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7 19:11:30 2005), 站内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重点新闻  2005年10月18日

  中国航天报 记者 赵山山 冯春萍 
  期盼、紧张、兴奋、关注、欢呼,如果这些词语代表着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回收
前前后后国人的心情,那么,对于“神六”总设计师张柏楠来说,只有两个词形容
最为恰当:沉着、冷静。
  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当两名航天员从天而降,凯旋出舱,接受亿万国人英雄
般的欢呼时,记者找到了幕后英雄张柏楠,请他说说现在最想做什么。他轻声慢语
地说:“我想静静地把下一步工作考虑一下。”
  张柏楠良好的心理素质源自何处?可以这样说,既来自于他性格中天生的沉稳
,更来自于他对亲手打造的这艘飞船在性能上的自信。
  2004年1月,也就是“神五”发射回收成功“百日”之际,张柏楠从“神五”
总设计师戚发轫手中接过帅印,出任“神六”总设计师。此时,他身上的担子着实
不轻:他要率领他的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对飞船进行一番新的设计和改进,
以满足看似简单的“多人多天”的飞行要求。
  “‘神六’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
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张
柏楠道出了他手中的这艘飞船的新特点。接着,他披露了飞船改进的几个方面。
  新点之一:改进缓冲杆,落地更舒缓。
  缓冲杆是航天员座椅下的一个装置,类似汽车座椅下的减震器。由于这次是两
人飞行,飞船的重量有所增加,降落时的力量也更大,为了减轻航天员落地时的震
动,“神六”的缓冲杆在技术上做出了新的改进。2004年10月,对改进后的缓冲杆
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航天员在落地时的反作用力被轻松化解,
效果相当不错。缓冲杆的改进,显示出航天人对航天员的责任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理
念。
  新点之二:舱门作文章,进出保畅通。
  连接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的关口,就是飞船的舱门。在“神五”飞行时,由于
航天员只是处于返回舱,因而不涉及舱门的开与关,所以舱门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
。但“神六”就不同了,舱门有两个重要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是密封性好,
二是开关自如。为此,张柏楠在设计中对检漏仪器进行了改进。结果,舱门与舱壁
之间连一根头发丝的间隙也没有。舱门良好的密封性能,确保了绝不会出现漏气和
飞船返回地面时对航天员产生生命威胁的可能性的发生。另外,舱门能否开关自如
也非常重要。在做地面试验时,科研人员特地把人吊起来,模拟在失重状态下航天
员开启舱门,取得了理想的开关舱门的效果,解除了舱门打不开或开了以后无法关
上的担忧。
  新点之三:舱内搞“装修”,防止刮蹭碰。
  “神六”里的航天员要在舱内进行多天活动,在失重的条件下,身体不由自主
,难免在运动当中会碰到舱内的舱壁、仪器设备,这就有可能会碰坏仪器设备,甚
至会碰伤航天员。为了把这种危险的隐患降到最低,科研人员对“神六”进行了一
番“装修”。他们把有的仪器设备包起来,把有的仪器设备安置在航天员不易碰到
的位置,并对有的仪器做了特殊处理,从而保证了人与仪器设备和平共处,相安勿
扰。
  新点之四:增强抗扰性,任凭舱内动。
  “神六”的航天员在舱内运动,多多少少会对飞船产生力的作用。而在太空失
重的环境下,有时哪怕一点轻微的力的作用,都会对飞船飞行路线产生干扰。为此
,科研人员将飞船的飞行控制系统做了新的改进,做到了航天员“你动你的”,飞
船“我飞我的”。
  其实,在外行人看来这些颇有新意的地方,在张柏楠的眼里却并不是他的事业
当中的“得意之作”。作为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他更看重的是基础性工作做得是
否扎实,他的团队能否在“战斗”中快速成长。一句话,就是神舟飞船的未来能否
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神六”的成功,只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辉煌已成过去,挑战
直面眼前。后面的工作和目标,才是他现在需要重点考虑的。用一句俗语比喻,就
是“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
  “作为飞船总设计师,我既要保证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又要保证在研项目顺利
进行。只看眼前的成功而冷落未来的型号,到时候会受惩罚的。”刚满43岁的张柏
楠,却像一位老谋深算的战略家,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天际。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