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在等待●李登辉同志永垂不朽), 信区: Aero
标  题: 王永志:敢于坚持(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3 15:44:59 2003), 站内信件

央视国际 (2003年11月03日 14:00) 


  CCTV.com消息(东方之子):在中国航天界,他有着福将的美誉 

  正是他和老一代航天人的努力 

  为今天神五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四十多年的航天生涯中,他几乎没有留下遗憾。 

  王永志 71岁 辽宁昌图人 

  曾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和莫斯科航空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0月1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一切有关发射的准备工作都在紧张的进行,让
我们吃惊的是王永志还在惬意的看女足世界杯。 

  张恒:像这次这样,发射前这种超脱状态,以前的几次都有过吗? 

  王永志:没有,这次在现场来说比较轻松一些的,这也符合规律,一开始打问题就多
,越多问题越少,这也就是我们目的就是这样,在打的过程中暴露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到最后问题就应该少了,像这次准备上人,问题多怎么敢上人呢,这也是符合规律的,几
乎发现不了什么明显的问题。 

  10月11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现场进行船箭组合体垂直转运,王永志的夫人被邀请到
基地观看发射,像这样的轻松情景在王永志的经历中还是第一次,为了这一刻的轻松王永
志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因为从1992年方案立项到现在,作为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他要对七大系统所涉及的所有产品质量把关,而在把关的过程中他要面临方方面面的不
同意见,让他最难忘的是神舟三号发射前遇到的一起故障。 

  王永志: 我们神州三号发射的时候,就是穿舱的插座质量不好。 

  张恒:什么质量不好? 

  王永志:已经到发射场的,到发射场测试的时候就有一个插座,其中有一点它是不通
的,断了,本来传递信号的应该是通的,它断了。到北京失效中心一解剖,一看这个当然
是不通了,断了,就拔开了。然后这个是这样,再找两个,在库房里再拿出两个,解剖看
看里头怎么样,一打开一看里头也是,都是这样的结构。一看,我们一个行话,这不是一
个偶然的事故,是个什么呢?是一个批次性的,就是它一批的产品都是这样,不是个别的
一个现象。 

  张恒: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对于您来讲,面临一个什么的抉择呢? 

  王永志:所以就开始研究这个东西能用不能用了,这种插头,批次性的,要更换,更
换没有类似的,这是特制的,市场上,在哪个市场上都买不到现成的,特制的。那要是更
换,没啥可换的。我主张像这种情况就得彻底,重新设计生产。 

  如果重新设计生产,就意味着飞船系统要把正在进行的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停下来,同
时工程全线的准备工作也将停下来,这就意味着预定的发射将至少推迟几个月,因此围绕
着停还是不停,当时有不同意见, 

  张恒:那不同意见是什么? 

  王永志:不同意见当时提出来的,说虽然个别点有的不通,但是我设计是有手段的,
有备份,就是我有一个点不通,我这一个信号我是用两个点传的,这个点不通了,我那个
点也能传过去了,就是双线走的,我有冗余。还有一个呢,我这不是神舟三号吗,我神舟
一号,神舟二号用的也就是这个插座,都打成了,没出事,事后这个也可以成,我一个点
上有冗余,另外我已经飞行两次了,进行过飞行考验,它们都没出事。 

  张恒:这两个都有道理? 

  王永志:都有道理,这都是低标准,对于载人航天这个标准来说这个标准太低。 

  张恒:那人家前面两次飞了也没问题呀。 

  王永志:那是偶然的。我们不能够允许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去飞去,那就是一种侥幸
成功,我们要求要必保它成功,要确保成功,那你的确保不了。 

  张恒:小小的插针出一点问题会影响这么大吗? 

  王永志:那是,这都是,是连接的,我这块信息源把这个信息放到那儿去,然后控制
我怎么飞行,比如说我来个信号控制飞行,比如地面一个信息,你给我转弯90度,到时候
对点不通转不了弯,我叫它回来把发动机点着,结果这条线不通发动机点不着信号送不上
去,不就是大篓子吗?必须都通。 

  张恒:万一不出这个篓子呢? 

