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e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信区: Aero
标 题: 2001世界空间周航天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2日12:40:1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2001世界空间周
航天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1. 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
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
,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 的“两弹
一星”精神。
A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B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2. 人类长期天文观测和数千次航天探测的结果表明,宇宙中有1000多亿个像银河系那样
的星系。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科学认识:宇宙是 。
A 幻想的“天堂”
B 物质的、运动的
C 就要毁灭的
3. 21世纪外层空间、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及其应用将更为重要,作为 的一个分支
的空间法将会有新的发展。
A 国际法
B 外空条约
C 国际经济法
4.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活动所应遵
循原则的条约》 (简称 《外空条约》 ) 等5个有关外空活动的国际公约。我国于
年加入了《外空条约》,并于1988年加入了《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
登记公约》。
A 1981
B 1982
C 1983
5. 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联合国第三次外空大会期间,与会各国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
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一致建议
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这个建议。第一
个“世界空间周”是 年的10月4日至10日。
A 1999
B 2000
C 2001
6.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22日发表了《 》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
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
,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
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
A 中国的航天事业
B 中国的航天活动
C 中国的航天
7. “和平号”空间站是20世纪质量最大、寿命最长和累计载人数最多的航天器,它
目前 。
A 已成为正在建立的国际空间站的组成部分
B 仍然在运行
C 已经坠毁
8.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 的伟大号召。
A 我们也要搞导弹、原子弹
B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C 我们也要发展空间探索
9. 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S·基姆在他所著的《火箭与喷射》一书中记述了14世纪
末“万户飞天”的古代探索太空事件,被译成中文后得到广泛传播。万户是 人
。
A 中国
B 英国
C 德国
10. 三位齐名的人类宇航事业的先驱者是 。
A 齐奥尔科夫斯基、罗伯特·戈达德、冯·布劳恩
B 齐奥尔科夫斯基、罗伯特·戈达德、赫尔曼·奥伯特
C 齐奥尔科夫斯基、赫尔曼·奥伯特、冯·布劳恩
11.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及其他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
家授予 。
A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B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国家最高航天科学技术奖
12. 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的名言“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
是一次飞跃”,伴随着 事件永载世界航天史册。
A “水星”号载人飞船升空
B “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
C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
13. 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于 年成功发射。
A 1983
B 1984
C 1985
14. 在太空创造了连续飞行438天的纪录。
A 美国航天员露西德
B 俄罗斯航天员阿夫杰耶夫
C 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
15. 世界上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裔航天员是 。
A 王赣骏
B 焦立中
C 张福林
16. 1961年2月12日,苏联发射了 探测器,开始了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
A 先驱者—金星1号
B 金星1号
C 火星1号
17. 我国于 ,先后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和“神舟”二
号无人飞船。
A 1999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
B 1999年11月20日和2000年1月10日
C 2000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
18. 我国于1990年4月7日发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之后,截至2000年7月,共将
颗外国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A 23
B 25
C 26
19. 在人类载人登月活动中,共有 名航天员在月球上停留过。
A 7
B 10
C 12
20. 1986年美国 升空1分多钟后在空中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A “阿波罗13号”飞船
B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C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21.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国际空间站,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多次重
新设计,于1993年完成设计并开始实施,共有 个国家作为成员国参与了国际空间站
的研制。
A 12
B 14
C 16
22. 苏联航天员阿·列昂诺夫在 年3月18日走出“上升号”飞船密封座舱,
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A 1964
B 1965
C 1966
23.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 年4月
24日发射成功。
A 1969
B 1970
C 1971
24. 我国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至今,已先后研制成功了“长征”系列的
种运载火箭,形成了4个子系列,即长征一号系列、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和长
征四号系列。
A 11
B 12
C 13
25. 火箭的质量比大,意味着 。
A 火箭的结构质量大,所携带的推进剂多
B 火箭的结构质量小,所携带的推进剂少
C 火箭的结构质量小,所携带的推进剂多
26.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入轨的方式常常采用 。
A 直接入轨
B 滑行入轨
C 过渡转移入轨
