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xmxqe (婴儿), 信区: Aero
标  题: 太空环境、天体环境与航天器环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3月04日09:47:0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宇宙航行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活动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宇宙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就像汽车司机要了解道路环境,登山运动员要了解山地环境,航海人员要了解海洋环境
一样。

  在人类进入太空以前,对太空环境只能进行推测和理论研究。与人类对飞天的向往一
样,人们构想了美丽的“天堂”,现在我们知道,如果“天堂”是指太空的话,就生存环
境来说,那是极大的谬误。

  宇宙大爆炸以后,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不断降低。虽然有恒星向外辐射热能,但恒
星的数量和寿命都是有限的,所以宇宙的总体温度逐渐下降。经过100多亿年的时间,太空
已成为高寒的环境。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时遗留在太空的辐射)的研究证明
,太空的平均温度为-270.3℃。

  在太空中,不仅有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辐射,各种天体也向外辐射电磁波,许多天体
还向外辐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线。例如,银河系有银河宇宙线辐射,太阳有太阳电磁
辐射、太阳宇宙线辐射(太阳耀斑爆发时向外发射的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由太阳日冕吹
出的高能等离子体流)等。许多天体都有磁场,磁场俘获上述高能带电粒子,形成辐射性
很强的辐射带。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内外两个辐射带。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强辐射
环境。

  宇宙大爆炸后,在宇宙中形成氢和氦两种元素,其中氢占3/4,氦占1/4。后来它们大
多数逐渐凝聚成团,形成星系和恒星。恒星中心的氢和氦递次发生核聚变,生成氧、氮、
碳等较重的元素。在恒星死亡时,剩下的大部分氢和氦以及氧、氮、碳等元素散布在太空
中。其中主要的仍然是氢,但非常稀薄,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在星际分子云中稍
多一些,每立方厘米约1万个左右。我们知道,在地球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含有1010个氮
和氧分子。由此可见,太空还是一个高真空环境。

  太空环境除有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等特点外,还有高速运动的尘埃、微流星体和
流星体。它们具有极大的动能,1毫克的微流星体可以穿透3毫米厚的铝板。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太空中废弃的人造地球卫星等航天器也逐渐增多,还有进入
轨道的上面级火箭。它们有的被人为遥控炸毁,有的自行分裂成碎片。这些碎片将在一定
时期内继续绕地球飞行,在太空形成“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的运行速度也较高,对正在
使用中的航天器造成潜在的撞击威胁。

  地球之外各天体上的环境,不像太空空间环境那样千篇一律。就太阳系来说,各行星
、卫星上的环境各不相同。它们有的没有大气(如水星、月球),有的有稀薄的大气(如
火星),有的有浓密的大气(如金星、木星),而大气的成份也各不相同,如金星大气主
要是二氧化碳,木星大气主要是氢。有的有磁场,有的没有磁场,有的有固体表面(如水
星、金星、火星、月球),有的没有固体表面(如木星、天王星、海王星),有的表面温
度极高(如金星高达470℃)。而有的表面温度极低(如冥王星最低达-253℃)。彗星则
完全是尘埃冰块组成的,如此等等。

  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除遇到上述自然环境外,还有独特的诱导环境,即在太空环境
作用下,航天器某些系统工作时所产生的环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极端温度环境。航天器在太空的真空中飞行,由于没有空气传热和散热,受阳光直接
照射的一面,可产生高达100℃以上的高温。而背阴的一面,温度则可低至-100~-200℃。

  高温、强振动和超重环境。航天器在起飞和返回时,运载火箭和反推火箭等点火和熄
火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在稠密的大气层中高速穿行,与空气分
子剧烈摩擦,使航天器表面温度高达1000℃左右。航天器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正、负
加速度会使航天器上的一切物体产生巨大的超重。超重以地球重力加速度(其符号为g,g=
9.8米/秒2)的倍数来表示,载人航天器上升时的最大超重达8g,返回时达10g,卫星返回
时的超重更大些。

  失重和微重力环境。航天器在太空轨道上作惯性运动时,地球或其他天体对它的引力
(重力)正好被它的离心力所抵消,在它的质心处重力为零,即零重力,为失重环境。而
质心以外的航天器上的环境,重力非常低微,则是微重力环境。

  失重和微重力环境是航天器上独有的环境。在失重和微重力环境下,气体和液体中的
对流现象消失,浮力消失,不同密度引起的组分分离和沉浮现象消失,流体的静压力消失
,液体仅由表面张力约束,润湿和毛细现象加剧等等。总之,它造成了物质一系列不可捉
摸的物理特性变化,提供了一种极端的物理条件。利用这些地面上难得的环境条件,可进
行许多地面上难以进行的科学实验,生产地面上难以生产的特殊材料、昂贵药品和工业品
等。(国家航天局网)
 
转    自:《叩开太空之门—航天科技知识问答》 
发布日期:2004-03-03 

http://www.cnsa.gov.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