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e (丢三拉四·乱七八糟), 信区: AerospaceScience
标  题: 综述:“神舟二号”放飞国人航天梦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31 19:38:42 2001), 转信

发信人: BLC (小白), 信区: Aero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an 15 23:24:44 200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cwy 所发表 】
1月10日凌晨,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走近“神舟二号”这次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
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
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
致。飞行期间,将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微重力科学等领域
的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在工程院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
前沿》一书中介绍,飞船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早期的飞船都采用两舱设计,如前
苏联的东方号、上升号,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号都采用两舱设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以及飞船飞行任务的日益复杂,两舱式飞船不能满足宇航员对活动空间的需求,不能满
足宇航员对特殊疾病的预测以及心肺功能、前庭功能对航天飞行的适应性,所以我国的
神舟号采用的是三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构型(从电视画面
我们可以看到“神舟二号”的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方
案。三舱结构比两舱结构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它是宇航员在太空自由飞行时的生活舱和
工作舱,航天员在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掉,这样座舱就可以适当减小尺寸,以供航天
员在上升和返回时使用。
  返回舱世界最大
  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的发射神舟一号返回舱,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介绍
,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在飞船的中
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
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
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太阳能电
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
活舱、试验舱和货舱。
  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形状像一个圆筒,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
。推进舱安装有四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
的主太阳能电池阵。
  中国宇航员登天开始进入倒计时
  中国的首批宇航员是如何选拔的?目前训练进展状况如何?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
,我国的首批宇航员是从上千名现役歼击机飞行员中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在选
拔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一些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飞行技术等基本条件,更主要的
是通过临床医学、生理技能和心理功能的检测,判断候选人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

  据介绍,在我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模拟不同航天状况的训练正按计划进行着。我国
对宇航员的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训练、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训
练宇航员的身体素质、生理医学训练以及航天基础知识的培训;技能训练包括各种航天
任务的操作、飞船上的设备操作和空间试验操作等;综合训练是针对飞行任务的大型综
合训练与演练。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age.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