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成功实践系统工程的典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12日14:01:05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胡世祥 张庆伟
编者的话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千年梦圆,举世瞩目,举国欢腾。作为载人航天工
程副总指挥,作者亲身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亲耳聆听了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亲眼目睹了工程研制、建设、试验、实施中的累累硕果
以及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该文对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提炼和
升华。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
性和安全性要求最高、资金有限、极具风险性的一项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如何从系统
思维出发,将人(专家)、信息(流程)、机器(设备单机到元器件)等诸多体系结合起
来,发挥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既超越局部得失,实现技术系统全局优化和管
理系统全局统筹,又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如何把比较笼统的初始研制要求,逐步落实到
成千上万研制任务参与者的具体工作中,并使这些工作及其成果最终能够成为一个全面保
证工程目标实现的实际系统,这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我们深切地感悟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实践系统工程的典范。
科学、严密的决策体系
载人航天工程决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作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长远战略眼光与
实事求是的科学风范。
我国提出载人航天工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6年,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第八研究院
分别提出了载人航天的设想。在当时的国防科委支持下,第二年开始共同论证,全国80多
个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证工作。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圈阅了军委办
事组呈送的国防科委选拔航天员的报告,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714
”工程,飞船取名为“曙光”号。工程进行5年后,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
较低,加上“文革”的影响,中央决定“714”工程下马。
再次提出载人航天工程已是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当时的国防科工委和航天部向中央
提出了将载人航天作为中国下一步航天发展方向的建议。1986年,载人航天被列入863计划
。1992年9月,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得到党中央批准。其间
历时7年,经过了概念研究、工程方案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程技术及经济可行性论证等;
方案最初有6个,经过比较选择,最后确定由载人飞船起步。该《请示》是载人航天工程最
终形成的完整的顶层设计,既考虑了可能性,又考虑了超越性;既明确了发展方针、发展
战略、任务目标和三步走以及步步衔接的总体构想,又提出了第一步载人飞船的四大任务
、七大系统以及经费、进度、组织管理等建议。这一科学论证和正确决策,凝聚了党和国
家领导人、航天领域以及众多相关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的集体智慧,是载人航天工程能够取
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科学地确定载人航天的实现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从组织、技术、计划、质量
、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保证工程的成功实施,这些载人航天工程战术层面的决策,同样也遵
循了系统工程的决策方法。工程实行中央专委直接领导下的专项管理,由原国防科工委统
一组织实施,通过总指挥、总设计师联席会议制度决策工程中的重要问题,由总体设计到
分系统具体实施,建立起层次严密、责任分明、运转合理、总体协调的决策体系,形成了
一整套成熟、严格的管理制度。
载人航天工程决策,是以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为基础,定性分析与定量论证、需
要与可能相结合,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综合过程,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严
密的决策体系从顶层开始,保证了工程整体的全局优化、总体协调和风险控制。
以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中央专委直接领导下实施专项管理,即由总装备部、国防科工
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部门、行业及单位,按照工程的科学技术流程
和职能分工,组成跨部门、跨行业、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这一庞大体
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政策与实施管理相结合,行政指挥与技术负责相结合,分散管理与
统一协调相结合。
在专业层面上,工程由工程总体和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
、测控通信、着陆场等七大系统及其各自相应的若干分系统构成,职能非常明确。在管理
层面上,根据任务的性质,形成了平时和飞行任务期间两种管理模式。
这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条指挥线自上而下纵向贯通,各级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横
向管理,各级定岗定责,共同编织成矩阵式的组织体系和网络。共有100多个研究院(所)
、基地、高等院校、工厂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试验任务;国务院有关部委、军队各总
部、有关军区、军兵种和省市自治区3000多个单位的数十万人承担了工程协作配套和支援
、保障任务。4次无人飞行试验和首次载人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大协作的典范。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践证明,当今时代,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组建高度集中统一的大规模
一体化组织管理体系,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宏大工程目标的组织保证;高度专业化和分工
协作,是大规模一体化组织管理体系的主要特色;充分协调和密切的信息沟通,是实现组
织管理体系活动一体化的必要手段;“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的核心理念,则是保证
组织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灵魂。
以总体设计为龙头的技术体系
工程总体和各系统总体设计是适应航天型号系统工程特点而设立的。我国载人航天工
程的复杂性、研制周期长以及研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赋予了工程总体更加特殊
的功能。
一是科学确定总体方案。工程总体根据中央决策的发展目标,采用了有利于全面完成
基本任务的三舱飞船方案,既充分借鉴了航天型号的成熟技术,体现中国特色,又瞄准当
时的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轨道舱可长期留轨运行,使工程第一步的成果能够应用
于第二步、第三步。
二是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技术状态管理或称配套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保证技术开发活动有序进行。控制更改,可以保证系统研制的完整性和跟踪性。工程总
