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四号”在轨运行半年 科学实验取得成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y 19 19:48:38 2004), 站内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20日 15:05)
CCTV.com消息(新闻30分):从去年12月30号成功发射到现在,神舟四号飞船
轨道舱承担的各项科学实验均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有价
值的空间实验数据。
这次神舟四号飞船的应用系统共装置了52件科研设备,开展了大规模的空间环
境探测、多模态微波遥感、空间生命科学以及微重力实验、航空育种等7项空间科
学实验。
记者现场:“ 各位观众,这里是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这次神舟
4号对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首次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监测实验,目前
已经初步探明了神舟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状况,为神舟5号飞船的安全出行作
好了“路况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世金:“这就是我们首次获得的
空间带电粒子示意图,这个红色区域我们称为“南大西洋高危区,飞船在经过这里
时每秒钟会遭遇几十万个带电粒子,但这些粒子不会进入飞船内部,神舟5号将从
这个区域穿过,所以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我们建议航天员不要在这里出舱。”
这次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由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实验还结束
了我国没有自己的航天微波遥感探测数据的历史,这台探测器克服了可见光、红外
探测器在恶劣天气中和晚上不能工作的缺陷,成功探测到了我国海洋的风场、浪高
、大气、植被、降水等情况,这种遥感器今后将用于我国的海洋卫星和气象卫星。
我国科学家用自制的设备利用温度的变化,在太空中成功地控制了滴液气泡在微
重力条件下的移动,这标志着我国在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已经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项技术将用于我国更好地合成太空新材料。 空间细胞电融
合实验成功地将太空中两个细胞的融合率比地面对照实验细胞的融合率增加到10.
4倍。目前这些细胞生长良好,将在近期内分化成烟草苗。 神舟四号搭载的苗木已
经移栽到北京航天城,一些高蛋白、抗旱、抗碱性比较强的畜牧草、绿化草也已经
在甘肃扎根。
载人航天工程顾逸东:“这些实验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代表了世界前沿的水
平,这些实验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于掌握空间科学的基本技术、关键技术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科学实验的结果对今后开拓空间的产业,以及反过来指
导地面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背景:神舟飞船备忘录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神舟系列飞船的有关情况。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升空,并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
船、火箭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
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
,也在这次发射实验中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发射升空,
“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
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
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成功发射。
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
天员呼吸机和血液循环系统中的心跳、血压、耗氧及产生多种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
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舱运行了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
空间科学实验在陨落分析、燃料分配、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
要突破。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飞船与载人飞船状
态基本一致,目前各项科学实验已经基本结束,获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数
据。 神舟五号飞船正在加紧研制生产,航天员训练进展顺利,将如期发射。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