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SN真棒), 信区: Aero
标 题: 别开生面的航天生活(3):上天者均需训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Oct 13 09:34:47 2003), 站内信件
3.上天者均需训练
选拔出航天员后,对他们还须进行严格而特殊的训练,并在训练中再次选拔。其目的
是:通过训练提高被选入人员的体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术、科学知识水平;适应
与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应激环境,完成特定飞行任务。如果不训练,人在太空连一般生
活都极困难。
航天员的训练包括体质训练、理论知识教育、心理训练、特殊环境因素耐力和适应性
训练、航天飞行技能训练、生存训练以及综合性训练。其中职业航天员一般需要训练3~4
年,载荷专家需要2.5年,太空游客则不到半年。有人不禁要问,在地面如何进行失重训练
?目前多用改装的失重飞机进行。这种飞机的机舱内有宽大的空间,内乘被训人员。当它
飞到一定高度和速度时,以一定的操纵程序进入特别设计的失重抛物线飞行时,便可出现
失重现象。通过这种训练,可消除人体对失重的恐惧感等。
除进行航天基础性训练外,航天职业技能训练也相当重要,只有掌握才能参加真正的
航天飞行任务,为此,美国和苏俄还研制了不少各种职能训练器和飞行模拟器。包括航天
服的穿脱和使用、航天食品和餐具的使用等也都要一一进行训练,否则吃饭时容易把食品
放入鼻子里,上厕所时会搞得粪便到处漂。
此外,飞行任务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出舱活动训练,交会对接训练。为了建造国
际空间站,美国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自己的航天飞机上进行过大量有关训练。
目前,美俄等国都有自己的航天员培训中心。美国的航天员培训中心有约翰逊航天中
心和肯尼迪航天中心,它们都是用美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其中以约翰逊航天中心为主,肯
尼迪航天中心只是在发射前时一个短时间里进行必要的训练。在美国,普通航天游客只需
训练半年即可上天。
苏俄是在被叫作星城的加加林训练中心训练航天员的,那里有1:1的航天器模型装置
、大型训练水池、天文馆训练楼等,世界第1位太空游客蒂托在这里训练了3个多星期后升
空。为进一步研究载人航天生理学和心理学,完善载人航天器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俄罗斯
2001年首次启用了能高度模拟航天器内部环境的新型实验设施。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学
研究所运用这种新型载人航天模拟设施,首次将失重和寂寞适应性实验合二为一地进行。
该设施为全封闭结构,内部温度和湿度等指标均与载人航天器中相差无几,16小时的照明
和8小时的关闭光源则模拟了航天器上所感受到的昼夜交替变化。在其中进行的载人航天模
拟研究有助于提高航天员机体耐力,对完善载人航天器内部设施也具有重要价值。俄罗斯
专家介绍说,在失重环境中,人体血液会被重新分配。头部血量增多,下肢血量减少,动
静脉血压、心房压力上升。这种状态会使人水分消耗增大,血浆量减少。如任其发展,则
会导致人肌肉萎缩、骨骼松脆、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期太空飞行易使人产生寂寞、急躁
、灰心等情绪,如不能将其及时排除,则势必会影响航天员的研究工作。目前,航天员主
要通过航天模拟训练、体育锻炼、科学地饮食作息来克服上述不利影响。
从2002年12月起,俄罗斯医学和生物学课题研究所开始测试3种宇航训练、防护装置—
—失重训练薄膜、气垫鞋和多功能健身器。据俄塔社报道,失重训练薄膜是一种特制的防
水膜,科研人员将把它敷设在蓄水池的水面上,之后两名志愿人员将躺在薄膜上。失重训
练薄膜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使志愿人员陷入水平面以下,但是陷入的程度并不妨碍人的活
动。在这种状态下,肌肉和骨骼所受到的支撑力与失重状态下十分相似。为深入测试训练
薄膜的性能,8名志愿者将分4批,累计在训练薄膜上生活1个月。
在第2项试验中,志愿者将在人造失重条件下试穿一种特制的皮鞋。该皮鞋底部装有多
根有弹性的导气管和一个打气装置。充满气体的多根导管会形成一个气垫,适度挤压人的
脚掌。据专家介绍,在失重状态下人的脚掌感受不到习以为常的支撑力,因此部分航天员
常感到不舒服。在上述皮鞋气垫的挤压下,航天员会感到其脚掌一直踩在某固体表面。如
果测试成功,这种气垫鞋将被运往载人空间站。
在最后一项试验中,科研人员将测试一种多功能健身器。利用该健身器,航天员能在
航天器内从事模拟划船、推铅球、举重、骑自行车、慢跑等体育项目。据专家透露,长期
太空飞行容易使人体能下降。为消除这一不利影响,“国际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一直在按
时用健身器锻炼身体。当航天员即将实施太空行走或接到延期返航的命令后,他们还会加
大锻炼强度。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