27. 多级火箭按级与级之间的联结形式来分,可分为串联型、并联型、串并联混合型三
种类型。我国的“长征”二号E火箭(俗称长二捆)则是一枚 的两级半火箭。
A 串联型
B 并联型
C 串并联混合型
28. 运载火箭主要由 三个系统组成。
A 结构、控制和动力装置
B 结构、控制、箭上和地面设备
C 结构、控制和弹道测量
29. 发射不同的航天器要选择不同的发射“窗口”,“窗口”宽度用 来度量
。
A 长度
B 时间
C 面积
30. 造成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的分系统故障中,出现故障多寡的次序是 。
A 控制系统、结构系统和动力装置系统
B 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
C 动力装置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
31. 在圆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与卫星轨道半径的关系是: 。
A 无关
B 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 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32. 卫星在轨运行时,在地球表面投影点的连线称为星下点轨迹。 卫星轨道倾角为
90°时,星下点轨迹为: 。
A 通过地球南北极的直线
B 缩为地球表面上的一个点
C 经过整个地球表面的曲线
33. 在各类火箭推进方式中,目前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是 。
A 电能推进
B 化学能推进
C 太阳能推进
34. 比冲是指单位推进剂流量产生的推力,它的大小是衡量 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
A 控制系统
B 电源
C 发动机
35. 采用多级火箭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的好办法,在多级火箭中,如果有多个火箭
同时工作、同时关机,那么,它们算作 。
A 不同级
B 同一级
C 多级
36. 推力是衡量火箭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发动机的推力随着火箭上升而
。
A 不断增大
B 不断减小
C 保持不变
37. 我国已有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它们分别是 卫星发射中心。
A 酒泉、西安和太原
B 酒泉、西昌和太原
C 酒泉、西昌和三亚
38. 美国的航天飞机由 三部分组成。
A 轨道器、液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贮箱
B 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贮箱
C 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液体主火箭
39. 有效载荷整流罩位于运载火箭前端,当运载火箭飞出大气层后,它 。
A 只用来保护有效载荷
B 用于逃逸救生
C 不起作用
40. 公用系统是每颗卫星必须具备的系统,所有这些公用系统的集合叫做 。
A 卫星平台
B 卫星的有效载荷
C 卫星的结构系统
41. 目前,长寿命卫星普遍采用 。
A 太阳能电池
B 一次性化学电池
C 核电池
42. 目前,先进的卫星大都采用 来进行姿态控制。
A 自旋稳定方式
B 重力梯度稳定方式
C 三轴姿态稳定方式
43. 下列有关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沿与地球自转相同的方向运行
B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环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C 利用3颗等间隔放置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够实现包括南北两极在内的全球通信
44. 依靠 能够从地面知道在轨卫星是否工作正常。
A 遥感系统
B 遥测系统
C 遥控系统
45. 由地球飞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最省能量的轨道是 。
A 抛物线轨道
B 双曲线轨道
C 双切轨道
46. 第三代载人飞船采用三舱式结构,飞船起飞阶段航天员在 内。
A 服务舱
B 轨道舱
C 返回舱
47. 有出舱任务的载人航天器都增设出舱用的 。
A 过渡舱
B 气闸舱
C 服务舱
48. 现有的航天飞机是一种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采用 的方式往返
于地球表面和轨道之间。
A 垂直起飞,水平降落
B 水平起飞,水平降落
C 水平起飞,垂直降落
49. 载人空间站是一种在 上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
的载人航天器。
A 近地轨道
B 远地轨道
C 地球静止轨道
50.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运行3天后顺利回收,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回收卫星的国家。迄今共发射了 颗返回式卫星
,并成功回收了 颗。
A 16 15
B 17 15
C 17 16
51. 美国 航天飞机于1995年6月29日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并
共同运行。
A 阿特兰蒂斯号
B 挑战者号
C 哥伦比亚号
52. 1981年4月12日美国研制乘有2名航天员的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 成功进入太
空,绕地球36圈后安全返回地面。
A 发现号
B 哥伦比亚号
C 挑战者号
53. 目前,运载火箭的发射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从地面固定发射场发射,二是从
空中发射,三是从 发射。
A 地面移动
B 海上平台
C 地下井
54. 1969年7月16日,美国用 运载火箭将第一艘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送
入登月轨道。经过4天的航行,飞船的登月舱抵达月面。
A 土星5号
B 丘比特—C
C 宇宙神2A
55. 液氢、液氧是火箭发动机常用的低温高能推进剂, 在常压下沸点非常低,液氧为
℃,液氢为 ℃。
A -238 -253
B -183 -253
C -183 -235
56. 的出现,促进了空间天文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形成。
A 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B 天文卫星
C 气象卫星
57. VSAT卫星通信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VSAT本意是 。
A 一种卫星通信标准的国际协议
B 甚小孔径天线终端
C 虚拟组网卫星通信技术
58. 2000年升空的“亚洲蜂窝系统”(ACeS)是第一颗专为 提供服务的地球静止
轨道移动通信卫星。
A 个人手机通信
B 城市交通管理
C 国际商船海上运输通信
59. 1997年5月12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3号”卫星是我国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
卫星。
A 第二代
B 第三代
C 第四代
60. 1999年10月14日在我国成功发射的“资源一号”卫星是由 研制的。
A 中国和巴西合作
B 中国和俄罗斯合作
C 中国自行
61. 对监视灾害性天气有很强的时效性、适用于地区性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的气象卫
星是 。
A 极轨气象卫星
B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C 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62. 数字地球的概念是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 是为数字地球获取地球表面
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A 导航定位卫星
B 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C 遥感卫星
63.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地震工作者开始利用 获取的热红外数据进行地震
实验研究。
A 气象卫星
B 资源卫星
C 地震预报卫星
64.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
卫星导航系统。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65. 3S技术是 三项技术的集成。