  王永志:万一不出是一个情况,万一出了呢,不是整个毁于一旦吗。 

  张恒:所以从角度你坚决不放过? 

  王永志:就是,这是个根本质量问题,不放任何疑点上天。 

  张恒:您始终是坚持一定不放过,在整个您坚持过程当中,您有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坚
持,会逼得太紧? 

  王永志:一般说问题不是很大,我作为工程总师和下头的其他系统的总师有时候意见
可能不一致,我坚持这么做,他们可能不太同意,不干也行这时候也有,矛盾不是很大,
如果我看得很准,我一定要坚持,你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也不接受一定要坚持,他们会按
我意见做的。 

  张恒:如果按照你当时的坚持,停下来的后果是什么? 

  王永志:停下来之后这个进度,整个的发射计划就得改变,进度就得推迟。 

  张恒:最后你权衡来权衡去,还是得下这个决心? 

  王永志:还是得下这个决心,一定要严格要求,形成一个非常明确的,就说载人航天
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一定得深入人心。 

  为了深入探求插座的问题,王永志立即随有关负责人到生产厂家了解元器件的设计情
况、结果发现在设计上就存在缺陷。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重新设计、重新生产
。三个月后换上新插座的飞船再次回到发射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顺利升空。
 

  张恒:实际上你这个把关的角色是一个得罪人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得受欢迎
的角色? 

  王永志:挑毛病人家可能不太高兴,但是不高兴是一时,从长远看是高兴的,就是说
我们有一个总师,我们上海有一个总师讲得特别好,就是你挑毛病我立功,最终还是对我
有好处,说你挑吧,没关系,对我还是有好处。你有人挑毛病,你的工作做得更好,你任
务完成的出色那是你的成就。所以一开始可能不太理解,最终还是好的。这个有个共同的
目标在维系着大家,都想把载人航天一下子搞成。 

  张恒:从一开始你当总师一直到神舟五号今天,你是不是坚持? 

  王永志:实际上搞这个工程特别是载人航天工程是非常要紧的事情,过去我也说过,
你再好的方案执行当中质量都是豆腐渣,再好的方案也是失败成功不了,所以方案定了之
后抓质量,质量有他的标准,必须确保。 

  王永志1932年出生于辽宁昌图的一个农民家庭,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和苏联莫
斯科航空学院,攻读飞机与导弹设计专业。他是我国第二代运载火箭的专家。他先后领导
和主持过6种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1986年王永志参加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规划论证,
成为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7名成员之一,他参与制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蓝图。
1992年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同年,工程立项后王永志开始担任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负责制定载人航天工程的具体实施规划,可以说中国载人航天发
展的每一步他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张恒:无论是在早期的时候,制定载人航天的发展蓝图,还是后来制定可行性方案,
确定三步走。在这样的一个决策过程当中,你的难点在哪儿,你的压力在哪儿? 

  王永志:当时领导上提出的总的要求,对这个工程是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总
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飞船起步意味着我们将在美苏后40年搞一个飞船,如果你
搞出来这个东西大家一看这是人家40年前搞的东西,大家这个自豪感不是大打折扣吗?不
能照猫画虎,搞那么一个东西,这样起不到壮国威,振民心的作用。你现在一搞一比别人
强很多,这是难点,而且要求是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不是局部进步,那从
总体上我是搞顶层设计的技术负责人,那不就得我这块去体现吗。所以这就是难点,这就
是压力。 

  张恒:后来您是怎么实现这个目标的呢? 

