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 信区: Aero
标 题: 中国载人航天首飞梯队成员聂海胜速写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23 11:45:32 2003), 站内信件
●奚启新 刘程 吴川生 杨永桢 本报记者 范炬炜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
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激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
聂海胜,这位潇洒干练的前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
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童年,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
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
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
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
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
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
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
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
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来到航校,聂海胜好似鸟儿上了天。他觉得自己与飞行有缘,要不儿时为何会做那个
无缘无故长翅膀的梦?为何摸着操纵杆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样操作自如?
高空,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
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
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
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
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
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
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
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
里十几米深,着火爆炸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
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
三等功。
家里,妻子女儿是他的“卫星”
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这个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紧紧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 减重”成
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
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 “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
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 运动员’。”
平时聂海胜住在航天员公寓,双休日才回一趟家。这两天里,聂捷琳一到晚饭后,就
动员女儿陪聂海胜去广场转圈散步,不转上两小时不回来。饮食上,这两天她就瞄着豆制
品往家买,最多是买点牛肉,高脂肪的食品坚决不买。以至于女儿常常抱怨:“爸爸一回
家我就没好吃的了。”
5年内,聂海胜把自己的体重减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着67公斤的标准。
女儿今年11岁了,夫妇俩给她起名聂天翔———一个十足“航天”味的名字。双休日
她除了完成自己的课外作业,重要的责任是担任父亲的“英语辅导员” 。聂海胜过去英语
基础较差,而小小年纪的女儿在这方面却颇有天赋。家里常见的情景是,女儿煞有介事地
提问,父亲认认真真地回答;或是父亲老老实实地背课文,女儿在一边扯着嗓子叫唤:“
不对,不对,重来一遍!”
航天员大队领导告诉记者:“我们每一个航天员的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妻子,聂海
胜爱人对他事业的支持,更是全心全意。他的训练成绩始终在往前走,家人的支持是重要
精神因素。”
(解放军报 2003年10月23日 第2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