行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开篇之作,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具体地说,神六飞行有三大任务。
第一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比如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这个我前
面已经讲过了。
第二是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在神舟二号到五号上,都开展了各种空间科学
实验,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为什么要到太空中去做实验呢?太空的高真空和微重力
环境,是地面环境无法比拟的,能够进行地面上无法或难以进行的科学实验,生产
地面上难以生产的材料、工业产品和药物。与前几次实验不同的是,神舟六号上进
行的实验将是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有人参与,就可能有更多的发
现。
第三是继续考核和完善工程各系统的性能。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行都成功了,但
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所以我们认真总结每一次飞行的经验,使下一次飞行都有一
些改进和完善,工程总体和七大系统就是这样逐渐实现性能优化的。同样,像前5
次飞行一样,神六也具有考核各系统、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各系统性能的作用
,这是为确保将来神舟七号、八号的成功做准备。
中国已是航天大国,载人航天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
记者:衡量一个航天大国的标准是什么?我国是否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的行列?
王永志:我认为,衡量一个航天大国的基本标准是,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完
成有一定规模的航天计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已经是航天大国,并且是世界
上第三个独立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但是,与美国和俄罗斯这样的航天强国相比,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载人航
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基础工业水平尤其是原材料、元器件
和工艺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致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总体上还有比较
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不仅成就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而且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21世纪,坚持
走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已经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
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已经自成体系、配套完整,进入
了世界先进行列。
记者:美国、俄罗斯在40多年前就实现了载人航天,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同样
多的时间来弥补差距吗?
王永志:不是这样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论证、立项开始,就采取了跨越式
发展的思路,而不是按照美俄当年的步骤亦步亦趋。
比如飞船。美俄的飞船都经历了从单舱到多舱的发展阶段,我们来了个技术大
跨越,直接瞄准国际上第三代飞船,研制中国的三舱飞船。我们的载人飞船在美俄
40多年后才发射,不能做一个他们当年的飞船,而要做成他们现在的水平。实践
已经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世界科技在不断进步,像信息技术就比40多年
前大大提高了。所以,我们虽然晚了40多年,但我们的飞船问世后,技术水平就
与他们目前的近地轨道飞船相当。并且,我们的飞船还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外
的轨道舱一般作废弃处理,而我们的飞船在完成在轨运行任务后,轨道舱仍可作为
一颗科学应用卫星继续留轨运行。轨道舱增加交会对接机构后,还可以作为目标飞
行器使用,这样就为载人航天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记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特色”吗?
王永志:可以这样说,但不仅限于此。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是紧密结合的,也
就是要走自己的自主创新之路,迎头赶上。事实上对工程的总要求就是,在确保安
全可靠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
其实,实用性也是我们的一个特点。当年美国和前苏联搞载人航天是为了太空
竞赛,而我们是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按照我们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
解决载人航天的问题。正因如此,我们每一步都强调实用,所以每次载人航天飞行
都安排了新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项目,一边研制一边应用。从根本上讲,开展载
人航天就是要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平开发太空资源,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目的和做法都与国外不同,具有
自己的特点。
发射前兴奋成功后难眠,航天人的目标没有尽头
记者:神舟六号就要发射了,作为工程总设计师,您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最担
心的又是什么?
王永志:我从事火箭设计和研制工作几十年了,每次发射前我都是一样的心情
,既紧张又兴奋,虽有所担心但更多的是对成功的期盼。发射前我常常处于兴奋状
态,难以入睡,总想着打成后再好好睡,可成功后就更兴奋、更睡不着了。
这次发射准备充分,测试检查全面,各种数据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我更有信
心。我们围绕着提高火箭和飞船的可靠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技术措施,现在上天产品和地面各勤务系统技术状态很好,我
相信这次飞行能够成功。
记者:从神舟一号到现在,您有没有压力最大的时候?
王永志:从无人到有人,从上一个人到两个人,任务越来越难,所以我的压力
是越来越大。任务难度越大、付出越多,成功后就越喜悦,但喜悦很快就被新的压
力代替了。干航天这一行没有重复的工作,新的任务总是更难,所以压力最大的总
是即将面临的这次发射!
说到压力,有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
刚开始进行无人飞行试验的时候还没那么紧张,越接近载人飞行越担心。到了
神舟三号发射准备时,我们对质量控制就特别严格了,特别强调“载人意识”。神
舟三号飞船进场后测试,发现穿舱插头中有一个接点不通,尽管所有使用这个插头
的信号都是双点双线连接,但是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查彻底,于是把这个插头拿回
北京“归零”,进行解剖,结果发现是设计方案上的缺陷。如果重新设计、重新投
产,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当时有些试验队已经进发射场了,撤场必然造成很大的
经济损失和发射的延误,我的压力很大,一时难以下决心。中央领导知道后十分重
视,专门批示说,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彻底解决,切勿抢时间。这个批示及时地解
除了我们的思想负担,所以我们最终决定推迟发射。这件事极大地教育了全体参试
队伍,对我的震动也很大:为了航天员的安全,再大的压力也要承受。
记者:从事航天几十年,您一直保持低调。但随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
满成功,全国人民一夜之间都知道了您的名字,您是否会有些不适应?
王永志:是这样的。神舟五号飞行成功后,全国人民都很振奋,媒体也进行了
大量的报道。党和国家给了很高的荣誉,但我深深地知道,这些荣誉是对全体载人
航天队伍的褒奖,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还是原来的我。(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