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Aero
标 题: 3人梯队首飞后集体亮相 医生揭密5年苦训历程(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22日17:44:4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 讨论区 】
【 原文由 leonado 所发表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三人航天梯队首飞后首度集体亮相,航天员“教头”央视实话实说
央视《实话实说》供本报专稿
“航天员在我心中,航天员生命在我手中!”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这样一个
口号,每个人在每个工作环节,都会把这个口号在心里复述一遍。
万一飞船被流星打了个洞,航天员怎样呼吸?落地时,座椅怎样防止巨大的冲击?一
套成本50多万元的航天服,怎样保压去热?最后时刻,三人梯队中,谁上天?作为航天员
生命的守护神,航医所各大系统的主将,昨晚集体亮相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透
露了航天员训练过程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三人航天梯队在杨利伟首飞成功后,也于
昨晚第一次集体和公众见面。
昨晚,电视里的杨利伟站在翟志刚和聂海胜中间,就像一个上台领奖的最佳男主角,
代表全体航天员把从祖国、人民、观众,到飞船、火箭各大系统都感谢一遍之后,特意向
台上这些与之朝夕相处五年多的航医人,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深深谢意。
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的摇篮”。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医监医保
,航天员的环控生保措施,宇航服、航空座椅的设计制作,航天食品的研制生产等都是在
这里完成的。宿双宁,广州人的骄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这里就是他指挥“航天保姆”的地方。
最后取舍:宣布决定转头就躲
白延强,航天员系统副总调度
黄伟芬,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人:很多人对航天员最大的好奇,是这些航天员是怎么选来的?我们现场也有一
些朋友,可能跟我一样都特别想穿这个宇航服,是不是只有各方面条件符合你们要求的人
才能穿?
白延强:是的。第一个就是基本条件,基本条件类似咱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或者广播
里听到的身高、体重。比如说你的飞行技术,是不是飞行员出身,因为我们战斗机飞行员
,或者叫歼击机或者是强击机飞行员,一般是在1.75米以下,过去也有1.60米以上,将来
再选的话就是1.65米以上了,因为1.60米男的身高就比较少了。
主持人:我们看科幻片的时候,为什么看到有些普通人也能到太空上去呢?
白延强:是这样的,由于我们国家是首次载人,条件比较苛刻。将来比如说太空旅行
,类似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你的基本心理素质要达到,第二
就是你不能有病。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第一梯队选出的是三个人,可是最后能够上去的是杨利伟一个人
,你们俩(宿双宁、黄伟芬)谁投票让杨利伟上的?
黄伟芬:我们都投票了。因为杨利伟是最优秀的。
主持人:像聂海胜、翟志刚,他们平常跟你们也应该是很亲近的关系,但是你们取舍
困难吗?
黄伟芬:取舍挺困难的,确实挺困难的,底下不知道反复讨论多少次,对所有的资料
都得进行分析,非常难,确实非常难。
主持人:这个名单出来以后,你们再见到翟志刚和聂海胜,你们心里边别扭吗?
黄伟芬:不别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都能理解。
宿双宁:我反正躲了。我出来,见一面,赶紧转头走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跟他们的感情应该很深的,这怎么能体现出你们感情深呢?
宿双宁:要求严,我对你要求严了,训练成功了,咱们飞行成功了,就像我前天还听
说我们中学的班主任回忆说,我过去挺好的,其实我很调皮,但是我很感谢他,老训我们
,我们一见他就跑,现在成才了。
主持人:他们见了你们跑吗?
黄伟芬:他们不跑。
主持人:那么在他们的整个训练,和杨利伟最后上天的时候,你最揪心的是什么,最
担心的是什么?
黄伟芬:最担心的呀,应该说是说安全吧。因为这要各个系统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都
不能出问题。我们负责训练,而且组织他参试,特别关心就是他不能出错。因为每一个环
节,船也不能出问题,箭也不能出问题,我们航天员操作也不能出问题,但是杨利伟最后
表现非常出色。
图:三雄敬礼
模拟训练:失重血液找不着北
陈善广,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主持人:我们现场马上给你一个训练好不好?
工作人员:一会儿咱们头先朝下,然后呆上一分钟,然后再直立起来,75度,呆上5到
6分钟,然后再头朝下一分钟,这样的话,来回三个轮次,你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特别难
以忍受的话,可以申请停止,我们将马上把你放下来休息。
主持人:宿总,这个主要是训练我们航天员的什么?