A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空间探测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C 空间探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66. 最少 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按 度间隔均匀配置就可实现基本
覆盖全球的通信。
A 3 120
B 4 90
C 6 60
67. 耗资50亿美元、历时10余年建成 的公司,在正式投入运营仅仅14个月便宣
告破产。
A “铱星”系统
B “全球星”系统
C ICO系统
68. 发展 频段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已
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A C
B Ka
C Ku
69. 通过我国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向全国发送39套中央台和地方台的
电视和广播节目。
A 广播电视“村村通”一期工程
B 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期工程
C “五个一工程”
70. 目前,全球军用卫星的数量约占世界航天器发射数量的 。
A 约三分之一
B 约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二以上
71.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家族: 、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A 科学卫星
B 通信卫星
C 导航卫星
72. 利用GPS卫星进行导航定位, GPS接收机至少应同时接收 颗GPS卫星的信号
,才能确定接收机所在位置。
A 3
B 4
C 5
73. 在全国瞩目的西部大开发中, 卫星更显出其用武之地。它可以在短期内
提供巨大数量的基础地形图,可对西部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还可对西部地区的
资源进行普查,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确保资源的永久持续利用。
A 海洋
B 资源
C 通信
74. 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可持续不断地对同一地区进行观测,每隔 分钟即可获得
一幅地球圆盘图像,这对监视灾害性天气很有利。
A 20
B 30
C 60
75. 我国已经研制了两类返回式卫星:一类用于国土普查,一类用于地图测绘。用
于国土普查的卫星已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卫星到1987年共发射了 颗,第二代卫星到
1996年已发射了 颗。
A 9 3
B 8 3
C 9 5
76. 用运载火箭发射卫星时,如果运载火箭最末一级发动机已熄火,飞行高度已超过10
0千米,卫星此时 。
A 已进入微重力状态
B 未进入微重力状态
C 已进入超重状态
77.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传输主要建筑在 相结合的基础上。
A 光纤通信和微波中继通信
B 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
C 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
78. 世界上第一颗生物试验卫星是苏联于1957年11月发射的,伴随着这颗卫星升空
的是一只名为“莱伊卡”的 。
A 小狗
B 白鼠
C 兔子
79. 从医学分类上说,航天医学是一门特殊的 。
A 环境医学
B 基础医学
C 临床医学
80. 是一门利用航天器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及整个宇宙空
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A 航天技术
B 空间科学
C 天体力学
81. 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发射了 多个航天飞行器,它们包括人造卫星、载
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
A 3000
B 4000
C 5000
82. 我国自1987年以来, 已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搭载过水稻、 小麦等 多种植物3
00多个品种,以及微生物、蚕卵等,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A 50
B 80
C 100
83. 在空间材料科学领域,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空间材料加工实
验,主要包括 等多项。
A 单晶生长、超导材料和合金凝固
B 硬质合金、单晶体
C 超导材料、合金制造
84. 在下列3种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中, 是惟一的一条。
A 地球同步轨道
B 地球静止轨道
C 太阳同步轨道
85. 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中,地球是其中一颗 的行星。
A 最大
B 中等大小
C 最小
86. 太空环境除具有 的特点外,还有微流星体和流星体等。
A 超高温、强辐射和高真空
B 超低温、低辐射和高真空
C 超低温、强辐射和高真空
87. 当航天器的速度达到 时,它就会挣脱地球引力,成为人造行星。
A 第一宇宙速度
B 第二宇宙速度
C 第三宇宙速度
88. 在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和“光年”作为距离的度量单位,1光年为
万亿千米。
A 3.1416
B 9.4605
C 0.618
89. 1977年美国发射了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携带了一张镀
金铜质唱片,唱片中的27首世界名曲包括中国古曲《 》。
A 二泉映月
B 十面埋伏
C 高山流水
90. 人类借助空间探测器对太阳系的行星及其卫星的探测表明,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发
现在这些行星和卫星上 。
A 有生命存在
B 有高等智慧生物存在
C 有低级生命存在的条件
91. 从1961年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至今,人类已发射了 类载人航天器。
A 3
B 4
C 5
92. 在太阳系9大行星中, 是20世纪中人类惟一没有就近探测过的一颗行星。
A 天王星
B 冥王星
C 海王星
93. 世界上发射卫星最早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 。
A 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
B 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
C 美国、苏联、法国、中国和日本
94. 苏联和美国第一名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员分别是 。
A 加加林和谢泼德
B 季托夫和格里索姆
C 加加林和格伦
95.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倾角是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同步轨道的
倾角是 。
A 大于90°
B 小于90°
C 等于90°
96. 返回式卫星的返回轨道的三种类型是 。
A 弹道式、半弹道式和滑翔式(升力式)
B 弹道式、半弹道式和直线式
C 振荡式、弹道式和滑翔式(升力式)
97.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轨道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 次方成正比。
A 二分之一
B 二分之三
C 二
98. 造成近地卫星轨道高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压力
B 大气阻力
C 日月引力
99. 航天员 有超重感觉。
A 在发射、返回和轨道运行中
B 只在发射过程中
C 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
100. 航天员在月球表面上的重量 。
A 和在地球表面上一样
B 比在地球表面上的重量大
C 是在地球表面上重量的六分之一
--
ooooO Ooooo *********************************
( ) ( ) #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
\ ( ) / #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age.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