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离别), 信区: Aero
标 题: 美两次“登月”之不同:竞赛变合作、炫耀改探索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17 11:29:07 2004), 站内信件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布什此次新航天计划演讲筹备了很长时间,目的就在于重演肯尼
迪当年宣布美国要在10年内实现登月的激情。同样是登月,但历史条件、国际环境、影响
意义等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肯尼迪“登月”时期: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使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超级大
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而作为高科技国力体现的载人航天项目,自然成为双方
交锋的主要阵地。自20世纪50年代起,这两个巨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开始了这场太空中的
竞赛,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争中,竞相发射火箭和载人飞船,以争夺
主宰世界的“制天权”。
20世纪50-60年代,前苏联屡屡夺得太空竞赛中的第一,使美国人耿耿于怀。为了展现
自己的实力,美国人便把目光瞄向了月球。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在未来1
0年内,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返地面。整个国家的威望在此一举。”这项任务
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布什“登月”时期:冷战格局早已打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意识到太
空不应只是炫耀实力的舞台,如何合理地利用太空资源,加强各国合作,开展应用型的研
究才是太空探索的真谛。
布什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新的太空发展计划与阿波罗计划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后者是
美苏竞争的产物,而这回美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合作。布什说:“我们将邀请其他国家与我
们一起分享太空探索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今天我描绘的远景是一个旅程,而并非一场竞
赛。我呼吁其他国家在合作和友谊的精神之下,加入到这次旅程中来。”
言下之意很明显,旅途的费用也是要分摊的。如同一场游戏,每个人都需要交门票。
一些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探索宇宙的合作将会前所未有地把各国联系到一起,而如今也有
“奔月”之心的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美国刮目相看,美国宇宙网站
(space.com)认为,中国是美国寻求合作的目标之一。此外,私营部门也可能被允许参与其
中。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年后,重新振奋美国的航天气势显得十分必要。加
之2004年是大选年,布什此时提出太空计划也意在凝聚人心,以便对谋求连任有所帮助。
***两个总统的“登月煽情”
1962年9月12日,肯尼迪总统在赖斯大学公开发表了“我们选择登月”的著名演讲,指
出“美国要在这个10年间登月”。2004年1月14日,布什选择在美国航空航天局重演激情。
来看看这两位总统在宣布登月计划时的煽情话语:
肯尼迪:
·“太空的危险是面对我们所有人的。”
·“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变化与挑战的时期、希望与失望的10年、知识与无知并存的时
代,我们获得的知识越多,我们显露出的无知也就越多。”
·“没有人知道我们能走多远,能走多快。”
·“我国的承诺只有在我国领先——因为我们想要领先——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履行。
”
·“太空的危险是面对我们所有人的。太空值得全人类尽最大的努力去征服。”
·“我们决定登月,我们决定在这个10年间登月,并且做其他的事,不是因为它们简
单,而是因为它们困难。”
·“我们经历过失败,但是别人也经历过,即使他们不承认失败。因此它们可能不为
人所知。”
·“太空就在那儿,而我们将要登上它,月球和其他行星在那儿,获得知识与和平的
新希望在那儿。”
布什:
·“我们进行太空旅行是因为探索和了解是我们的品格。”
·“现在是美国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时候了。”
·“美国将把这些话(重返月球)变为现实。”
·“有了在月球上得到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就可以做好进行下一步太空探索的准备了
:将人类送上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去。”
·“我们不知道这一旅程何时会走到尽头。但我们知道这一点:人类将走向宇宙。”
·“伴随这样的太空之旅,我们将取得许多技术上的突破。我们还不知道这些突破是
什么,但我们确信它们必定会来到,我们的努力将得到很多倍的回报。”
·“今天我描述的这一远景是一个征程,而不是一场竞赛。”
·“‘哥伦比亚’号的宇航员们并没有因为面对挑战就畏缩不前,我们活着的人也不
会这样。”
·“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这一征程吧。”(张楠)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14毫秒