宿双宁:是血液重新分布,就是航天员从地面进入太空,他就是失重了,失重的时候
,血液它是往上升转移的。心脏血管这些,工作就找不到北了。
主持人:这个解释得比较清楚。
宿双宁:为了使航天员能尽快地找到北,上去以后不至于晕乎很长时间,就做这个训
练。
主持人:作为普通人,要作为一个外太空游客的话,这也是一个短期训练吧?
宿双宁:这个要简单地训练一下,要不然你上去猛地一吐,那“屋子”本来就不大,
吐得满屋子都是,怎么弄。
主持人:宿总刚才讲了,这只是一个简短的演示,其实真正受训的过程非常长。
主持人:我们看到的这个模拟器是咱们自己研制的?
宿双宁:这个模拟器是我们航医所为主体单位,还有好多协作单位,包括空间技术研
究院,飞船系统的很多专家也参与了。
陈善广:宇航员有好多训练设备,像转椅、秋千,还有刚才的那个模拟器,这些都是
我国自行研制的。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系列大型的模拟太空环境的设备,这么多大型的
地面设备,中心的意思还是要保证人,因为进入太空以后人的生命是最安全的,要把他安
全地接回来,所以地面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训练,确保人的安全。这就相当于一
个交响乐,航天员是里面的歌唱演员,我们还有大指挥,技术线上还有很多人,就像拉提
琴一样,但是非常协调,非常完美很动人的一个交响曲,应该说这样的比喻可能更合适一
些。
主持人:在这些为他们考虑的过程中间,你们有没有亲自试一试?
陈善广:很多我们科技人员本身都要自己去实验的,包括低压缺氧的这种环境。
图:说好只是握手,幸运观众上台后却把三位航天靓仔逐个抱了一遍
医监医保:经年累月如影随形
李勇枝,医监医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医药女博士
主持人:能不能先为大家解释一下,医监医保怎么理解?
李勇枝:医监医保分训练期间医保和飞行期间医保,当航天员从选拔入所那一天开始
,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了不间断的医学保障,就像影子一样,航天员出现在哪里,我们的医
监医保人员就出现在哪里。
主持人:比如我们平常的感冒打喷嚏,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你们需要密切观察的事情
。
李勇枝:对了,对航天员,从预防入手。
宿双宁:临飞之前14天都被关起来了,谁都不许进,穿着SARS服进到那个房间里面,
防止航天员感冒。
主持人:那就是航天员他们老婆去见他们都不行。
李勇枝:是的。在任务前期吧,根据任务的临近,我们实行的是传染病隔离制度。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在太空中所谓的空间运动病,会是什么症状?头
晕?
李勇枝:头晕、恶心、呕吐、嗜睡,对事物不感兴趣,而且这个头晕的程度和头部的
活动是非常有关系的。直接影响着他整个的工作效率。
宿双宁:什么意思呢?他头晕了以后,他头越动越晕,就是这个意思,头不敢动。
图:航医群英
航天食品:自体试验吃成最胖
白树民,航天营养与食品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人:我们在传回来的图像里面看到杨利伟吃东西,这个你们叫航天食品对吧,跟
我们生活中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吧?
宿双宁:他吃的也不是王母娘娘的鲜桃,也是我们吃啥他吃啥,只不过制作的工艺不
一样。
主持人:您好白主任,为什么说因为您最胖,平常您是不是也嗜吃。
白树民:对,除了平常正常饮食之外,加工的食品我们都要试吃。
宿双宁:他要吃好多顿。
主持人:我印象中试吃的应该是小白鼠?
宿双宁:还有大白鼠。
白树民:动物实验,我们食品现在到目前这个阶段就不再用动物来做这个实验了。
主持人:他们的营养跟我们普通人的营养有什么不一样吗?
白树民: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营养他要有一个营养合理,也要一个平衡膳食
。
主持人:你们在航天员里面,有没有照顾过他们个人的口味?
白树民:我们考虑这个因素,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航天食谱一般都是航天员个人
选择性食谱,这个食谱尽可能满足你的口味要求。一般气味大的食品尽量少带,因为那个
环境太小。但是航天员比较喜爱刺激性比较强的食品,辣的,开胃。因为在天上由于失重
的作用,航天员胃口都不是太好。
主持人:吃法有要求吗?
白树民:有要求。这有一个口,撕开的时候,稍微注意一点,整个顺着把它撕开,撕
开以后,对着嘴巴往里挤。
头盔面窗:升空充尘转眼吸走
汤兰祥,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付岚,飞船系统环控生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人:你们把这个叫什么?
