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iki (我有n个梦之Ver.2005), 信区: AerospaceScience
标  题: “神舟二号”返回加速我宇航员上天进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16日18:28:4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1/01/18 07:51 中新社网站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消息:一月十日发射升空的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
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已于北京时间一月十六日七时二十二分顺利、
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场。这标志着中国载人宇宙飞船技术日臻成熟
,载人上天的日子又近了一大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空间火箭技术和遥控技术取得突
破,中国国防实力进一步增强。
  这次“神舟二号”飞船围绕“载人”进行的试验系统成倍增加,飞行时间也由“神
舟一号”的不到一天大幅增加到七天,意义不同寻常,可以说中国航天飞行几乎只差真
人(宇航员)入舱。是次中国航天工程第二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
飞行试验数据。而按照中国航天发展计划,只要再取得三到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成功,
技术准备相对进一步成熟的时候,就可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了。
  有关人士介绍说,这次发射并回收的“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与一
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发射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不但从飞船运载方式到装载
内容都有重大不同,而且它的系统结构、技术性能也存在着较大不同,其技术状态与载
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增加了多种生存系统功能,包括留轨运行、舱内环境控制和
应急救生。在这次任务中,船上多个分系统均参加飞行试验,凡是与宇航员生命环境保
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据披露,“神舟二号”的返回舱容器目前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上最大的一
个。返回舱是宇航员升空、返回及生活工作的座舱,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及与地面联络
的通信中心,它是载人飞船的核心舱段,位于飞船的中部。
  据悉,“神舟二号”在太空环绕地球运行一百零八圈期间,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第一
次全系统执行在轨飞行试验任务,六十余件主要科技试验仪器设备进行了材料科学、生
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此次“神舟二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和回收成功
,正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再仅仅只是传说,中国宇航员
进入太空的那一天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到来。
  有关人士指出,载人航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送上太空。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发
射飞船要首要确保宇航员安全。所以,中国试验飞船以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
素。中国的航天工程今后还将继续在热控、环控生保、应急救生等方面作进一步试验,
还将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每艘飞船试验的侧重点也会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不同,直到各
系统都严格地经受住了考验,飞船才可以载着宇航员上太空遨游。
  据了解,“神州号”被设计用于可载四名宇航员。而据中国航天局局长透露,中国
已经挑选了多名宇航员进行训练,以备实现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他说,这些宇航员是从
中国空军挑选出来的,目前他们正在接受一系列的人与飞船适应训练。中国第一代宇航
员经过充分训练后体格可能会优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宇航员。
  据透露,中国的宇航员正在北京西郊的中国宇航员训练基地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这个训练基地,作为世界上第三座大规模的航天城,建有多座模拟太空环境的试验中心
,且拥有一整套用于航天医学工程研究的地面模拟试验设备,如低压密封舱、低压变温
舱、生保系统环境模拟实验舱等,液压程控多功能人用转椅以及人用冲击塔等。全套的
试验设备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过各种试验获取宇航员在太空飞行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神舟二号”胜利发射和准确返回着陆,显示中国有强大的科技攻坚组织能力,在
比外国短得多的开发时间内,将中国空间科技升上一个新台阶,这不仅是太空科技试验
的成功,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更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有人预言,如果中国的载人
航天计划如期于本世纪初实现,那幺,人类航天活动将进入中美俄“三国时代”。(中通
社思良)

--
参考文献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7
王朔.动物凶猛.华艺出版社,1992.
陈国军.我和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佚名出版社,1993
Janusz Kajzer,Günter Schroeder,et al.Shearing and Bending Effects at
the Knee joint at High Speed Lateral Loading.SAE 973326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tyr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