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nsky (东楠飞|神舞飞扬), 信区: Aero
标 题: 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发射10吨空间站能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24 08:07:15 2003), 站内信件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03:49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冯春梅 特约记者刘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副总
设计师、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于建平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神舟”飞船5次成
功发射的实践表明,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场之一,完全可以满
足未来空间站建设的需要。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早已纳入载人航天发射场设计框架,发射
场目前就已具备发射10吨空间站的能力。
据于建平介绍,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的总体设计研究单位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1993年开始勘察选点,1998年建成。这个发射场的先进性首先体现
在首次实现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和远距离自动控制的“三垂一远”发射
测试模式。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发射测试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火箭和飞船(卫星
)组装、测试的速度快、质量好,为航天发射频率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可以满足特殊发射任
务的需要。
于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的是两个垂直总装工位和一个发射工位结合的设
计方案。采用这个设计方案就是为了满足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要求。通过双工位并行操作
,可以同时准备两枚船箭组合体,先后运往发射区加注发射。由于火箭和飞船在厂房内进
行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船箭组合体运至发射区后3天内即可发射升空,一周内可完成两次
发射,从而满足了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需要。
于建平说,在空间站建设中,由于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可能要更新,而且航天器的尺寸
和类型都会有所变化,到具体实施时某些设施将会有所调整、改造或新建,但整个发射场
不会有整体变化。
据于建平透露,发射场设计中还考虑到未来大型空间站的发射,如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导流槽、脐带塔、塔和箭之间的漂移净空及垂直运输轨道等,都已考虑到兼顾大型运载
火箭发射大型空间站的要求。飞船总装测试厂房也是按照两艘飞船同时测试、一艘大型空
间站水平状态测试设计的。为了保证大型空间站的出入,厂房内转载间的山墙上还预留了
一个8米×8米的门洞。
--
如果上面讲课的老师和前面说话的同学都能像中间看报纸的同学那样安静,那么后面睡觉
的同学一定能作个好梦。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