宿双宁:我们叫航天服的头盔面窗。
主持人:我当时把那个一戴上来的时候,就想到冬天我们开车的时候,把四个窗如果
都关上的话,一会儿玻璃上就有了哈气,就有了这个。像在太空舱上面也是一个全封闭的
这样一个过程。它们怎么能把这样的问题解决掉?我看到杨利伟在太空舱里把面窗打开了
,他也吃喝,还做记录看东西,这时候他不是也有哈出来的气,太空舱里边的干燥度,呼
吸出来的废气,都去哪儿了呢?有个问题有点俗,就是比如说我们平常吃完饭也打嗝,如
果航天员在那个密闭的航天舱里打一个嗝,这个气怎么样?
汤兰祥:你刚才问到的许多事情,就谈到了里头气体成分的控制,包括你刚才问到的
大气的温度、湿度都在这里边了。因为现在舱内就是一个很小的密闭舱,五个参数,空气
的五个参数,都是我们所自己进行控制的。
宿双宁:杨利伟跟我说的,说当飞船火箭一分离,200公里高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失重
了,一分离的时候,有一个振动,呼一下,那飞船里头带的面窗,就像我们在家里打扫卫
生那个窗户阳光照进来,很多尘埃,过一会儿尘埃都没有了,到哪儿去了,都被付岚给吃
了,吸收罐都吸收掉了。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工作中的实际使用的东西,能给我们大家看一看,揭密一下?
付岚:就是给飞船舱内供气,就是供氧气,供氮气的一件设备吧。
主持人:这么小。
付岚:对,因为作为飞船,它的重要和体积都有限,因此我们的设备也要尽可能做得
。
主持人:越小越好。付岚:越小、越轻、越好。
宿双宁:很精致。
付岚:这实际上是供气的设备。
宿双宁:就像一个水龙头。黑的是氮气,蓝的是氧气。一个是热水,一个是冷水,但
是电池阀是靠计算机控制它打开关上,这玩艺要坏了,自动的水龙头坏了就可以用手动的
关,要不然氧气往里冒,飞船里头也有危险。
主持人:我听说将来很多航天科技的东西可以转为民用,你这个系统有哪部分可以让
我们将来普通老百姓就能享受到的呢?
付岚:高山要背着氧气瓶什么,我们的氧气瓶已经做得压力很高,就是说像这一类,
容积小、重量轻的一些气瓶。
航天服装:手提通风仅限陆上
李潭秋,航天服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主持人:这个小箱子好多人打电话问我们,它里边放的是什么东西?
李潭秋:它是一个通风的设备,穿上航天服以后因为是完全密闭的,只有头盔打开的
部分可以敞开,还有这个部分可以透气,为了排掉人体的热量和湿。
宿双宁:这个箱子不带到飞船上使用,船上有一个专门通风的东西,接上去就行了。
在陆上没办法,就得用这个。
主持人:这个袖子这里有一个这样的钮。
李潭秋:这个表盘是用于监测航天服里边的压力,航天服是用来保压的。还有一个功
能是要去掉他的热量。还要要求它在加压状态下有很好的活动性能。简单地说,如果飞船
失压了,比方说一个陨石把飞船打漏了,或者说阀失灵了,比方说舱内的气体大量地排到
外边,舱内就接近于真空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为了人体生存,就需要在人体周围建立一个
能够适宜生存的压力。航天服就是在人周围建立一个最小的生存空间。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也是50多万元?
李潭秋:对,这是大概,基本的成本价。
航天座椅:只穿短裤石膏取样
宿双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主持人:最后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坐得很舒服的那个椅子,看上去
更像一个摇篮。
宿双宁:澡盆子。
主持人:真是,穿着那衣服,坐在这里面会舒服吗?
宿双宁:在地面上,坐在里头不是太舒服,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这种姿势,落地的时
候,抗冲击的能力最好。他这个坐垫,你看这个座垫里头,杨利伟他们都是穿了一个裤衩
,先躺在石膏里边,整个背部都给它全部取下来,完全跟他贴合得非常好。
宿双宁:杨利伟跟我说,我专门问他了,费了半天给你做的复形的垫到底怎么样,你
评价一下?他说多亏了这个复形,很舒服,回来冲击的时候躺在里边,要不然哪个地方鼓
一下多疼。
--
你丫有这工夫,咋不去SCI灌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9.1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