  王永志:在这方面也确实动了很多脑筋,另外和同事们也是商量酝酿,怎么设计出几
个特色来,多少个技术进步点,第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这样,虽然我起步很晚,但是起
点很高,跨越式的发展,迎头赶超。我们就下定决心,我们就瞄准你那个最好的做,我就
是一问世,横空出世,一出世就和你完善搞了三四十年的一样,而且局部可能还超过,最
后,要是真的赶上它联盟-TM,就是他的最后一种,最完善的火箭为目标,我赶超你,一步
就到位。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上马瞄准的目标就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联盟—TM”飞
船。这是俄罗斯在第三代飞船基础上进行两次改型后的飞船。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轨道舱
可以留轨半年,继续从事科学试验,同时也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张恒:当时还有别的方案吗? 

  王永志:当时有的同志提出三舱难度就要大,两舱方案主张的人很多,两舱简单好做
,启动快,另外逃逸救生容易,这个舱小,一个舱能逃出去就行,要是三舱方案,两舱都
得逃出去,逃逸救生难,所以在这块就争论来争论去。 

  张恒:争论了多长时间? 

  王永志:争论了好久,到最后有的主张两舱,有的主张三舱。 

  张恒:最后怎么定下来的? 

  王永志: 成立五人小组,由五人小组最后定下来,五人小组一开会,(除了)组织会
议的老总,去的那四个人又是二比二,俩人主张三舱,两人主张两舱。最后组织会议的五
人小组的组长,到最后又过了一些天,说算三舱吧。当然我是坚决主张三舱的,又和组长
,和老总多次交换意见,是三舱好,最后定了三舱。 

  张恒: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围绕着两舱和三舱的争论,在所有这些方案争论当中争
论时间最长,最激烈? 

  王永志:因为这个关系到中国特色。你能不能够跨越式的发展,还有一些争论,别人
都做大动物试验,然后才上人,中国是不是也要做这个,要不要也跨越式发展,当时就我
来说,主张还是跳过去,跨越,人家都上那么多人了,我们还从头来,其他我们采用措施
解决。 

  今天看来,王永志当初力主的三舱方案、三垂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制定,都体现了他
的前瞻性。但是每个方案的提出,当时都有不同意见。 

  张恒:你怎么看待这些争论过程当中不同的声音? 

  王永志:这个我觉得搞工程很难免,工程本身,这样做能走得通,另外一条路也不见
得就是不通,也可能通,就是有的好,有的差。 

  张恒:你会把这种不同的声音作为一种参考呢,还是作为一种其他的? 

  王永志:我想要不同的意见的时候我都很重视,甚至听到的不同的意见,我睡不着觉
的时候很多,我要仔细地掂量这个意见我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恒: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接受过不同意见吗? 

  王永志:不同意见也接受过。择其善者而从之,你认为哪个对,哪个同志的对,然后
支持他的意见往下走,可能也有反对的,那就对不起了,我要执行哪种意见了,你有意见
也不行,问题总师最后要定,家有千口总师一人,你不能天天议论。 

  张恒:有没有出现坚持错的时候,发现了坚持了以后,最后不对。 

  王永志:好像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张恒:到现在还没有遇到过? 

  王永志:是。 

  王永志在四十多年的航天生涯中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作为载人航天工程
的总设计师他带领着七大系统的航天人用十年时间赶超了国外近四十年的航天发展路程,
尽管这中间承担了繁重的任务和风险,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当中
国的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张恒:您担任载人航天工程的总师整整10年了,回顾过去的10年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王永志:我觉得这10年我是非常投入的,也可以说是在一种很兴奋的状态渡过来的,
总想把这件事情能够叫它很圆满的结束了,完成这样历史使命。我也经常用这个鼓励自己
,使命高于一切,不是一般的完成一件任务,历史使命,全国人民的一个重托,是党中央
的一个重托,都希望把这件事办得干净利索,给我们民族一个鼓舞,真正完成这件历史使
命,这可是千军万马的事情,说搞工程不是几个人能够干得了的,我个人在这里也就起到
一部分作用。 

  张恒:有没有留下遗憾? 

  王永志:还没有特别明显的遗憾。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