体和各系统总体设计部从研制需求出发,制定了工程各研制阶段的技术要求和基本方案,
明确了技术流程,制定了完成任务的标志,使整个工程在各研制阶段起始前有明确要求,
过程中有可遵循的技术流程,研制结束后以完成标志作为检查评价的标准。
三是确保系统优化和整体优化。载人航天工程由七个系统组成,系统的整体行为不是
其组成要素的简单堆砌,局部最优并不必然导致全局最优。工程总体和各系统设计部从全
局出发,对4次无人飞行试验均从方案上明确了每一次试验的主任务及其完成的措施,其他
任务服从于主任务。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放行准则中,提出了有效载荷实验无论正常还是
异常,均不得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设计要求,所有参与飞行的有效载荷都很好地满足了这个
要求。
由于我国首次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研制经验不足,对许多外部
设计要求和内部功能要求以及对质量、可靠性、安全性指标的认识,都是随着研制工作的
深入而不断调整、细化、深化的。正是这种积累,最终使“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综合统筹的计划体系
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专项管理的过程中,计划体系相当重要。它涵盖整个工程系统,
通过系统筹划和综合平衡,制订工程中长期目标规划、年度计划,并一直分解到月、周、
日,使工程各系统成为纵横有序、衔接紧密、运筹科学的有机整体。
载人航天工程计划是指挥调度、组织指导各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工程关键和
短线项目为主线,采取合理并行、交叉安排的方法,制订出计划流程和节点计划,形成网
络流程图,然后再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系统直到单机设备。通过对流程的动态管理,实现
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合理配置设施、经费、人力资源,降低成本,确保质量的目标。可以
说,计划体系的核心在综合统筹,配套管理,接口协调,节点控制,瓶颈突破。实践证明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是十分必要并且有效的。
制定计划流程的依据是技术流程,两者相辅相成。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载人航天的
探索性决定了其研制生产必然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因此,计划要有预见性,留有余地,
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依靠执行的力度来
加以保证。
载人航天工程各级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调度系统,强调统一组织、跟踪管理、过程
控制、狠抓短线、科学调度,形成了一个以任务为中心,横到边、纵到底,责任明确的有
机协调的调度网,从而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系统规范的质量体系
载人航天工程与以往所有航天工程的最大不同,在于载人。这就要求必须把确保航天
员安全放在质量建设的首位,把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从
而使工程的质量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载人航天工程按任务分为研制、生产、测试、发射和回收五个方面;按承担层次分为
系统、分系统、单机、原材料、元器件五个环节。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责任是同等的,
都事关航天员安全和任务成败。为此,按系统工程的要求,采取了抓系统研制、整机研制
质量与协作配套产品质量并重,工程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质量并重等做法,全面、全员、
全过程抓质量,一抓“头头”(领导和管理机关),二抓“源头”(元器件、原材料、设
计和工艺),将质量控制点落实到每个系统、每个单位、每个工作岗位,明确责任,规范
制度,层层把关。
与此同时,载人航天工程需要建立全新的以“载人意识”和“以人为本”为主体的质
量意识。因为人的精神面貌、敬业精神、管理办法和用人制度直接决定着工程产品质量。
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围绕“一人”(航天员)抓质量、依靠“两头”(领导者和执行者
)促质量、紧盯“三员”(设计员、生产工艺员、操作人员)保质量,相继制定了《航天
员安全性工作指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放行准则》等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全系统的质
量体系;坚持狠抓技术管理工作质量,严格按“双五条”标准进行质量问题归零,形成了
全面覆盖、预防为主、事前控制、常抓不懈的质量管理机制;坚持实事求是,鼓励研制人
员敢于暴露质量问题,奖惩分明;坚持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制,进度服从质量,决不带任何
疑点上天。
坚持创新、创造、创业的人才资源体系
对于载人航天工程而言,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工程圆满成功的根本保证。长
期以来,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航天事业,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形成了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这一精神
是对航天事业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作风保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一精
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扬光大。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11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阶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面对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如企业追求经济效
益的取向、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等,总指挥、总设计师联席会议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
,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创造、创业,加强人才资源体系建设,以事业留人,用政策
稳定队伍。
一是以事业积聚人才。载人航天工程极大地激发了工程队伍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一大
批有志于航天事业、为国争光的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胸怀报国之
志,不讲待遇,无私奉献,投身载人航天事业。
二是以特殊政策激励人才、稳定人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非常关心载人航天
工程队伍,建立专项资金,对载人航天骨干队伍给予特殊津贴,建立责任、贡献挂钩的收
入激励机制,奖惩分明。针对队伍新老交替,打破常规,双管齐下,延缓老专家退休时间
,超常规增设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实行传帮带。
三是下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时势造英雄,事业育良才。老专家身先士卒,言传
身教,严格把关,勇当领路人和奠基石。各级组织慧眼识珠,大胆提拔使用年轻人,给他
们压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迅速成长。目前,载人航天的人才队伍已基
本完成新老交替,45岁以下担任工程各系统主任设计师以上职务的各级技术骨干已超过80
%。
上述六个体系相对独立、相互制衡,共同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充分展现了系统工程方
法的精髓,使整体优化、系统协调、环境适应、创新发展、风险管理、优化保证等系统工
程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对于系统工程的应
用推广,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12日 第九版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